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2:
感天动地的《毛泽东和他的长子》
(郭松民在座谈交流会的发言摘要)
2013-11-24
《毛泽东和他的长子》的意义
首先我觉得《毛泽东和他的长子》这部话剧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在讨论一部戏是否有意义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放在一个大背景上来看。我们处在特殊背景下,宣传机器掌握在别人手里,主流媒体掌握在别人手里,高校的讲坛掌握在别人手里。这几年,他们用这些机器做了什么工作呢?就是把毛泽东描绘成一个权术的大师、一个独裁者、专制者,没有丝毫的人情味,没有人性。这是一个大背景。我们都是红色的网友,我们接受的信息跟其他人不太一样,但是一个大学生,他没有接触红色资源,他在教室里,老师天天都是这样跟他讲,他们形成一个怎样的印象?所以我们把这部戏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看,把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父亲,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真实地给大家展示出来,让大家看看,他为中国革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付出了些什么。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是非常有意义的,绝对不是讲一个老故事。(掌声)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这部戏的意义。
主席去世前,是从来没有宣传过毛岸英的,我在毛泽东时代生活过几年,没听说过毛岸英这样一个人。毛岸英的故事,从来没有人讲过,主流媒体从来没有宣传过。但是我们看到后来的回忆,可以说毛岸英之死在主席心里留下一个多大的空白。最主要的是他把毛岸英的遗物一直都放在自己的身边。他这么深沉的感情一直埋在自己的心里,没有对别人说过,也没有在媒体上宣传过。也没有任何文艺作品表现过,只是一些小道消息传说有这么一个人。在当时整个这段历史被埋没了。在现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这段历史被刘导他们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出来,我觉得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
《毛泽东和他的长子》感动了刚烈、冷峻的学者
张宏良老师是个性格非常刚烈的汉子,但那晚他坐在我旁边,一直在掉眼泪。整个过程中,他一直被感动着。(掌声)我们从我们比较熟悉的学者的另一面,也可感受到这部戏的力量。
在演出结束后,我碰到张文木老师。他是研究地缘政治的,冷峻,比较严谨,不容易动感情。他是专门研究国家战略博弈的,但是他下来对我说,松民啊,这部戏还是感动我了,政治的最高原则就是道义,毛主席为中国人民献出了这么多,如果我们不能给他一个最大的尊重,那不是毛泽东对不起中国人民,而是中国人民对不起毛泽东。(掌声)。
我觉得他这番话确实说出了我自己的心里话。毛泽东把他一切的一切,包括他最亲爱的长子都送到前线去了,我们就觉得右派为什么必然会失败呢?它违背了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感情。我们是最讲道义的一个民族,毛泽东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这么多,他们现在却无所不用其极地妖魔化他,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道义上一定破产。他们在道义上的破产,一定会导致他们在政治上的破产。(掌声)
《毛泽东和他的长子》的感人细节
这部戏有这样几个地方非常感动我。一个是岸英回国以后,下了飞机,然后在延安的窑洞跟毛主席一起回忆他母亲牺牲的那一段时间的情景。这个细节我是第一次在话剧里看到的。当时敌人没有一枪就把杨开慧打死,而是听任她在地上挣扎了半天,这个细节确实非常刺激我,所以我当时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还有几个细节非常感人,一个是岸英决定上朝鲜前线,然后就是他跟新婚的妻子告别的时候。这个是非常感人的。还有一个就是,他临走的时候,岸青冲出来了,和他拥抱告别。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其实毛岸英牺牲,受打击最大的很可能就是毛岸青。这么多年来,毛岸英一直是作为毛岸青的保护者而照顾着他,所以当岸英去前线,牺牲在前线的时候,我相信最难受的应该是岸青,只是没有表达出来。这个情节特别感人。虽然只有一瞬间,他撕心裂肺地冲出来,但我就在这一瞬间被感动了。这是非常感人的一个细节。还有一个,就是老年的毛泽东,他守着毛岸英的遗物,默默地度过他人生的最后时光。
韩中老师演到后来,越来越出神入化。
还有一点,现在右派造的最大的一个谣言,就是毛主席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是为了镀金,最后是为了搞家天下。其实我觉得这部戏其实是回应了这样一个问题。毛主席是怀着一个博大的胸怀。对毛主席来说,牺牲了那么多人,搞了这么多革命,如果最后就是为儿子搞一个产业,这格局也太小了。这根本不在他眼里。对他来说,他的格局比这大得多,是解放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