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电影界理应推出几部重磅的献礼影片,纪念这位带领中华民族跳出近代陷阱,建立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个人民国家,并且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不世出的伟人。
这不仅是为了感恩,也是为了用艺术的方式总结伟人的历史经验,以启迪后人与来者,同时,也是为了向全世界讲述真正气势磅礴的中国故事。
但是,很遗憾,观众没有看到这样的电影作品。这让我想起了郁达夫的一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现在已经是12月初了,不再期待有奇迹出现。
但是,在银幕上再现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应该是中国电影创作,尤其是史诗级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
现状远不能令人满意。
纵观这些年来以毛主席革命生涯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发现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题材集中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的作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第二,所塑造的毛主席形象,只能用“流于表面”四个字加以概括,很少能够接近,更不要说深入到人物内心了。
唐国强老师最近十年来的表演,给观众的印象,似乎人物是从当代穿越回去的,已经完全预知了胜利结局。
当然,还有一些导演,在拍摄这类题材时电影时刻意夹带私货,我对此已批判过很多次,这里不展开。
02
有人说,你总是批评,有什么建议呢?
有的。
我的建议是:应该重点拍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的革命活动。
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与思考,对解决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乃至对人类彻底摆脱剥削、压迫制度的奴役,都具有启发意义。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举行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所以,中国有志气、有抱负的电影人,不应该仅仅把镜头对准“短小的序幕”,而应该对准“更伟大,更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的历史。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有三个重大历史时刻,非常值得拍成电影。
一是,毛主席决策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是毛主席波澜壮阔一生中最难做出的决策之一,如果能拍好,将令英美为丘吉尔、林肯树碑立传的《至暗时刻》《林肯》等瞠乎其后。
目前,有一些电影、电视剧涉及到了这段历史,但都蜻蜓点水,似乎抗美援朝是一件很轻松,并且得到一致支持与拥护的决定,这与真实历史相去甚远。
实际上,力排众议,才是对毛主席作出这一决策过程的准确描述。
抗美援朝的胜利,意味着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正手打败了美国,反手战胜了苏联,真正终结了持续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历史。
二是,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六十年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并不是单纯为了怀旧,本身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政治的行动。
根据相关史料和陪同毛主席上井冈山的当事人回忆,毛主席在整个过程中,讨论了许多重大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比如,毛主席在井冈山和干部谈话时说:
“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
这段谈话表明,毛主席正在思考“全国性的政治民主”以及民主如何形成制度,如何才能找到民主实现的“有效方式”等极为重要的问题。
毛主席在井冈山上的思考及其后的一系列行动,深刻影响了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部电影如果能拍好,无疑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三是,七十年代初,毛主席通过一系列具有高度艺术性、政治性的外交行动(如“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亲手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
这部电影的名字,不妨叫《毛泽东与尼克松在1972》。
拍摄这部电影,意义重大,不仅会对我们当下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有启发,同时还具有争夺国际话语权、中美关系解释权的意义。
03
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的日子很快就要到来,以毛主席为“第一主人公”电影的缺位,令我们感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空白。
作为观众,我们期待未来有这样的电影人——他们能怀着崇敬的心情,以严肃的态度,澎拜的激情拍摄这样电影,他们的作品,将无愧于毛主席改天换地的革命伟业,也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中国人民!
【文/郭松民,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