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一湖北省襄阳市,由诸葛亮“隆中对”的故事而名噪华夏。时移世易,如今的襄阳市是个哈样呢?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专程到了这个“三顾茅庐”的地方作了一次探访。
古城神韵
乳白色的,透明的晨雾,轻纱般地垂挂在寥廓的江天上,扑人眼帘的种种景物,都显得扑朔迷离,变幻多姿。我和襄阳市城建局一位“活地图”,登上全市最高点一一襄阳市供电大厦。站在一圈凌空的观察台上,扶栏晀望,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往南望去,桅杆如林的货轮,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上,多么雄壮!向北看,无数辆大货车,小轿车,穿梭来往,多么繁忙!西边,则是纺织城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多么宏伟!东面,那“渔梁洲”开发区的原野多么宽广!头顶上,又有银燕在碧空翔旋,多么神妙!我的心似乎捕捉到了点什么,于是,便同“活地图”下楼,欣然漫步东行。但见,整齐的街道,宽阔的马路,一幢幢“摩天大楼”,一排排青松、翠柏、杉树、梧桐,把古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这时,一阵微风吹来,路边绿荫带上女贞树微微点头,仿佛要向我们诉说什么。正在这时,“活地图”打开了话匣子,向我讲述了古城襄阳的今昔。
襄阳为襄城和樊城的总称。千百年来,由于战乱不断,几经沉沦。直到解放前夕,这里还是千疮百孔、断壁残垣、衰败不堪的一座小城镇。全城有9街18巷,街道最长的仅有2公里,最短的不足40米,最宽的不到8米,最窄的只有1米多。道路泥泞坎坷,曲曲弯弯,崎岖狭窄,雨天雪天,满城“水洼泽国”。市区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那时候,襄阳除了几家手工小作坊之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工业,甚至连一根针、一盒火柴也生产不了。工业生产奄奄一息,市面一片萧条。
解放后,特别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古城襄阳龙腾虎跃,幢幢格式新颖的商业大楼和小区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井然有序,布局得体。市区面积扩大了50倍,人口增长了20倍,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纺织、机械、化工、新能源汽车制造、建材等为龙头的新兴的工业城市,跻身于全国三线城市行列。
从市中心西行6公里,来到“水淹七军”处的纺织城。这里,曾经是茅草蓬蓬,坟堆累累,狐狸兔子出没的荒郊野地。1953年来,市里办起了一个小织布厂,这就是被敬爱的周总理亲自树立为全国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的襄樊棉织厂。60年过去了,这个“小舰队”,已发展为“航空母舰”:共有大中型纺织厂12家,特别是总后3542军工服装厂落户,从业人员10万人,厂房28万多平方米,拥有世界一流的纺纱、织布和印染设备2000多台,10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往国内外。
襄阳纺织企业的发展,只是襄阳市工业生产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市已建起冶金、机械、电力、建材、汽车制造、化工等500多家大中型工厂,能生产汽车、拖拉机、化肥、水泥、电视机等300多种产品,还生产出了数控切割机、数控铣床、可控硅调速电柜、位移震动测量仪等具有先进水平的机械设备。现在一天的工业产值相当于1978年一个月的产值,是1949年全年的10倍。
我们边走边唠,转了几个弯,来到了全市人民举行盛大集会的地方一一襄阳人民广场。碧绿的草坪和花圃,像鲜艳的地毯点缀在广场四周。
“活地图”悄声说,这是市里决策者们“形象工程”建设成果之一。为了使市民有个消闲、娱乐的好去处,从1977 年起,市里投资数亿元,拆掉了广场周围的违章建筑和飘荡在广场上空的小商小贩的“幌子”,军民苦战一年整,使广场出现了新的姿容。白天,这里有鸣春的鸟,贺春的画,赞春的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傍晚,市民们纷纷到这里聚会,“品茶粤海”,尽情地享受这旖旎的春光。
悠久的历史,给古城襄阳留下了许多古迹名胜。勤劳的人民,把古城襄阳装扮得婀娜多姿。襄阳城里的昭明台,相传是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招聚文学之士,选文编书,研讨文学的场所,现已修缮一新;城东南角的仲宣楼,曾是建安七子王粲登高吟诗的地方,如今成了一处游览佳景;后人为纪念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而修建的米公祠,里面保存着米芾、米友仁、黄庭坚、赵子昂等真迹手书;全国最宽的护城河一襄阳护城河,经过建设者们不断的疏浚,水面开阔,恬静妩媚;画舫游船,穿行其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两岸,杨柳依依,修竹滴翠,宛如一幅巨大的充满诗意的画卷。更有那东汉末年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居住过的地方一一古隆中,明清建筑,原汁原味,古香古色,加上这里山峦叠翠,风景优美,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
