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民吃饱饭拢共需要几步(谈历史三)

2022-08-18 11:44:42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颂明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让国民吃饱饭拢共需要几步

和青年谈谈关于历史问题的一些关键性认识(三)

颂明

  要想让一个人口众多,却处于世界最落后国家之列的国民一夜之间就能吃饱饭,无异于天方夜谭。

  有人说只要“分田到户”农民就能吃饱饭,更是痴人说梦。

  吃饱饭需要几步呢?

  新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哪些事呢?

  第一步,军垦。早在1949年毛泽东就签署了《军委关于一九五0年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拉开了军垦的序幕。单单一个新疆就动员了11万余指战员在天山南北军垦。单单一个军垦的成就恐怕得写一本书也写不完。

  第二步,改变耕作方式、改良土壤。比如安徽省从1953年开始的“农村三改”,苏北地区的“旱改水”等等。1954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这个概念。毛泽东深知科学技术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极力提倡选种、改进耕作方式,并提出了“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对实现科学种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步,兴修水利。新中国30年建立了数以万计的大中型水库以及配套成网的河流灌渠。规划了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

  第四步,培育良种。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杂交稻”,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除了杂交稻,还有小麦、棉花、薯类、豆类等方面的优良品种都是在30年间搞起来的一直延续至今。

  第五步,肥料。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范围都是以农家肥为主。全国普遍存在土地贫瘠的问题。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专门发出关于肥料问题的指示,指出化学肥料在最近几年内还不能满足需要,各地除了积极努力增产化学肥料以外,都很注意发展土法制造的化肥。1957年到1958年冬天,全国轰轰烈烈掀起一场积肥运动,提出要“家肥出门、矿肥出土、山肥下山、水肥上岸”。农民们向水底要河泥、要塘泥肥,向地下要草炭肥、要矿肥,向牲畜要粪肥,在积肥造肥上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安徽农民把他们进行熏土、扫尘灰、换灶换墙、捞螺蛳的经验总结为“熏、烧、挖、换、扫、沤、铲、堆、拾、捞”十字诀。福建连江县组织渔民打捞了大量苔菜、海胆、细蛤、海土等数十种“海肥”。

  与此同时,国家大力发展化肥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前苏联援建了吉林、兰州、太原3个化肥厂,拥有合成氨15.4万吨、硝酸铵18.8万吨生产能力。1957年,大连化工厂的技术人员用石灰窑气和氨反应造出碳酸氢铵。侯德榜迅速前往考察,并提出以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的技术路线:以无烟煤为原料,先制造半水煤气,把氮、氢和二氧化碳混合气进入碳化塔,在此二氧化碳与浓度为17%左右的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结晶。

  两年后,1959年11月,当时的化工部在旅大召开了一次小型合成氨厂现场会议。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00多位会议代表,在参观大连化工厂建设的一个简陋的小型合成氨厂后,却一致认为这个厂是成功的、有前途的,小型合成氨厂既好建又好用。

  当年年末,安徽就决定兴建第一批20个年产800吨的合成氨厂。省里和各个专区都成立了“化肥厂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大建化肥“小洋群”高潮,不到半年就建成了11个。

  随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的深入贯彻,化肥成为工业支援农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全国化工生产战线掀起一场为粮备“粮”、增产化肥支援农业的运动。

  1962年,江苏丹阳化肥厂首先试验成功了用侯德榜提出的新流程生产碳酸氢铵,为各地办好小氮肥厂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根据丹阳化肥厂的经验,建设一个年产五千吨合成氨的小化肥厂,一般只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投资七百万元,比按老流程建厂投资节省一半左右。这种新型化肥厂投入生产后,动力、原料的消耗,也比老流程低得多。

  从1958年到1962年的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共新建了7个大型氮肥厂。除了上海吴泾化工厂,其它则分布在广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是我国著名的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距离电源和原料基地也比较近。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同时建设7个大型氮肥厂,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到了1964年,全国已有11个省市的农村用上了一种新型的铵态氮肥——碳酸氢铵。这是14个年产2000吨合成氨的小型氮肥厂生产的,农民们称它是经济实惠的“增产粉”“丰收肥”。 从此,小化肥厂遍地开花,中国也从此成为唯一大量生产碳酸氢铵肥料的国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引进大化肥生产线之前,这些小化肥厂就是满足农业用肥需求的主力军。从1973年起,中国花了大量外汇从美国、荷兰、日本、法国等国引进了13套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分别建设在云南、贵州、四川、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这些大型化肥生产装置迅速提高了中国氮肥工业水平,成为行业骨干企业。

  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化肥工业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大、中、小型生产格局。中国化肥产量自新中国成立到1982年,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这时的年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

  以上所说“五步”其实是没有时间先后的。实际上是多管齐下,同步进行的。除了上述,提高单位产量的关键因素还有除虫和新技术的运用。新中国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被称为“白色革命”的塑料薄膜的运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标志性作用。我国是从1978年开始使用的。

  影响农作物产量除了“八字宪法”涉及技术性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人为的因素。比如1959年出现的“浮夸风”问题。1959年4月18日,毛泽东不再担任国家主席。但是他仍然心系农业。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就包产等问题写了一篇《党内通信》。希望党内能够保持清醒。遗憾的是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反而承担了责任。

  说这些不是翻历史旧账,一个国家,花30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好吃饭问题是不能算长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的农业大国。有人说中国农民发明了承包制一下子解决了吃饭问题,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承包制实际上是《红楼梦》中探春发明的。有确凿数据证明大包干之后粮食产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后来由于农民外出打工反而出现了很多抛荒地。再后来的土地流转才逐步解决了这一问题。

  2022年8月17日星期三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