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导读(简明版)
唯物辩证法根本法则:矛盾(对立统一)
辩证法:研究对象自身存在的矛盾性
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
矛盾(对立统一):
(1)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分离
(2)统一: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残酷压迫、压榨无产阶级。
有了资产阶级压迫,就有了无产阶级反抗;有资产阶级剥削,就有无产阶级反抗剥削、在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是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被统治阶级。资产阶级被推翻之后,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当家做主,成为了统治阶级。
(1)两种宇宙观
①形而上学(×)
认为发展是单纯的事物增减,是重复,用孤立、片面而且不变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上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形态和种类,看成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的,变化也是场所和数量变更,原因是外力推动。认为事物特征一直不变,变也是数量扩大或缩小,一种事物只能反复产生同样的事物,而不是变化为另一种事物。
说明社会发展原因,只能用外部条件说明,否认物质运动形式内部矛盾性,不能解释为什么有多种不同本质的事物,不能解释一个事物变成另一个事物的现象。
这种思想,在欧洲,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是机械唯物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则有庸俗进化论。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近百年来输入了欧洲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则为资产阶级所拥护。——毛泽东
②辩证法(✓)
认为发展是一个统一物中内部矛盾性导致的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相互联系、斗争。在相互作用中,促成事物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主张从事物内部、从一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把事物的发展看做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着。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相互影响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不能说明事物何以又千差万别的性质以及为什么互相变化,外力推动的机械作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就重新发展了。后来,中国革命又受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产生了冒险主义。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冒险主义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又重新发展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毛泽东
(2)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之中,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一切现象化过程都含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趋向。事物内部两个矛盾对立面的互相依赖和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矛盾普遍存在,是普遍、绝对的,差异就是矛盾。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这些意见是对的吗?是对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泽东
例:山不是水或平原盆地,水或平原盆地不是山,没有和山矛盾的、与山不同的水或平原盆地,就没有可以区分于水和平原盆地的山。
例:生活中,睡觉就是解决和困的矛盾,喝水就是解决和渴的矛盾,任何一个位置移动都是解决和原来位置的矛盾。没有“胖”就没有“瘦”,没有“黑”就没有“白”。
(3)矛盾特殊性
①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
必须注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点,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本质区别。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本身特殊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有各种联系,相互依存,本质上相互区别,每一物质运动形式都有特殊本质,为它自己特有的特殊矛盾规定。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什么叫本质,只能说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的互相斗争,军事学中的攻击和防御,哲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观等等,都是因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了不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毛泽东
就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而言,总是先认识个别特殊的事物,住不扩大到认识一般事物;首先认识许多事物不同的特殊本质,然后才能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多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当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本质之后,就以这种共同认识为指导,继续向着各种具体的事物研究,找出特殊本质,从而补充、丰富、发展普遍的认识。
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他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把它变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完全否认了并且颠倒了这个人类认识真理的正常秩序。他们也不懂得人类认识的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
②同一物质运动形式不同过程根本矛盾不同
不仅每一大的物质运动形式有矛盾特殊性,而且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的每一过程也有矛盾特殊性。每一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都是不同质的,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决的矛盾及其所用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毛泽东
③为暴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暴露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必须暴露过程中各种矛盾、各种矛盾的各方面的特殊性。
一个大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不仅要在矛盾总体上、互相联系上了解一个大事物的特殊本质,而且要从大事物的各个具体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能了解总体特征。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要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占何等特定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关系,在对立统一中,以及在对立统一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方法和对方斗争。
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等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毛泽东
例: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全局状况,就要对这些不同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方面各自特殊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具体的分析,对各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等等各阶,也就是这些构成各个矛盾的各个特殊方面在各个矛盾中的具体的特殊的情况根据不同阶级(矛盾方面)和不同的矛盾的特殊情况以及在不同时期这些矛盾和构成矛盾的方面在不同时期地位的变化,综合判断“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判断“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毛泽东
④研究问题,反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
片面性和表面性本身也是脱离特殊具体实际的主观性。
片面性,只看树木,不看森林。
表面性,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即忽视根本矛盾规定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想要真正认识事物,必须主观符合客观事实,把握和研究一切有关的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深入研究事物特殊矛盾,研究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面特点,发现一切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内部规律。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如此等等。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毛泽东
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毛泽东
⑤同一物质运动形式同一过程内部不同阶段主要矛盾不同
