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个很火的电视剧叫《底线》,由根据各种社会案件改编的单元剧情组成。本来之前口碑很高,被认为是国内法治剧这几年最亮眼的作品,结果最新剧情魔改了之前争议非常大的货拉拉案。由于片方放出的预告片中,还偏偏把这些争议很大的魔改剧情集中展示,瞬间引发了网络上的集火声讨。
为免光凭预告就做出评论有失偏颇,新剧集出来之后我去看了下,看完发现预告片引发的声讨内容还是有些偏离重点。本来之前打算写一篇国内影视作品编剧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正好由《底线》的新剧情展开。
相信大家都看了或者听说了相关剧情了。这里直接说下个人认为为什么《底线》关于货拉拉案的剧情要改成这样。
首先我们都知道货拉拉案原案的争议非常大,首先在最终量刑上,围绕的是关于过失致死无罪和过失致死有罪的争论,而过程中司法层面的导向操作最终导致了过失有罪审判的结果。从法律之外来说,当时社会舆论上对于当事司机过失有罪还是无罪的争议也非常大,并且这些争议已经不是基于普通人朴素的法律观和道德观,而是网络中本就存在的阶层,性别等情绪性对立投射到了这个案子之中,且对司法过程产生了干预性影响。
但本剧投拍的需求,不能展现原案过程中的司法问题,剧情就把案件改成了过失致死罪和故意伤害罪的争论。过失有罪和故意伤害这两者在法律和道德上根本没什么好讨论的,就只跟证据有关,证据清楚了就没有什么悬念,那剧情就很平淡了。所以只能硬制造悬念,就有了“司机搜索如何让人死亡”,“跳车女生的母亲说司机性骚扰”,“疑似酒驾”这几个疑点然后又进行反转,既制造了剧情冲突又展现了司法人员澄清这些疑点过程的工作。
为了增加司机过失也有罪的剧情说服力,又把原案中司机变更路线走大路的事实改成了走小路,剧情里也给被告安排了原案里并不存在的聘请律师。至于那个给法官塞钱的情节,就不太明白创作人员是怎么想的了。
实际从剧情上看,剧情也并非完全是网友们声讨的“一面倒”抹黑倾向,剧情里有展示司机人品和家庭困境的情节,也有展示跳车女生性格偏执的情节。在货拉拉案被社会广泛讨论的当时,如果谁在网上说这个女生可能性格偏执,那必然会引发大量声讨。
这可能是剧组基于自身立场和创作范围内做出的一种“调和”,或者是和稀泥,但在原案当事司机和广大网友看来,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这个剧情混淆了原案最根本性的问题。而且不管剧组本意如何,确实已经有不少言论开始根据这个剧情来指责当事司机,这种网络舆论的影响施加给普通个体的压力会是非常庞大的。
当然,也不能因为这个单元的剧情问题完全否定前面剧情的质量,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对这种争议性案件的轻率演绎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没有能力去改编好就不要碰。
抛开《底线》这部剧的特殊情况,从行业普遍性来看,国内影视圈从业者广泛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不管自己是什么水平,都喜欢说教,认为自己有资格有权利去教育观众,并且喜欢探讨“人性”,仿佛只要有了创作权就天然有了某种行使教化的权力。
由于这些年互联网发展导致的热点舆论效应,根据热点事件演绎剧情自然也成为热门方向,然而这种社会热点事件的“演绎边界”在哪里,国内影视从业者们显然还没有自觉。
上一个现象剧是年初的《开端》,这部剧的质量较高,时间循环设定虽然在国外影视动漫里已经属于常见剧情,但在国内还是开创性尝试,并且在这个遍地辣眼流量的年代,两位青春自然,演技过硬的男女主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我,男女主感情线的自然发展更是当下影视剧中的一股清流。
然而这个剧也有严重问题,剧中王萌萌因为同车男乘客性骚扰,抢夺方向盘要求下车,最终司机将车停在大桥中央,王萌萌下车之后被疾驰而来的货车撞死。无论片方愿不愿意承认,从文本的现实结构和时间线的角度看,它都与18年重庆万州那起乘客殴打公交司机,导致公交车坠河15人死亡,以及后续又发生的多起可能是模仿行为的公交车抢方向盘事件脱不开关系。
