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历尽艰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国民党军便仗其有机动性强的骑兵优势,以四个骑兵团尾追而来,妄图乘已非常疲惫又无后方依托的中央红军在立足未稳之际,对其进行跟踪偷袭,一举将其剿灭。即使不能剿灭也想达到击溃或者消耗红军实力,使其难以立足不能与陕北红军会合之目的。
鉴于严重的敌情,为了切掉这根讨厌的尾巴,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在到达吴起镇的当日,便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在保卫部门已安顿好了住处,却顾不上休息,就立即听取了前来迎接中央红军的陕甘边区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政委龚逢春的情况汇报。龚逢春向中央领导详尽地汇报了陕北苏区党政军民的情况,尤其是汇报到当前的敌情,及左倾路线正在陕北搞肃反的问题时,引起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极大关注。
本来中央首先要解决的是敌骑兵的问题,但听完了龚逢春的汇报之后,几位中央领导随之进行了讨论和协商,一致认为:如果不制止肃反、不切掉敌骑兵这根尾巴,党中央在陕北就无法立足。解决当下这两大紧迫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必须立马着手进行。对此:一、中央当即做出决定,立即叫停肃反,并指派王首道、贾拓夫等人代表中央前往瓦窑堡接管由左倾路线控制的保卫局,释放被关押的陕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高岗等一大批干部;二、鉴于敌情的严重和复杂,对如何才能有效地消灭尾追而来的敌人,当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主持召开了陕甘支队(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了“切尾巴”战役。毛泽东说,我们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到陕北,就要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与从鄂豫皖先期到达的红25军会合了,但是,我们的后面却拖着马鸿逵、马鸿宾和何柱国等敌骑兵这根尾巴,那怎么办呢,要给苏区人民带来胜利的消息,而不能把这个祸害带进苏区,我们必须切掉这根尾巴。为此,我们就要狠狠地打击并消灭这股追兵。这一仗不仅是我们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也是进入陕北苏区的第一仗,我们必须以打赢这一仗的胜利来迎接与陕北红军的会师。会议决定由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全权组织指挥实施这次战役。
由于此役意义重大,且不同于以往的战役,故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为了打好这一仗,20日,毛泽东彭德怀亲自同担负主要作战方向的陕甘支队(中央红军)第一纵队负责人一起研究敌情,勘察了地形,并向他们交代了任务。他再次要求,必须全力组织实施好“切尾巴”战役,必须打退追敌,绝不能让敌人进入根据地,要以打胜这一仗的实际行动,给苏区人民一个见面礼。由于尾随中央红军的这股敌人都是骑兵,机动性强,加之红军之前没有打骑兵的作战经验,无疑给全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毛泽东令彭德怀必须根据这一新情况认真研究对策,要充分利用好有利地形,发扬我军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精神,诱敌深入,将敌人诱入到我们的伏击圈后尽可能多的加以消灭。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要求,拟制了一份较为详尽的战役兵力部署实施方案,毛泽东看后极为赞赏,随即批准了这个方案。
21日晨,战役部署已经就绪,战斗即将打响。毛泽东便同警卫员来到设于吴起镇平台山(今胜利山)一颗杜梨树下的指挥所,他告诉警卫员陈昌奉,我现在要休息了,战场上的事是彭德怀的了。当战斗打到最激烈的时刻,不要打扰我,等枪声没有了再叫醒我。
彭德怀按照之前的方案,精心设计布局好了口袋阵张网以待,只等着敌人来钻了。当敌骑兵完全进入到红军预设的伏击圈时,陕甘支队(中央红军)第一纵队在正面、第二纵队在左翼,同时向敌人发起了进攻,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全歼敌人一个骑兵团,击溃三个团,毙伤俘敌两千多人,缴获战马一千多匹及大量枪支弹药,圆满结束了此役。
切尾巴战役,不仅达成了立足陕北的战略意图,稳定了局势,站住了脚跟,还充实了自己。正如第一纵队政委聂荣臻所说的那样:“敌人骑兵这次垮了以后,一段时间再没有敢来侵犯。我们将先后俘获的敌人的马术教官、兽医以及会钉马掌修马鞍具的工人都补充了我们的骑兵队伍,我们的骑兵连就更充实了。”
战斗结束之后,得知了胜利消息的毛泽东风趣地说:“步兵追骑兵,创造了作战史上的一个奇迹!”。他拟制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诗意大发,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的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高度赞扬了指挥有方的彭大将军。
切尾巴”战役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结束,但也使得中央红军付出了牺牲200余人的代价,其中有军团政治部秘书长李鸣铁、红三军团卫生部政委胡定国、一纵队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二纵队十大队大队长黄珍、军团政治部总务处长方镇钧等。这些革命先烈已成为了中央红军切尾巴战役胜利的见证人,永远地长眠在了吴起镇这块黄土地上,我们的后人应当永远地记住他们。
【文/邵建忠,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