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重庆2018年11月26日电(张伊)
青松雪后想华年,
无尽追寻向曙天。
壮志千秋传至爱,
豪情万里唱无前。
中华国使和平赋,
世界大同友谊篇。
重庆老乡长忆念,
军歌辉映女英贤。
——陈昊苏2018年11月22日
杨柳依依江水平,高朋满座尽嘉宾。虽是初冬,但暖意融融。2018年11月23-24日,中国第一位女大使、巴渝优秀儿女丁雪松同志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在重庆·巴南·木洞举行。本次纪念系列活动有:参观丁雪松、郑律成图片展,召开丁雪松诞辰百年座谈会,《丁雪松传》、《丁雪松邮册》签赠活动,丁雪松遗物捐赠,《凤鸣木洞》观影,木洞山歌演出等内容。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访渝嘉宾、访渝亲属、在渝嘉宾、在渝的本地亲属及巴南区的相关领导等约15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著名词作家乔羽为丁雪松故居题词。陈毅元帅之子、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同志因事,特为丁雪松同志百年诞辰活动赋诗一首。重庆市木洞中学原校长丁荣新全程主持了本次系列活动。
参加座谈会的部分领导和嘉宾。左起:韩英伟、毛小青、顾品锷、郑小提、姜良信、李和明。(中红网张伊摄) 参加座谈会的部分领导和嘉宾。左起:陈文新、万耀东、郑丽娟、周密、戚万凯、余立新。(中红网张伊摄) 参加座谈会的部分领导和嘉宾。左起:杨道忠、靳大成、陈显明、丁荣新、高金傲雪。(中红网张伊摄) 参加座谈会的部分领导和嘉宾。左起:张奇鲜、张奇开、汤庆章、苑鲁、丁木。(中红网张伊摄)1918年,丁雪松同志在巴南区木洞镇诞生,她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成长,从这里出发,走向重庆,走向延安,走进北京,走进世界。她是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丁雪松同志生于木洞、长于木洞,无论她远在何方,总是对巴南、对木洞有一种极为深厚的故乡情。晚年,丁雪松同志“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积极为木洞吸引外部优势资源,不断支持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丁雪松同志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崛起而不懈奋斗的一生。她给我们留下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善于团结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雪压青松松更直,持节才女女中杰”完美诠释了丁雪松同志的高尚人格魅力和伟大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丁雪松的女儿郑小提在座谈会上简单讲述了母亲的一生,并讲述了母亲给自己取名“小提”的由来。(中红网张伊摄) 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顾品锷副会长紧紧围绕丁雪松同志的和平外交、经济外交和如何打造巴南公共外交名片,助力地方发展做了发言。(中红网张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靳大成教授就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乡建之路进行了发言。(中红网张伊摄) 华北诗苑院长韩英伟即席赋诗一首,以纪念丁雪松大使诞辰一百周年。(中红网张伊摄) 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原物价局局长苑鲁同志发言。(中红网张伊摄) 巴南区文联主席戚万凯同志发言。(中红网张伊摄) 退休干部蔡向东同志发言。(中红网张伊摄) 丁雪松同志的亲属丁大春同志发言。(中红网张伊摄) 重庆市木洞中学原校长丁荣新同志全程主持了本次纪念系列活动。(中红网张伊摄) 著名词作家乔羽同志题写的“丁雪松故居”。(中红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中红网张伊摄) 座谈会现场。(中红网张伊摄)24日上午,丁雪松同志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在木洞镇河街剧场举行。座谈会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开始了。首先为大家展示了著名词作家乔羽同志题写的“丁雪松故居”。主持人丁荣新同志宣读了陈昊苏同志的题诗,和张文斌、华北诗苑院长韩英伟的贺诗。随后,大家纷纷发言。
丁雪松同志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平凡的一生给女儿郑小提深深的影响。郑小提在座谈会上简单讲述了母亲的一生,并讲述了母亲给自己取名“小提”的由来。
“1943年4月,我的父亲郑律成在太行山工作期间,妈妈早产生下了我。因当时生活条件艰苦,没有乳汁喂养女儿,妈妈不得已卖掉父亲的小提琴,买来母羊哺乳。为了纪念失去的小提琴,妈妈为我取名“小提”。直到1944年春,父亲从前方返回延安,才第一次见到将满周岁的我。”听到此处,参会的同志们心情激动,眼里噙满了泪水。
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顾品锷副会长紧紧围绕丁雪松同志的和平外交、经济外交和如何打造巴南公共外交名片,助力地方发展做了发言。他的发言,对于本次举行丁雪松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对于挖掘和传承丁雪松等老前辈的优秀品质,推动木洞经济建设,加快木洞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九大报告中在谈及城镇化时指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同时也强调要不断提升进城市民的综合素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靳大成教授就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乡建之路进行了发言。他讲到:“要通过举办丁雪松百年诞辰纪念系列活动,让我们对建设具有木洞特色的新型城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要把丁雪松作为文化符号,发挥优秀名人凝聚情感的作用,增强木洞文化的软实力,提升木洞镇的形象,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
华北诗苑院长韩英伟即席赋诗:“二八娇容闯硝烟,披荆斩棘赴延安。抗日救亡同心聚,山盟海誓异域缘。革命歌曲传四方,举案齐眉谱新篇。外交风采遍五洲,首位女性载史端。”
座谈会上嘉宾的精彩发言,不时博得阵阵掌声,现场气氛热烈、活跃,大家互动交流,踊跃发言。
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原物价局局长苑鲁,巴南区文联主席戚万凯,退休干部蔡向东,丁雪松的亲属丁大春等同志先后发言。表达了对丁雪松同志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正如张文斌同志说道的:“丁雪松同志是我们巴南木洞的骄傲,我们永远怀念她,永远感谢她!”