这一连串事件在当时社会影响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19年创作小说,20年又改编电视剧的《开端》,可以完全无视这个背景进行演绎吗?结果剧方还真这么干了。确实,这两年关注女性境遇题材的影视是热门,不光容易获得口碑还容易获得舆论站位,为女性权益发声也是应有之义,但为了表达对性骚扰行为的抨击,就去挪用这种造成重大伤亡的社会事件的公共记忆,这显然是一种超出边界的行为。开端原著小说一开始很克制,只是在循环结束安排了一些陌生网友私信称当年在45路公交车上经常发生女生被猥亵的事件的情节,并没有直接写王萌萌是因为什么原因下车。后来大概是为了配合剧本,又增加了剧情。
剧中为了增强王萌萌父母实施报复的动机性,又安排了“王萌萌死后被网暴”,“抢方向盘录像被做成鬼畜”这类情节,这又把网暴现象等融了进来,使剧情更变成一锅粥。尤其“抢方向盘录像被做成鬼畜”这个剧情更让AB站网友们为之气结,稍微关注过的都知道国内鬼畜不可能有这种东西,别说这种了,你看就算昆山龙哥,有人拿来做鬼畜么?这更突显出剧组创作人员的傲慢臆想。
剧情里的公交车在大桥中央停了车,而现实里的公交车是掉进了河里导致15人死亡。事情仅过去两年,以大热剧之势这样干涉公共事件记忆,拿一个事件为另一个议题做嫁接,自然会对网络舆论产生影响,想必也会让看到这些讨论的死者家属长期处于情绪创伤之中。
影视创作者有权力这样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表达的议题来演绎社会热点事件吗?我的观点是没有。这不是什么创作自由权利的问题。
这几年娱乐圈明星但凡出了事做声明,开头都要提一剧“抱歉占用了公共资源”,指的也就是占用了社会和媒体的注意力与传播资源。能占用公共资源是一种特权,普通人是没有能力去占用的。
我们从社会深层逻辑上来说,从明星影视从业者,到各种自媒体大号和大V,他们相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有社会话语特权的,而且这种权力的获得实际上往往是社会机制不平等的结果。比如我们的影视娱乐圈是怎么来的?大部分并不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机制选出来的,而是艺校,圈子行业与娱乐资本共谋的结果。这种权力的获得本来就很不公平了,目前也暂时没法约束,就只能靠职业道德的自觉约束和普通网民的舆论监督。
明星尚且有这个占用公共资源的认识,我们的影视创作者往往反而没有。已经占据了社会话语特权的位置,还要彰显所谓的“创作自由”。一般的题材无所谓,但在公共事件中,通过影视创作的影响力以自己的喜好和立场去设置议题和进行“教化”,这就不是“权利”而是“特权”,是对普通大从尤其是事件相关人的严重话语侵压。这点上,隔壁经常改编社会事件的韩国同行们底线操守要好得多。
过度演绎公共事件和喜欢教育观众,是身有特权而不自知的影视从业者们身上那种优越感的一体两面。这种优越感往往不来自他们的创作能力和作品水平,而是源于他们扮演的“社会角色”。像《开端》这种好歹制作质量还不错,然而现实是国产影视作品中,质量远不及开端,也在进行说教的作品比比皆是。
最近一部引发讨论的是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该作画面和特效有多让人惊喜,剧情就有多让人失望。以《杨戬》的高超动画制作水平,哪怕拍个俗套但剧情完整逻辑自洽的故事,口碑都会上天。然而创作者能力不行又自负满满的样子,最终毁了几亿投资成果。
前半部分的废土式仙界设定,从画面到细节都堪为国产近年最佳,然而进入后半段之后,前面的各种设定直接全部扔掉,开始讲起一个老套的阴谋论式反抗压迫的故事,人物性格全体莫名其妙,男主杨戬纯纯大冤种,导演就是一股脑的告诉你这个世界的秩序是金霞洞玉鼎真人的阴谋,要反抗。唯一亮点人物反派申公豹对剧情基本没有实际影响,完全砍掉也不影响情节推进。两年前彩条屋的《姜子牙》也是个类似的故事,当时剧情之薄弱就已经差评如潮,但《杨戬》做到了比《姜子牙》还要差很多的地步。
