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中的血统论
《哈利波特》不是主张平权反种族歧视的吗?这倒也没错。这是一本讲求平等自由的书,同时也是一部关于爱的书。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西方历史上没有根深蒂固的血统论,作者还能反个啥呢?怎么就不见中国有反血统论的作品呢?是吧?
我多年前在天涯看过一个分析的血统观的长贴,有一些观点很有意思。举例说,三人组第一天出现在霍格沃茨时,马尔福就对哈利伸出橄榄枝,但是对罗恩是嘲讽,对赫敏是直接无视。中国读者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是外国读者则会心一笑。
因为马尔福、哈利、罗恩、赫敏四人,按照头发颜色分别对应了不同的血统。
马尔福是金色头发,对应的是日耳曼种族。
哈利是个黑色头发的巫师,在历史上对应的是罗马人。
罗恩是红头发,他父母也都是巫师,相当于凯尔特中的贵族。
赫敏是棕色头发,因为她是mudblood,中文翻译成泥巴种,因为翻译成杂种实在太难听。
马尔福经常嘲笑罗恩的红头发,有意思的是罗恩并不反驳,而是表现的很尴尬,仿佛他的红头发真的是值得嘲笑的原罪一样。中国人就很难理解,为什么红色头发值得嘲笑,难道是不复合审美(中国很多新生代还特意把头发染红呢)?这是因为金色头发代表着主流贵族日耳曼征服者的身份,而罗恩的红头发,代表的是土著苏格兰贵族身份,主流贵族眼中,你们荒凉蛮夷之地,也敢自称贵族?所以面对嘲笑,罗恩是尴尬的,因为他代表的血统,确实在贵族文化中,属于没文化的那拨。
但是马尔福从来没嘲笑过哈利,是因为哈利属于贵族中的贵族,在书中哈利的祖先是死神三兄弟的老三,这是巫师界的婆罗门。在历史上,这影射了黑色头发的哈利很可能在血统归属上,是凯撒大帝的后裔。凯撒后人自然远比金发贵族还高贵。英美文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自己是征服者,是优秀的文化,其他民族都是被征服者,他们的文化都是劣质文化,但要根据其劣质程度,给予其不同的区别对待。其实在历史上金发白肤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属于日耳曼人)不但是被征服者,而且还是蛮族,盎格鲁撒克逊人古希腊罗马人的同族人,而且是他们的敌人。当时的希腊半岛的部分人类与小亚细亚人出于同族。在人类学上,现代希腊人属于欧洲白种人,而古希腊人则是黑发褐色皮肤的地中海人种。经常被现代西方引为自豪的古罗马人,其实也不是白色人种。罗马人出于拉丁民族。凯撒大帝的后裔即希腊罗马人当时把高卢、日耳曼、凯尔特人、以及盎格鲁撒克逊人看做野蛮族种——称之为森林草莽中讲鸟语的蛮族。这些蛮族不仅不是他们的朋友或亲族,而且是世世代代与罗马为敌,并且最终入侵和倾覆了罗马帝国的仇敌。公元476年,已饱受匈奴蹂躏以及匈奴引发的南下日耳曼蛮族摧残的西罗马帝国彻底走向了崩溃。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只有6岁的西罗马皇帝罗慕洛,西罗马帝国至此走向崩溃,西罗马皇帝发出退位诏,宣布罗马帝国不复存在,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在公元476年以后,侵入原来西罗马帝国的许多蛮族纷纷建立封建王国,西罗马帝国的版图分裂成较大的以下十个王国,这10个王国已经没有一个是纯粹的罗马人种族的继承者。
马尔福也没嘲笑过赫敏,因为赫敏的暗色头发代表平民阶层,在贵族眼中,应该把赫敏当空气才是正常做法,与赫敏发生争执是件有失自己身份的事。有的书迷希望聪明的赫敏嫁给高贵的马尔福,这是不懂西方历史文化闹出的笑话。日耳曼民族大迁移之后,盎格鲁撒克逊武士战胜了凯尔特武士,成了英国贵族(严格地说还有后来的维京人、诺曼人,这两族也属于广义上的日耳曼民族),大部分凯尔特人或者被征服成了奴隶,或者和盎格鲁撒克逊族的平民混杂在一起,融合成现在的普通英国人,也就是平民(罗恩则是凯尔特人中的贵族,即书中的所谓纯血统)。赫敏就是平民出身。赫敏作为一个mudblood,她其实承受了很多歧视,而且博学在重视体育运动的英国,是被当成nerd一样的怪胎,只不过电影中的艾玛沃森这个演员的颜值掩盖了这一切。赫敏似乎从一开始就对家养小精灵表现出极大的同情,这也是因为物伤其类。讽刺的是,赫敏对小天狼星的家养小精灵克利切表达好意时,克利切却勃然大怒,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
