绿化秦始皇陵(回忆录)

2019-06-16
作者:任甍 来源: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1952年7月,我从西安市五区二校(现为北大街小学)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陕西省立一中(现为陕西省西安中学)。这是一所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完全停止后、同年12月9日由西安知府尹昌龄在西安府创立的新式学校。

  我记得,当时的省立一中面积很大,印象最深的是那座大礼堂,门上写着“德智体美”四个大字,礼堂后半部的二楼上,有一架大钢琴,那是音乐教室。我们的音乐老师据说毕业于北京某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他曾组织校内外师生几百人排练、演出了全本的《黄河大合唱》,我喜欢音乐,分在了男高音声部。一个初中生,能有机会参与这样伟大音乐作品的演出,心里特别激动。

  我们的班主任是耿竞雄老师,他工作十分负责,学习极为刻苦。我记得,每天清晨到校,都可以看到他在户外朗读俄语的身影。当时,党和政府对我们贫民子弟十分关怀,每月我可以领到6元助学金。在建国初期物价水平很低的情况下,6元钱可管大用了!省立一中有许多课外兴趣小组。我参加了米丘林(俄文Мичурин苏联生物科学家)小组,进行巴甫洛夫(俄文Павлов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条件反射等实验。例如,在给兔子喂草时摇铃吹哨子,这样以后兔子一听到铃响、哨子声,便会跑过来吃草。这些实验,使我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少年,居然爱上了生物学。当时的愿望是长大当一名科学家。

  1955年7月,我初中毕业,到陕西渭南参加了中考,考上了武功农业学校林科,我学的是“造林专业”。农校在武功县杨凌镇。我们造110班里40多个同学全是男生,没有女生。我当时14岁多,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除我之外其他同学基本来自农村,年龄比我大,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之中竟有不少已经结婚了。

  那时党和政府对我们中专学子非常关心,不但不交任何学费,还管吃管住每月发零花钱。我们在武功农校只上了一年的课程, 1956年7月我们林科便奉省林业厅指令,合并到了省立郿县林业学校。

  郿县林校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据说解放前就有德国的林业老师来这里教过书。1953年经省政府批准,定名为“陕西郿县林业学校”,地址是在关西古镇—齐家寨。每次从西安家中去学校,下火车后还要坐木船渡渭河,那时没有公共汽车或牛马车可坐,只有步行30多里路才到学校驻地齐镇。第一次去郿县林校上学,在步行的路上我还出了个“洋相”:看到路两旁长势喜人的烟叶,我不认识,竟然对同行的几个同学惊叹道:“啊,这里这么多美人蕉!长得好茂盛呀!”引起同学们的一阵哄笑。

  郿县林校周围有美丽的磨石苗圃(林校学生劳动实习的专用苗圃)、斜峪关,不远的地方还有五丈原(诸葛亮去世的地方)和太白山(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等,风光十分秀丽。我后来写过一首诗来描述这段经历:

  一九五六年之夏 跨越渭河上郿林

  校园浓荫清风爽 喧闹齐镇任我行

  五丈塬高雄姿险 诸葛庙中慕前勋

  斜峪流水泛涟漪 青山逶迤绿草深

  太白之巅戴银冠 云海茫茫如仙境

  负重攀登去实习 高山杜鹃耀眼明

  骊山巍巍千重岭 秦始皇陵金塔形

  故土种上石榴苗 喜看临潼添风韵

  ……………………………………

  1958年3月,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受陕西林业厅指示和学校的指派,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往骊山和秦皇陵植树造林。这也是我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一个部分。当时,那些树苗从哪里来?植树造林规划是谁作出的?我们都不知道。我那时17岁,身体瘦小头脑简单,除了干活,其他什么事一概不闻不问。我们先在骊山上挖鱼鳞坑,植树造林。同年4月,这里任务完成后,我们便驱车来到了秦皇陵。

  那时,金字塔形状的秦皇陵是一个光秃秃的大荒丘。解放前,由于历届的旧政府对这里没采取过任何保护措施,因此秦皇陵上没有一棵树,只是稀稀拉拉地长了一些野草。周围地面和陵上没有任何建筑,连一块碑碣、一截土墙都不存在。陵上土壤沙化干燥贫瘠,无法种植农作物,也没人敢在皇陵上种庄稼。解放后,党和政府对秦皇陵的保护十分重视。特别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后,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在这种氛围中,1958年陕西省林业厅指派我校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生去骊山和秦皇陵上植树造林,进行绿化,并由当地政府和农民予以配合。

  那时秦皇陵周围没有宾馆、旅社,不通公共汽车,也没有多少商店,更没人来旅游。老师和我们班的同学都是自带铺盖,吃、住在周围农村的农民家中。当地农村吃两顿饭。每天一大早我们就带领农民去陵上挖鱼鳞状土坑,然后栽下树苗。干活干到上午近十点时回来吃早饭,休息片刻又去陵上开工。一直干到下午四点多才回来吃晚饭。吃完晚饭后农民去干自己地里的活,而我们林校的同学则约好在陵上最高处的一片空地上相聚。因为那时在村里没有电影、电视可看,全班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生活乏味。因此,每天晚饭后在陵上的相聚,便成了我们唯一休闲娱乐时光。同学们见面除了打闹交谈,有的朗诵诗歌,有的唱“秦腔”,有的唱“眉户”戏,很是闹热!而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唱歌,特别是当时被称为苏联第二国歌的《祖国进行曲》,是我们经常唱的歌曲:“ 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它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我们是学林业的,唱这样的歌词,倍感亲切。

  陵上栽下的树种,主要有石榴、华山松和侧柏等。植树造林中最大的问题是陵上严重缺水,没有水是无法种树的,即使种了也不能保证有较高的成活率。农民兄弟还真有办法,他们提出在陵上挖水渠,把农田里的水一级一级地提上陵来,浇灌树苗。这办法还真管用!经过全班同学和数百农民的近一个月的苦干、巧干,秦皇陵的这次绿化造林任务终于圆满完成。这是秦皇陵公元前208年建成、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实现陵园区的人工绿化!这可以说是一大壮举!而我们有幸成为了这一壮举的见证着、参与者!

  任务完成后,我们在临潼乘坐火车回到了郿县林校。接着,又到陕西省森林勘查大队实习,进行大地测绘。这一年我从林校毕业后,被分到了省林业厅造林处工作。三年后当兵入伍、上大学,毕业后分到外省工作。从此,我离开了陕西大地,离开了我挚爱的林业战线……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前夕,我回到了八百里秦川,回到了骊山和秦皇陵,参观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几十年来,沧桑巨变。只见秦皇陵上绿荫如盖,满目葱茏,景区内外到处游人如织,繁华似锦……

  今天,我回来了!回来了!令人感慨的是,当年离开这里的是稚气未脱的毛头小伙,如今归来的却是白发苍苍的古稀老翁!光阴荏苒、星转斗移,惟一不变的是华夏儿女这颗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它像临潼的石榴花,鲜红璀璨,永不褪色!它像骊山烽火台的火炬,熊熊燃烧,炽热而永不降温!

  ( 写于2019年6月15日)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