追光之前的《白蛇传》和《青蛇缘起》非常成功,尤其《青蛇缘起》的女性主义视角获得了大量女性观众好评。可能是追光想延续这种成功,在《杨戬》中也安排了“什么都是女人的错”之类的台词,和杨家女性因为金霞洞维护统治秩序的阴谋被镇压山下的情节。然而整个剧情浮皮潦草,逻辑混乱,说教生硬。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吸引男观众,动画中把孝天犬的人形安排成了小女孩形象,这又招致大量女观众批评,导致这部动画两头不讨好。
由于这两年国内互联网上的一部分群体在关于性别矛盾的话题上越发极端化魔怔化,导致现在影视剧创作时关于性别和婚恋议题的剧情确实很难把握。比如《底线》里的江歌案,由于把江哥母亲维权改编成了老公维权,又招致不少批评,认为是不尊重女性 ,美化塑造男性形象。其实我的理解,这个改动跟性别问题没有关系。
现实中,由于刘鑫在网络上有大量支持者,导致江歌的母亲长期被网暴,这种改动我觉得对江歌母亲其实是一种保护。客观的说,在货拉拉案剧情之前,《底线》这部剧是有亮点的,它的问题也不是在性别矛盾上。在货拉拉案剧情发酵之后,很多网友开始拿剧本的性别维护偏向来审视全部剧情(男女两方都有),这很偏颇,但这就是当下互联网的氛围。
对于商业影视剧来说,本来就是讨好受众的东西,男性向的剧讨好男性,女性向的剧讨好女性,只要是在正常边界内都无可厚非。然而当下中文互联网,身份政治,性别对立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二极管魔怔人声量越来越大,面对争议性话题,普通人越来越沉默。
话说回《杨戬》。在剧作质量这么差的情况下还想两头讨好,那也只能是两头不讨好了。前面我们说到影视从业者,要有一个权力边界的自我底线,那么第二个底线应该就是创作质量。商业化影视剧,脱离质量谈什么深度,什么视角,什么人性都是扯淡,你首先就对不起观众花的钱。这些年神话改编动画形成一股热潮。然而至今,在剧情上我们也没看到特别亮眼的作品。《新神榜》系列的上一部,赛博朋克风格的《哪吒》还算可以,《杨戬》就让人大跌眼镜。其实封神题材是非常好的内容宝库,网文中以封神背景为架构的洪荒流早诞生不少优秀作品。结果影视创作者们还是能把一手好牌打稀烂。
对封神不了解的观众,大概只听过姜子牙,元始天尊之类的,《杨戬》中的玉鼎真人就会让观众莫名其妙,原来杨戬的师父这么厉害能主宰三界吗?剧情还提到玉鼎真人有师兄弟,那没人管管他吗?熟悉封神榜的则会嗤之以鼻,什么时候在实力本就不怎么样的阐教十二上仙里都算垫底的玉鼎真人,都能成为大BOSS了。
编剧与其尬编,不如有空看看《一世之尊》里关于封神的脑洞,抄也够你抄出N个剧本了。在远有丰富的古代神话传说典故和五千年历史,现有世界最庞大规模网文作品的环境中,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守着宝山做馊饭,着实讽刺。当然,网文影视化改编是个复杂的话题,以后再聊。
国内从业者还是要多跟隔离日韩学学。韩国电影和韩剧这些年的发展不说了,近年越来越疲软的日漫,在剧作质量上也还是经常有碾压国内影视的作品出现。像《开端》在题材脑洞和剧作上已经算是国内上乘,但跟最近的新番《夏日重现》比,就比较小儿科了。
《夏日重现》虽然也还是时间循环题材,但元素极其丰富,逻辑严谨,平行世界理论,高维观察者,多重循环,时间线变动,以及正反两方能力的丰富设定,让这部作品成为时间循环题材的集大成之作。
当然,《夏日重现》毕竟是日漫,有着日漫固有问题(比如反派非得弄成白毛红眼小萝莉,女主必须穿死库水),也不涉及什么深刻话题讨论,但其剧作质量和敬业程度已经远超国内大部分从业者了。这些年,最烦听到的话就是某某剧组说自己花了多少年打磨剧本,然后观众也不明白为什么花了好几年打磨往往还是一坨,拍出一坨之后往往还自我感觉良好。
当下,面对影视从业者们的特权地位,观众唯二的武器就是网络声讨和用脚投票。电影领域的用脚投票已经有成果,但还不够,电视剧领域还难以实现用脚投票,那么网络声讨也就不免要被加剧使用。
影视从业者与其觉得委屈,不如先好好反思一下行业和自身的问题,想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权力的边界,应尽的责任,最重要的是,赶紧先把稀烂的业务水平提升起来,这是本分。
中国影视从业者,该重新寻找“底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