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一人撑起全家,时间诠释爱情真谛
在丽水馨苑小区内一提起居民杜玉红,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她只手照顾瘫痪丈夫杨立军12年的感人事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今年47岁杜玉红,居住在丽水馨苑小区1栋7单元1302室,在丰南区城区截瘫疗养院工作。当我们走进了她的家里面,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家居,给人一种清洁,毫无豪华铺陈之意。一家四口,就生活在这个干净,明亮又安静的家里。有丈夫,有女儿,有妈妈,她才有了家。
杜玉红在1993年和他挚爱的小伙子杨立军走进了婚姻殿堂。那时的她总想着甜蜜幸福的日子就这样持续下去,直到双双白头到老。
谁知天意弄人,2007年厄运突然降临到杨立军身上,一场意外导致他终生残疾。当时杨立军才36岁,杜玉红35岁,而女儿杨婕才刚刚10岁,丈夫的倒下,给妻子杜玉红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医院确切的通知说丈夫将不能治愈而瘫痪终身,对这个单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不过,坚强的她,并没有因此随着丈夫倒下。只手撑起了这个不幸之家的一片天。很多亲朋好友都劝她说:你太苦了,难道就这样守着一个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荒度余生么?你还很年轻啊,要不把杨立军送去敬老院,红再走一步吧。杜玉红听到这些话之后,疯也似的嚎啕大哭:“都别劝我这个,没有用的,我是不会离开的,那样不是我一名共产党员该办的事情,我不能无情无义。只要他还有一口气,我们就永远是一家人!”杜玉红深深的爱着她的家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抛下任何一个,她的良心告诉她:不能贪图自己的享受,就把曾经和自己共经风雨的人抛之远去!在艰难的生活面前,这个勤劳质朴的妇女没有放弃对丈夫的爱。她心中有守初心的信仰,再苦再难也不给单位、不给组织添麻烦,而且她还尽其所能的帮助困难群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面对“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如果信念不坚定,理想不执着,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生如屋,信仰如柱,12年来,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重担。
在丈夫未受伤时,他们全家当时还居住在农村宣庄,和乐融融。在丈夫遭遇不幸之后,为了让丈夫早日康复,她把孩子交给母亲,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带丈夫往返于各大医院。由于杨立军身体不便,平时洗澡、处理大小便都要靠她帮助。在医院治疗期间,她的悉心照顾感动地病友们交口称赞。在2009年,杜玉红为了给丈夫一个好的环境来疗养,也为女儿能够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学习,她在丽水贷款购置了一套楼房,丈夫由于截瘫失去了工作,村子里给入了低保家庭户,仅靠着这点微薄的收入,既要还贷款,又要供女儿上学,还有家庭必须的开支,这样一来就入不敷出了。丽水馨苑社区得知她家的情况后,凭借她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介绍她到丰南区城区截瘫疗养院工作,虽然工资不多,但也能让她维持家庭生活,杜玉红在单位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她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谆谆教诲,处处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在家中生活再拮据,她也不能委屈了正处在人生低谷的丈夫,杜玉红总是尽量做可口有营养的饭菜给丈夫吃。
为了照顾丈夫,她12年以来没有安稳的睡过一个整夜,每天夜里都要给丈夫按摩、接尿,还有帮他翻两次身,丈夫要几天一次大便,每逢这时,她就会手蘸上肥皂水,亲手帮丈夫把排遗物抠出来。丈夫那高位截瘫的身体难以支撑,每当给丈夫洗澡时,她就累的满身大汗。就是在杜玉红如此悉心的照料下,丈夫12年以来,身上一直洁净,没有生过一次褥疮,当天气晴朗,丈夫心情又不错的时候,她会用轮椅推着丈夫去散步,享受阳光。
杨立军最初瘫痪在床的时候,经常有轻生的念头。他说:“我不想拖累妻子和女儿,如果自己走掉了,她们的日子就不会那么艰苦。”正是在杜玉红一次次的鼓励、劝导下,在她忠贞不变的关爱下,杨立军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杨立军说:“看到有这么一个深爱着自己并愿意为自己付出的女人,我又是幸运的,还有什么理由放弃生命。”如今,在杜玉红长期精心照料下,杨立军精神状态很好,在床上看看电视、读读报纸、杂志等。他们的女儿杨婕已经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也学会了为家庭分担责任。当有人问杨婕你的传家宝是啥?杨婕自豪地说:“家庭的和谐和睦、母亲的奋斗精神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夫妻恩爱、互助进取是我必须传承的宝贵家风,将来成家了我会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妻子和母亲”。
杜玉红,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当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候,勇敢而坚强的肩负起了撑起一个家的重任,再苦再累,她也没有叫苦过一字半句,不是苦不堪言,是心中强大的信念,包含了对丈夫、对家人深挚的爱,令一个本应娇弱的年轻女人,不得以的消耗了自己的韶华,去安度了家人。杜玉红说过“有国才有家,幸福就是有一个完完整整的家,有丈夫,有母亲,有女儿,这才叫幸福。”有爱才有家,有家才有幸福之意。有了杜玉红的如此坚强与悉心,这个家一定会蒸蒸日上的。不是希望,是相信,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