为了给古城襄阳增添光彩,近些年,襄阳市政府又投资数十亿元,改造了沿江大道,并在沿江大道旁,辟有游园、广场、雕塑、旅游码头;修建了仲宣楼名人园第21个“形象工程”。
漫步古城襄阳,喜人的气象看不完,无数的变化说不尽。这新气象,这大变化,使我情不自禁地放开了歌喉:“……歌唱我们亲爱的相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美哉车城
一路紧追急赶,总算在黎明前来到了汽车产业开发区。这个十堰一,襄阳二的“东风汽车城”,自1988 年建成投产以来,累计向国家交纳税金数十亿元。
晨曦朦胧,眷恋着汉江的淡淡晨雾还没散开,“汽车城”却早早沸腾起来了。
你看,发往全国各地的东风系列的货车,“富康”系列的轿车,新能源轿车一辆接一辆,鱼儿咬尾似的驶离城区。马达吼,车笛鸣,车轮与热汗齐飞。
看见它,听到它,使人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摇撼着荆楚大地。
呵!汽车城,是你,第一个迎来了古城襄阳的黎明。
“汽车城”位于襄阳市东北侧10公里处丘陵地带,207和316国道在此交汇。这里,每天有1000多辆货车、轿车被全国各地客户提走。
拂去岁月的烟尘,行走于车城大道上,凝视着那幢幢高楼大厦的雄姿,我的思绪愈发激越飞扬。
“汽车城””的前身为市郊区米庄镇驻地。
米庄镇,多么美妙的名字!可是,由于这里是出了名的鄂西北丘陵,十年九旱,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却吃不上大米,一年到头,不是啃玉米面窝窝头,就是喝红薯疙瘩汤。镇内,有一条黄沙路面的街道,说得粗放些,牛撒泡尿兜一圈还绰绰有余。风一来,黄沙就亲热地扑上来和你亲吻拥抱。197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筹建襄阳东风汽车城的号角吹响了。5000多名创业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米庄镇,苦干实干加巧干,削去了座座山头,填平了大小洼地。他们住的是竹席棚,睡的是棒棒床。英雄的创业者们,终于在万古荒岭上开拓了2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高楼林立,马路条条,花园式的住宅区,星罗棋布。商业大楼、邮电大厦、农贸市场、影剧院等,应有尽有。小学校、中学校,技工学校……各种各样的辅助建筑又将这一切联成一气,形成一个整体。
在马路边,我巧遇汽车产开业发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当他知道了我的来意后,高兴地说:“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际,要说建国70多年襄阳市的变化,这汽车城算上一个。”接着,他自豪地说:“这汽车城的崛起,不仅带来了襄阳市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且拉动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升级。不瞒你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镇周围十里八乡的有文化的男女青年们陆续告别了锄头和镰刀,进了工厂,成了国家的主人。剩下的呢?他们不满足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披星戴月,在我们的引导下,大搞蔬菜和养殖业,效益好得很哪!东方不亮西方亮。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1998年,农业产业化这笔财政收人,占全管区的62. 3%。农民人均纯收人高达3000元。除此之外,我们先后投资十亿元,建成、培育了一个个汽车配件交易大市场、副食和光彩建材大市场,每年的交易额都在5亿元以上。眼下,工人下岗成为一道不和谐的风景,而我们这里呢,说起这个,还是‘天方夜谭’哩!所以,用不着招聘发启事,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慕名而来,到这里安家落户,一展才华。”
中午小憩片刻,这位负责人带着我参观了“富康”轿车的整装车间和亚洲最大的汽车试车场,所到之处,无不使人振奋不已!
太阳将要西落的时候,“汽车城”西面的天边聚集起许多彩云,它们像是恋恋不舍地追逐着夕阳,一面不断地变换着身姿,一面迅速地向夕阳靠拢。血红的夕阳照在它们身上,使它们更加千姿百态,色彩斑斓。转瞬,夕阳隐去,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汽车城”又出现了新的佳景:各色的霓虹灯争先恐后地亮了起来,像一朵朵竞相开放的梅花。人们倾楼而去,夜生活的序幕被拉开了。
一个远离闹市区的荒岭野坡,如今成了“汽车城”,成为人们热恋的地方,怎么不是神话呢!
“汽车城”,你是美的,如果不美,怎能引来这许多的‘恋人’呢?
当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汽车城”,驱车在柏油马路上频频回首时,心中不免升腾起一种愿望:但愿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客商,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再展宏图!