24日下午,活动主办方开展了《丁雪松传》、《丁雪松邮册》签赠活动。图为签赠活动现场。(中红网张伊摄) 《丁雪松传》作者、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散文学会理事陈显明发表致辞。 丁雪松同志的女儿郑小提女士对《丁雪松邮册》致辞。(中红网张伊摄) 陈显明先生和郑小提女士亲笔签字赠书。(中红网张伊摄) 巴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密,巴南区文化委主任郑丽娟,郑律成故乡光州广域市南区区政府代表姜良信, 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原物价局局长苑鲁,木洞镇党委书记万耀东,巴南区木洞镇商会会长杨道忠, 木洞中学校长陈文新,丁雪松亲属代表梁光华等同志上台领取赠送了书籍。(中红网张伊摄) 郑小提与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代表合影。他们是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况波、重庆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子平、 公司总经理杨永、重庆市巴南区关长山公司副总经理赵勇同志。(中红网张伊摄)24日下午,活动主办方开展了《丁雪松传》、《丁雪松邮册》签赠活动。《丁雪松传》作者、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散文学会理事陈显明和丁雪松的女儿郑小提先后发表致辞。他们的真情流露、精彩致辞,让大家对丁雪松同志光辉的一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深的感悟。让更多的人走进丁雪松同志,了解丁雪松同志。
随后,陈显明和郑小提亲笔签字赠书。巴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密,巴南区文化委主任郑丽娟,郑律成故乡光州广域市南区区政府代表姜良信,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原物价局局长苑鲁,木洞镇党委书记万耀东,巴南区木洞镇商会会长杨道忠,木洞中学校长陈文新,丁雪松亲属代表梁光华等同志上台领取赠送了书籍。
郑小提同志在母亲丁雪松遗物捐赠仪式上致辞。(中红网张伊摄) 巴南区文化委主任郑丽娟在丁雪松遗物捐赠仪式上致辞。(中红网张伊摄) 在捐赠衣物清单签字仪式上,两位同志郑重地签上了自己名字。(中红网张伊摄) 热情的拥抱,浓浓的亲情,深深感染着整个会场。(中红网张伊摄) 巴南区微电影产业园高金傲雪总经理介绍了《凤鸣木洞》的创作、拍摄的艰辛历程。(中红网张伊摄) 重庆市木洞中学原校长丁荣新同志全程主持了本次纪念系列活动。(中红网张伊摄) 签赠活动和遗物捐赠仪式现场。(中红网张伊摄) 观看精彩电影《凤鸣木洞》(原名《少年丁雪松》)。(中红网张伊摄)在接下来举行的丁雪松遗物捐赠仪式上,郑小提和巴南区文化委主任郑丽娟主任分别致辞。郑小提表示要将妈妈的遗物捐赠出来,全力支持我党倡导的“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希望通过这些实物展,将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代代相传下去。郑丽娟主任对郑小提说:“丁雪松妈妈的遗物在这里,这里就是你的家,欢迎常回家看看。”在随后举行的捐赠衣物清单签字仪式上,两位同志郑重地签上了自己名字,并热情拥抱,浓浓的亲情,深深感染着整个会场。
巴南区微电影产业园高金傲雪总经理介绍了《凤鸣木洞》的创作、拍摄的艰辛历程。《凤鸣木洞》,原名《少年丁雪松》,展现了丁雪松同志童年风采的电影,详细生动刻画了丁雪松在小学到初中时期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并通过影片拍摄地木洞镇(丁雪松少年时期生活所在地),将巴南地区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展现在观众面前。
24日晚上,参会嘉宾还饶有兴致的观看了赋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木洞山歌》表演。
24日晚上,与会嘉宾还饶有兴致的观看了赋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 ——《木洞山歌》表演。图为演出现场。(中红网张伊摄) 节目精彩纷呈。(中红网张伊摄) 台上、台下山歌互动,高潮迭起。(中红网张伊摄) 部分领导、嘉宾和演员同志们合影。(巴南区木洞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蒋效伦摄)24日晚上,嘉宾们还饶有兴致的观看了赋予地方民俗特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木洞山歌》表演。山歌传承人,杨明东、邹鸿蜜、秦篍玥以及木洞山歌艺术团,木洞山歌少儿艺术团等同志表演了《抬石号子》、《山歌串烧》、《儿童山歌联唱》、《美丽传说话木洞》等,节目精彩纷呈,台上、台下山歌互动,高潮迭起。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况波、重庆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子平、公司总经理杨永、重庆市巴南区关长山公司副总经理赵勇等同志对丁雪松同志诞辰百年纪念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参观丁雪松、郑律成图片展。(中红网张伊摄) 参观丁雪松、郑律成图片展。(中红网张伊摄) 参观丁雪松、郑律成图片展。(中红网张伊摄) 参观丁雪松、郑律成图片展。(中红网张伊摄) 23日下午,嘉宾一到木洞镇,不顾远途的疲劳,首先参观了丁雪松、郑律成图片展。 参观展览后合影。(中红网张伊摄) 参观展览后合影。(中红网张伊摄) 全家福。(中红网张伊摄) 亲友相聚,畅谈甚欢。(中红网张伊摄) 和亲人们一起走在母亲曾经走过的家乡小路。(中红网张伊摄)链接一:参会的领导、嘉宾、亲属、朋友:
访渝嘉宾:
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顾品锷
毛泽东主席之侄女,湖南省政协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湖南省驻京单位党委委员,北京红色伟业党总支书记,湖南省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毛小青
郑律成故乡光州广域市南区区政府代表姜良信(韩国)
北京秀伊斯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片人朴英民(韩国)
