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何新杂记:戊戌变法鲜为人知的秘史——康有为欲变中国为日英美殖民地

2025-11-14 10:51:39  来源: 何新老家伙   作者:何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何新读史杂记:戊戌变法鲜为人知的秘史

  ——康有为欲变中国为日英美殖民地

  1898年农历八月 初四日(9月19日)早朝,光绪帝接到了维新派御史杨深秀的奏折,建议朝廷引进外国人才,聘请英国浸礼会牧师李提摩太、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甲午战争日本首相)为国家顾问官。

  奏折还提出要清国与英、美、日三国“合邦”,也就是建立四国共治清国的联邦。

  这篇奏折是康有为起草的。

  维新派精确计算了时间,特意在初五日(9月20日)中午光绪帝会见伊藤之前,将奏折上报皇帝手里。希望光绪帝紧急准奏,立即实行。

  但是光绪帝认为兹事体大,阅后对该折仅批示“存”,并当即将奏折呈送慈禧太后。

  实际上,反对康派的御史杨崇伊此前已经获悉维新派这个计划,并且已经于9月初通过庆亲王奕劻紧急密奏慈禧。

  慈禧在颐和园看到了杨崇伊的《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折》。折中特别指出,维新派要聘用以旅游为名来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留京入阁参政。提出“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天下,不啻拱手让人”的警告。此引起了慈禧的极度关注。

  读过维新派杨深秀此折,坐实了此前杨崇伊的密报。

  考虑到光绪帝将在西苑召见伊藤博文,慈禧决定立刻回京。

  慈禧于初六日(9月21日)早朝垂帘听政,开始第三次临朝训政。

  当日,御史宋伯鲁仍然按维新派的预定计划,再次呈上康有为起草的另一份奏折,更明确地要求建立清国与日英美的四国“合邦”,共管“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并提出以李鸿章、康有为、李提摩太、伊藤博文四人共同协商主政。

  慈禧阅后大怒,当即下诏将其革职,永不叙用。

  慈禧同日下令给步军统领衙门,缉拿康有为、康广仁,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

  初十日(9月25日),慈禧与光绪帝同返颐和园,从此光绪帝被软禁,不再有独立执政的权力。

  此次事变,导致康梁谭的变法运动失败,清朝政局突变,史称“戊戌政变”。

  其真实起因,背后除袁世凯通过荣禄告密的衣带诏事件,还有鲜为人知的维新派欲改变清朝国体,放弃单一主权,引入列强共治清国的上述秘史。

  附:

  戊戌变法康党欲引狼入室共治清国

  来源:何新老家伙

 

  1898年9月导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直接原因,并非由于袁世凯告密光绪皇帝求救的衣带诏,而是由于康有为唆使维新派官员杨深秀上疏光绪皇帝,建议聘请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和英国间谍李提摩太入阁主持清朝国政,建立日本、英国、美国与清朝共治天下的四国联邦,将清国直接转变为列强之殖民地。

  杨深秀是清末维新派的重要领军人物。

  1898年9月19日他上疏光绪皇帝一份名为《请定国是以安大计疏》的奏折。

  在《大计疏》中,杨深秀提出:

  1、建议引进英国牧师李提摩太和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甲午战争期间的日本首相)为顾问指导大清国政。

  2、建立英国、日本、美国和清国共治的联邦,出让清国部分主权和治权。

  【图片】

  1.李提摩太,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共济会秘密会员,康有为杨深秀的教父,戊戌维新运动的幕后推手。

  2.伊藤博文,日本首相,明治维新之父,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推手。

  3.少不更事的光绪皇帝

  4.康有为

  5.杨深秀

  6.杨深秀建议建立清国殖民地的奏疏

  [八月初五(9月20日),杨深秀上奏,奏请清国“与英、美、日合邦”。奏折说:

  “昨又聞英國牧師李提摩太新從上海來京, 为吾華遍籌勝算,亦云今日危局,非聯合英、美、日本,別無圖存之策。

  臣素知該牧師歐洲名士,著書甚多,實能深明大略,洞見本原。

  況値日本伊藤博文游歷在都,其人曾为東瀛名相,必深願聯結吾華,共求自保者也。

  未为借才之舉,先为借著之籌。

  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誠天下蒼生之福矣!

  時値艱危,谨恭摺密陳,伏乞皇上聖鑒施行!謹奏。”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綜合》(上)】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