告别轮渡
人们常说:“往事如云烟。”
我却认为,未必尽然。
当我仁立在汉江一桥,或驻足于汉江二桥,看桥下,滔滔汉江,奔腾呼啸;桥上、车流、人流穿梭不停时,那“盼桥妹”的故事像位不速之客,占领脑际,怎么也赶不赶不走。
这是解放前的事了。
“盼桥妹”的真名叫曾玉娥,家住在樊城曾家巷。为了生计,擅长做小吃的父亲每天一大早挑着“清汤”罐子,渡船到一江之隔的襄城里去卖,傍黑,妈妈领着三岁的她笃定要到马道口渡口去迎接,父亲虽然辛苦点,但一天的进项,可够养活全家老小5口人。他倒很知足。那料到,好景不长。有一年7月间,曾玉娥的父亲乘坐的渡船刚划到江心,突然下起了了暴风雨,凶猛的浪头一下子把渡船打翻了......曾玉嫩的母亲当然不知道厄运降临,天将擦黑,母女俩照旧来到渡口。可是,展现在她们面前的是奔腾的江水,一切全明白了。不用问,母女俩撕心裂肺地站在渡口痛哭起来。
是的,汉江平时温存得像位少女,但一到夏天、却变成了一个凶汉:江水上涨,浪涌滔天,望而生畏。有一首令人辛酸的民谣说:“七月汉江浪滔天,神人见了心胆寒。船碎人亡无音信,九死一生来闯关。”
像曾玉娥家发生的这场悲剧,在沿江一带何止演过一幕?据史载,每年夏季都有数10个冤魂飘荡在汉江上空。桥呵桥,在汉江上能修建一座桥该多好啊!曾玉娥的母亲突然萌发了这个念头。为了表示自己虔诚,她便把曾玉娥改名为“盼桥”。
然而,在那吃人的旧社会,在汉江上能修建一座桥简直比登天还难。“盼桥妹”盼来的依然是汉江上船翻人亡的噩耗。
“一唱雄鸡天下白。”襄阳解放了。新成立的襄阳地委的领导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汉江上建桥的事,可每次都在资金上卡了壳。
那时,两城人民来往,每日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仍靠轮轮渡。渡一次江,少则1一小时,多则一个半小时,碰上洪水,还要停渡。汉江,你的温柔在哪里?汉江,何时能缚住你这条巨龙?
1969年,随着焦枝铁路进人全面铺轨阶段,襄阳汉江大桥终于破土动工了!襄阳为冲积平原,地质结构复杂,但在工程技术人员精心设计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经过市城建局等10多个单位的共同努力,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几乎全是军民义务劳动,长824米的公路铁路两用钢架桥,终于在1970年5月横空问世。
在兴建过程中,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亲临现场,坐阵指挥。周恩来总理派专家工作组来襄阳检查设计方案;施工一开始,又询问第一只沉井下沉的情形;尔后又派专人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这毕竟是汉江上第一座大桥呀!至于在那个惊心动魄的鏖战日子里,涌现的趣事轶闻,真像满架的葡萄,一嘟噜-嘟噜的。“张老汉送水上工地”、“王大妈怒斥吝惜鬼”、“夫妻比赛”“三次推婚期”等故事,至今还在襄阳传为美谈。
1970年5月1日,襄阳汉江大桥试行通车了。全市人民像庆祝全国解放那样,载歌载舞。“盼桥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挤在人群中,两眼流着喜泪,激动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汉江大桥,沉沉一线,贯穿南北,是连接襄城和樊城的纽带。那弯弯的圆拱,好像大地的肩膀,挑起了世间生活的负荷;那平平的桥面,恰似汉江的脊梁,支撑着人类历史的重量。历史烟云桥上过,人间新事扑面来。那时节,凡到襄阳游览的人,纷纷到这大桥上,去逗留,去拍照,去写意,去抒怀。每天,火车飞奔,汽车迅跑,行人赶路。从此,无论是马道口渡口,还是渔梁洲渡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成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地方。
改革开放在深人发展,古城襄阳在前进。汉江大桥交通吃紧的消息牵动了襄阳市政府首脑们的神经。于是他们自筹资金1.3亿元,于1992年5月1日在距汉江大桥西300米处又兴建了一座长2187.35米,宽62米的拱形大桥,这就是汉江二桥。不久,又修建了汉江三桥、四桥。从樊城通往东津新区的过江隧道已进入尾声。
波浪滚滚的汉江古有巨龙之称,如今四座大桥已把这条巨龙紧紧锁住,把它变成了“四化”驯服工具。
“夫人城”没有忘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以来,每天都有数千辆装有支援三峡建设物资的货车通过汉江一、二桥,运往宜昌。
“马跃檀溪”有记载:每天有多少出口物资从这里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汉江上的这四座大桥,不仅为古城襄阳人民帮了大忙,也为部分省市帮了大忙啊!
又是一个灿烂的早晨,我信步来到老龙堤上,遥望汉江上那四座大桥上奔涌的人潮车流和襄阳高铁东站倩影,不由地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文/陈延华,本文为作者向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