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企业是财富还是包袱?——《市委书记》评析3

2022-09-01 08:11:17 来源: 老徐天天读公众号作者:徐明天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今天继续评析电视剧《市委书记》,虽然它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电视剧,当时并不是太引人关注,而今天它传达的新发展理念又被人们关注热播。

  上一篇讲了为什么进行国营企业改革?电视剧中国的红星厂改制私有化是因为政绩。国企改革是运动,有任务指标,有时间要求,不改革,就换人。

  那么,国营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现在的说法是国营企业活不下去了,卖给人家都不要。国营企业是各级政府的包袱,改革就是甩包袱。

  实际的情况是,国营企业党政机关一样都是吃财政饭的,工人是政府财政付工资。国企改革首先是学习小岗村承包责任制,厂长承包,给工人发工资,财政不发工资了。再接着是利改税,财政不给国营企业工人发工资了,企业也不向政府交利润了,但政府要向企业收税。再就是拨改贷,以前的建厂和生产等,都是政府拨款,政府投资,现在不行了,变成了银行贷款。这样就把国营企业推向了市场。

  以前的国营企业和党政机关是一回事,都是体制内的单位,现在党政机关仍然是体制内的,而企业却成了体制外的,当然阻力重重。后来的情况是厂领导还是体制内的,工人就成了体制外的。因此,国企改革领导人并不受损失,有的是再回机关安排一个职位,有的是再安排另一家国营厂任制,或者政府给予一定的待遇。因此,真正改的就是工人。

  当时的改革难度在于,国营厂的领导和工人,最初都是和机关干部一样,多是从战争年代的部队复员转业来的,复员转业后和进机关的人员待遇是相同的。虽然到了改革的时候,战争年代的那些人很多已经不在了,但接班的是他们的子女。把他们弄到体制外,他们想不通。

  但这时候,党政机关人员增加太多,财政吃紧,国营厂的工人就成了负担,国营企业改革就是减少了最主要的财政开支,是卸包袱。工人下岗,也是减人增效。

  由于市场化改革,利改税、拨改贷等,有不少企业不适应,出现问题,但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不行了。

  电视剧《市委书记》一开始就写了一个情节是大家难以理解的,红星厂向市委市政府游行示威,是收购红星厂的私营老板策划操纵的。

  私营老板为何这样做?

  他要对红星厂来一次新的改革,要打工厂卖给美国公司,通过卖地皮搞房地产大赚一笔。因为他收购时合同规定是搞好经营给工人发工资,但收购后两年停工停发工资,如果他要转手卖给外国公司,政府可能以违犯合同进行干预。只有把红星厂搞得更乱,让政府认为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赶紧甩掉,他才会把红星厂卖给美国公司,他计划才能完成。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时国营厂的困境是内外势力勾结故意制造的。因为厂子不行了,才要改制,他们才可能低价收购。

  这就是司马南讲的国有资产流失。

  司马南讲的那个钢铁厂7亿资产以3000万元卖给了私企。

  司马南说那个在被 卖掉前,工人的工资很高,卖掉后工资大幅度减少,很多 人还要下岗,给的钱也很少。

  司马南通过数据分析,联想改制也被贱卖。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