华北诗苑院长韩英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靳大成
中红网部主任张伊(张文娥)
访渝亲属:
丁雪松女儿郑小提
丁雪松侄儿林大江
丁雪松外孙剑锋
丁雪松亲属李和明
丁雪松亲属梁光华
在渝嘉宾:
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原物价局局长苑鲁
原重庆市外事办公室纪检组长、重庆市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汤庆章
重庆知名画家丁木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奇开
重庆南坪中学教师张奇鲜
重庆晨报记者马拉
木洞中学办公室主任丁明涛
退休干部蔡向东
退休教师余鹏翔
以丁大春为代表的本地亲属23人
巴南区参会领导、嘉宾:
巴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密
巴南区文化委主任郑丽娟
巴南区文联主席戚万凯
巴南区木洞镇党委书记万耀东
巴南区木洞镇人民政府镇长袁泉
巴南区木洞文旅公司总经理余立新
巴南区木洞镇宣传委员吴欢
巴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黎明
巴南区木洞镇商会会长杨道忠
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散文学会理事陈显明
巴南区文化产业园总经理高金傲雪
巴南区木洞中学校长陈文新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况波
重庆新希望饲料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崔吉红
重庆通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
重庆市巴南区关长山公司副总经理赵勇等
链接二:丁雪松同志生平
丁雪松(1918年5月 - 2011年5月),女,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木洞人。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之妻。是中国共党第八次、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24年,在木洞镇福音堂读小学。1931年,在重庆市文德女中学校读书。1932年,在重庆四川省立女子职业学校读书。1934年,考入重庆市平民银行。1936年7月,参加重庆市职业青年救国会,当选为理事。1937年8月,任重庆归女国会常委,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到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国女子大学学习并任抗大女生队队长和女大学生会副主席、俱乐部主任。1940年底,参加陕甘宁边区选举工作,任绥德、米脂县选举工作团副团长。1941年10月,参加峡甘宁边区参议会筹备工作,年底任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的秘书。1945年,日本投降后,经中共中央同意后,携女随夫到北朝鲜工作。1947年,丁雪松任朝鲜劳动党中央侨务委员会秘书长。1948年,任北朝鲜华侨联合总会委员长。1949年,任中国东北行政委员会驻朝鮮商业代表团代表,同时兼任新华社驻平壤分社社长。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丁雪松于9月奉调回国。1951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朝鲜处代处长。1952年,任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58年,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秘书组组长,1964年,任秘书长。1971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后兼任副会长。1979年2月,出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女大使。1982年5月,出任中国驻丹麦王国特命全权大使,1984年8月,卸任回国。1992年离休后,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华名人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听着川江号子,送走了苦涩的童年。逆水行舟,到重庆求学。18岁的丁雪松在《商务日报》上呐喊“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丁雪松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先后出使荷兰和丹麦王国。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外交工作适应祖国四化建设的需要,作了可贵的探索。她曾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先后接待过许多重要的外国客人,其中有不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周恩来总理曾叮咛她,要给外国朋友看好的一面,也看差的一面,以使客人对中国有个全面的了解。她承办过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的骨灰安葬仪式,也曾陪同邓颖超、康克清两位大姐会见过美国副教授维特克…… 她曾率团和随团出访,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洲,为祖国赢得了鲜花、掌声和荣誉。她在口述著作《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回忆录》一书中还深情地回忆了她的革命伴侣、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为人们了解音乐家不寻常的生平和成长轨迹,了解他们夫妇在中国和朝鲜生活、工作的传奇经历和特殊贡献,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2011年5月29日,丁雪松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