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以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不过事物发展各个阶段的情形又相互区别,必须研究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根本矛盾激化(一个过程结束就是一个根本矛盾激化到解决,另一个根本矛盾产生)过程中,而不同阶段各个矛盾主次地位不同。
例如,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根本矛盾着的阶级的性质和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变化;但是,两阶级的矛盾激化了,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之间的矛盾发生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即由各国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引起的矛盾特别尖锐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形成了帝国主义阶段。
——毛泽东
⑥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根据各个阶段特殊情况,具体研究各个阶段的各个特殊矛盾和矛盾的各个特殊方面,从而制订精准的斗争战略。
例:国民革命阶段,土地革命阶段,抗日战争阶段,解放战争阶段,不同矛盾的各方面具体分析。
例如国共两党。国民党方面,在第一次统一战线时期,因为它实行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援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所以它是革命的、有朝气的,它是各阶级的民主革命的联盟。一九二七年以后,国民党变到了与此相反的方面,成了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反动集团。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又开始向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个方面转变。这就是国民党在三个阶段上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当然有种种的原因。——毛泽东
共产党则无论在哪一时期,均和人民大众站在一道,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在现在的抗日时期,由于国民党表示抗日,它对国民党和国内封建势力,也就采取了缓和的政策。由于这些情况,所以或者造成了两党的联合,或者造成了两党的斗争,而且即使在两党联合的时期也有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的情况。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这些矛盾方面的特点,我们就不但不能了解这两个党各各和其他方面的关系,也不能了解两党之间的相互关系。——毛泽东
⑦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
在一定场合是普遍的,在另一范围就是特殊的;在整体的场合特殊的,在一个特定场合是普遍的;特殊里面可以抽象出普遍的规律,普遍规律具体在特殊中运用发展;特殊表现普遍,普遍寓于特殊,绝对寓于相对,一定条件下的相对是绝对,一定条件下的绝对是相对。
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所有有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的各国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说来,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乃是一般阶级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东西,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说来,这是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
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由于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毛泽东
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毛泽东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
(4)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主要矛盾不同。
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个主要矛盾起着领导作用,过程的特定阶段中存在多数矛盾的话,只有一个是起主要的、领导作用的、决定作用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其余矛盾迎刃而解。主次矛盾在不同阶段会转化变化。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例如,残存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小资产者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者的矛盾,自由资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矛盾,以及其他的矛盾,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毛泽东
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在矛盾发展的一定过程或一定阶段上,主要方面属于甲方,非主要方面属于乙方;到了另一发展阶段或另一发展过程时,就互易其位置,这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毛泽东
主要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是不平衡的,一个是主要方面,一个是次要方面,其中主要方面对矛盾起主导作用。
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转化,事物性质也会发生变化。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由此可见,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已从旧的封建主义社会时代的附庸地位,转化成了取得支配地位的力量,社会的性质也就由封建主义的变为资本主义的。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时代,封建势力则由原来处在支配地位的力量转化为附庸的力量,随着也就逐步地归于消灭了,例如英法诸国就是如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由新的起进步作用的阶级,转化为旧的起反动作用的阶级,以至于最后被无产阶级所推翻,而转化为私有的生产资料被剥夺和失去权力的阶级,这个阶级也就要逐步归于消灭了。人数比资产阶级多得多、并和资产阶级同时生长、但被资产阶级统治着的无产阶级,是一个新的力量,它由初期的附属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地壮大起来,成为独立的和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阶级,以至最后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这时,社会的性质,就由旧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化成了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
上层建筑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有决定性的反作用。(这一论断为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理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毛泽东
(5)同一性与斗争性(统一和对立)
同一性:统一,一致,互相渗透,互相依赖,互相贯通,互相联结,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对)
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就没有地主。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有无产阶级,也就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就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毛泽东
被统治的无产阶级经过革命转化为统治者,原来是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却转化为被统治者,转化到对方原来所占的地位。苏联已经是这样做了,全世界也将要这样做。试问其间没有在一定条件之下的联系和同一性,如何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毛泽东
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够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毛泽东
斗争性:相互差异、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绝对)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毛泽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毛泽东
(6)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一种形式,而不是一切形式。矛盾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如何斗争是具体的,有对抗和非对抗。
在人类历史中,存在着阶级的对抗,这是矛盾斗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在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互相矛盾着的两阶级,长期地并存于一个社会中,它们互相斗争着,但要待两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双方才取外部对抗的形式,发展为革命。阶级社会中,由和平向战争的转化,也是如此。——毛泽东
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如前所说,在阶级存在的时候,这是阶级矛盾对于党内的反映。这种矛盾,在开始的时候,或在个别的问题上,并不一定马上表现为对抗性的。但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这种矛盾也就可能发展为对抗性的。——毛泽东
学习《矛盾论》,以毛主席《矛盾论》原著为准,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