《哈利波特》所表现出来的英美国家的主流教育理念与中国正好相反,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勤奋并不特别重要,而天赋则是首要因素。天赋来自哪里?主要就是血统。天赋是先天的、用生物学的说法就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但基因会代代相传,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强调天赋的结果造成这样的逻辑:商人有经商天赋,他们的子女仍然有经商天赋,也就应该继续经商;音乐家有音乐天赋,他们的子女仍然有音乐天赋,也就应该继续搞音乐,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打住。所以第一部的飞行课上,哈利一伸手,扫把就毫不费力的飞了上来。马尔福只是比哈利稍慢一点点而已。赫敏则喊了半天,扫把最后也没有上来。所以正如特里芬妮教授认为赫敏没有天赋,颠三倒四的讽刺了赫敏一顿,气得赫敏一怒之下走出课堂。大家别小瞧这个疯疯癫癫的特里芬妮,她教的这门课是霍格沃茨课程表里最高级的课程之一,而且她是大预言家的玄孙女,没有特里芬妮的几次神预言,就没有《哈利波特》整个故事。美国文化中歧视黑人是根深蒂固的,哈利波特中体现为家养小精灵,他们怯懦、愚蠢、谦卑、经常干傻事,简单的说就是天生的奴隶。例如克利切最大的梦想,是像他的先祖一样,在老得干不动了之后,让主人将他的头割下,和他祖先的头并排悬在墙上作为装饰。其他,诸如古灵阁的妖精明显在暗示开银行的贪婪犹太人,对血统耿耿于怀的伏地魔就是影射希魔,甚至刻意嘲讽伏地魔的父母也是跨阶层的不幸婚姻,这些都不要太明显。顺便说一下,英美还是有所不同的,作为英国前殖民地,美国立国之初崇尚自由精神,较少贵族文化束缚,但美国霸权确立之后越来越保守,越来越“贵族化”,冷战后尤其如此,突出表现就是政治领导人的家族化,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和克林顿家族,每个家族周边都聚集着一群类似古代门客的智囊团,小布什上台用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竟然是福特爷爷的当年的国防部长——美国人终于也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至于《哈利波特》中的反派boss伏地魔,他是斯莱特林的后裔,血统和哈利·波特一样高贵,也同样拥有一头黑发。但这个大帅哥越长越恐怖,最终形态是没了头发,鼻子蹋了,眯缝的双眼变成了红色,像蛇的眼睛。毒蛇的眼睛长在三角蛇头的两端,眼距很宽,细长而又阴冷,所以,这种眼睛的形状,如果用在人的脸上,通常是表现人物阴狠冷酷,狡猾奸诈的性格。所以就像红脸通常代表关羽,白脸的是刘备,黑脸的是张飞那样,这种眯眯眼蹋鼻梁最早出现华人傅满洲脸上,而今又出现在伏地魔的脸上,毫无疑问都是邪恶的代表。至于国内为什么出会出现眯眯眼,如近期的清华美院、三只老鼠、雄狮少年等等,我只能说在座的真是too young,too naive。在笔者读书的那个年代,老师还在课堂上公然说中国要当三百年殖民地才能现代化呢。受制于人的何止美学,文学、法学、哲学、经济学更是重灾区,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是掌握在西方人手里的。 (欢迎分享老歌、电影22789943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