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住在南海之滨的一座小城,优点是风景绝美,每天一睁眼,就能看到蓝得令人心醉的海湾;缺点是台风太多了,刚送走“泰利”,不旋踵又迎来了“杜苏芮”。
平生最喜欢高尔基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所以,狂风暴雨其实无妨,最难受的是台风将至未至的几天,气压、气温、空气湿度……都在不断变化,乌云在海天交汇的地方聚集,给人以大争之世将临的压迫感。
在这种气氛中,最适宜观看的电影,莫过于谍战片。
今天,我选了一部2016年英美合拍的《间谍同盟》。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片名翻译得不好——“噱头大于贴切,反而不若简单直译成《同盟》为佳”——我倒是觉得,不可能有比这更好的译名了,因为影片的确讲述了两个间谍结为同盟的故事。只不过,一个是己方特工,另一个是敌方间谍。
1942年,北非,卡萨布兰卡,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闻名遐迩的《北非谍影》。
电影开场便是一个大全景镜头,广袤的沙漠,毒辣的太阳,照得人眼睛发黑,一般来说硬汉电影都喜欢这样开头。
我的直觉很对。
男主角麦克斯(布拉德·皮特 饰),盟军特工,一位不折不扣的硬汉。他在来接应的车上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行装,证件、现金、手枪,应有尽有。詹姆斯·邦德的行囊里,也无非就是这些吧?
但似乎还缺一位“邦女郎”。这时,司机递给麦克斯一枚戒指,嗯,这就对了,缺少了“邦女郎”,还能叫谍战片吗?
魅惑的卡萨布兰卡之夜降临了,在回荡着音乐的酒吧里,“邦女郎”玛丽安(玛丽昂·歌迪亚 饰)出现了。她火辣性感,气质凛然高贵。
麦克斯掌握的信息是:玛丽安是法国抵抗组织的成员,要和他假扮夫妻,配合他完成刺杀德国大使任务。
卡萨布兰卡,战前的法属殖民地,此时同时受到维希法国、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以及英美、纳粹德国势力的渗透和影响,由此成为“间谍天堂”。
但“间谍天堂”从来都是刀光剑影的同义词。麦克斯和玛丽安,因任务而相识,心怀好感的同时却也相互试探,配合默契也惴惴不安。
两人相爱后初次在汽车里约会就遇上沙尘暴,似乎是一个不详预言:他们炽热的爱势必为时代风暴所裹挟。
刺杀德国大使的任务完成得既惊险又圆满。
凯旋英伦之后,玛丽安要退出江湖,安心和麦克斯过乱世中的太平日子。
除了偶有德军飞机轰炸,一切都是如此浪漫、美好,就连阴雨连绵的伦敦都因为二人的婚礼而有了亮色。
他们和伦敦所有的寻常夫妻一样,上班、约会、开派对,很快他们的女儿降生了……直到有一天,反间谍机构传召麦克斯,一位军官面无表情地告诉他:玛丽安是德国间谍!
麦克斯要疯了!
他不能面对这样的事实,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为了证实妻子不是德国间谍,他甚至冒险飞到法国德占区,去纳粹监狱里寻找与玛丽安相识的抵抗战士。
麦克斯的全部努力令他更加绝望:那位名叫玛丽安的法国女英雄早已牺牲,睡在身边的“玛丽安”正是一个冒名顶替的德国间谍,尽管她到了伦敦后真的想金盆洗手,但却被其他德国间谍胁迫而不得不再作冯妇。
麦克斯的最后举动的确疯狂:他居然想偷一架飞机,带着玛丽安和孩子逃到中立国瑞士。
在最后时刻,反间谍机构的军官带领一队士兵在停机坪拦住了他们,玛丽安在车里用麦克斯的手枪自杀了。
英美的商业电影,从来不会过于刺激观众,所以安排了一个抚慰性的结尾:反间谍机构的军官宣布,是麦克斯发现玛丽安企图逃跑,开枪把她击毙的。
这样,就可以让麦克斯免于被军事法庭审判。
当然,这个故事如果是真的,麦克斯——尽管他浓眉大眼,曾经为了英国出生入死——无疑犯了叛国罪,在战时可能会受到最严厉惩罚。
《间谍同盟》无疑带有反战色彩,编导把满满的同情都给了玛丽安和麦克斯,试图告诉观众:谁都没有错,错的只是战争!
但他们不愿意面对的是:如果玛丽安的情报使德国空军在空战中占了上风,又会有多少无辜的伦敦市民死于轰炸?
当然,影片在客观上也提醒人们:不要爱上敌方间谍!担负重要职责的精英如果和敌方间谍堕入情网,是不可能有“中立国瑞士”这样的伊甸园可供逃避的,他从灵魂到肉体,都会被地狱之火焚烧!
最后,顺便说一句:
这部电影的衣品非常高,该片服装设计一职由乔安娜·约翰斯顿担任,她的设计完美呈现了四十年代的时尚风貌,尽显枪炮玫瑰的浪漫质感,玛丽安的每一次出场,都极为惊艳,每一套衣服,都是在给女观众种草。
【文/郭松民,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