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功勋》第三集:风语 李强

2021-12-14
作者:安全研究 来源:安全研究


打不开?点这里>>>

  1929年初春的上海,风雨如晦,街面上戒备森严,四处都是持枪的巡捕。这天,一名身着西装的男子走进了美国RCA公司在上海设立的销售部。外籍店员看到男子提供的购物清单时,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警觉起来。因为所购之物,正是国民政府明令禁止出售的收发报机零件。

图片

  他究竟是谁?购买此物又意欲何为?面对店员的质疑,西装男子镇定自若,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店员相信,这些零件只是外国公司购买用于商业发报。

  这名男子叫李强,江苏常熟人,24岁,时任中央特科下属无线电通讯科的科长,这已不是他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险境,而这次冒险也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红色电台建立的进程。

图片

  1928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无线电波在全国上空频繁穿梭,但当时处于白色恐怖中的上海中共中央,更像是一个信息孤岛,与外界联络极为艰难,情报只能靠人与人的夹带传递,效率低下也危险重重。冲破国民党的封锁阻挠,建立自己的电台,加强对各红色根据地的联系,已迫在眉睫。

  1928年10月,参加完中共六大的周恩来找到了在党内被称为“能人奇才”的李强,让他研制收发报机。李强就读的是上海东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对无线电技术一无所知。尽管如此,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重任。

图片

  当时的中央特科既没有与无线电有关的文字资料,也缺少理论书籍,李强只能从英文资料上找到收发报机的图样,绘制出电台线路图和零件图,然后按图索骥,冒着被抓捕的危险,四处收罗零件,但在国民党的严防死守之下,想要凑齐零件十分不易,无奈之下,部分零件只能自己摸索制作。

  电台组装后,每一次的接发报调试更是如履薄冰,惊心动魄。在发报时会导致周边民居的电压不稳,潜伏的国民党特务随时可能循迹而来,为此,李强只能选择夜深人静之时将黑布封住窗户悄悄测试。屋外危机重重,屋内争分夺秒,李强的每一次调试都是在刀尖上跳舞。

图片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1929年秋天,李强终于研制出了我党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在上海大西路福康里九号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每到深夜屋内灯光忽明忽暗之时,李强负责机务,张沈川负责报务。红色电波穿透国民党的封锁,犹如一束光明,驱散了许久的阴霾。

  但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上海,要使一座秘密电台长期隐蔽下来,极为困难。国民党觉察到了共产党有电台后,立即与租界巡捕房勾结,将无线电台侦测设备安装在汽车上,每晚巡回侦察,四处搜捕。

图片

  不久后,冯玉祥、阎锡山设在上海的秘密电台都先后被侦破。李强为了确保地下电台万无一失,只能严格控制收发报的时间,缩了又缩短了再短。为了掩人耳目,将电线藏入晾衣服的竹竿,将天线架在不易被旁人发觉的屋脊,并不断变换地点,和特务玩起捉迷藏的游戏。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红色根据地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加强同上海的联系。1929年冬,李强带着建立电台的任务来到了香港。经过多次选址他将电台设在了弥敦道一栋房子的四楼上。1930年1月,沪港成功通讯,第一条划破夜空的重要消息,就是邓小平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取得成功。从此,上海党中央与中共南方局以及各苏区全部实现了互相通报,也就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利用无线电开展远距离通讯工作的序幕。

图片

  对此毛泽东曾指出:由于无线电的存在,纵使我们在农村环境中,但我们在政治上却不是孤立的,我们和全国全世界的联系是密切的。

图片

  从上海到香港、从城市到农村,从白区到苏区,从1929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电波在天空中翱翔、汇聚、闪光。

  电波虽时弱时强,电台虽屡遭劫难,但他们的生命力犹如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一般,坚如磐石,永不消逝。

《无声的功勋》由国安影视中心、江苏省国家安全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