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这是1936年底毛泽东写给丁玲的一首词。1933年5月,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的女作家丁玲,因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在上海遭国民党特务逮捕,被押解到南京并囚禁达三年之久。经鲁迅、宋庆龄等人及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全力营救,终于在1936年9月逃出南京回到上海。由于国民党对革命文化的封锁和围剿,使得丁玲难以继续在上海开展工作。所以,出狱之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陕北,于是便化装成了平民只身前往,几经辗转周折10月到达西安,11月中旬抵达陕北苏区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今志丹县)。
丁玲是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第一个来到苏区的国内知名作家,到达保安的当天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在一孔大窑洞里专门为她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晚会,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人也在百忙之中参加了晚会。这次晚会让丁玲第一次见到并认识了毛泽东,毛泽东也以极高的热情欢迎他这个湖南老乡。在了解了丁玲的情况之后,毛泽东对她说:你是从国统区来到陕北苏区的第一个作家,这里的条件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来了可以把苏区的文化工作开展起来。你在上海领导过左联工作,可多想些办法,多发挥一些作用,苏区和红军很需要你这样的人。丁玲也向毛泽东表示,自己一定按照他的要求努力做好苏区文化工作。当毛泽东问及丁玲有什么打算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红军。毛泽东笑着对她说:好呀,可能还赶得上最后一仗,你就跟红军总政治部一起去前线吧!
对于如此盛大隆重的欢迎晚会不仅使丁玲感到意外,毛泽东的嘱托尤让她倍感温暖和自豪。丁玲后来曾回忆说,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这次晚会给毛泽东和丁玲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之后,丁玲便立即投身于苏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在即将奔赴前线之前,她积极参与筹备成立了陕北苏区的第一个文艺团体一一中国文艺协会。在11月22日召开的成立大会上,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人到会并讲话,毛泽东说:“中国苏维埃成立已很久,已做了许多伟大惊人的事业,但在文艺创作方面,我们干的很少。今天这个文艺协会的成立,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我们要抗日,我们首先就要停止内战。怎样才能停止内战呢?我们要文武两方面都来,要从文的方面去说服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从文的方面去宣传教育全国民众团结抗日。如果文的方面说服不了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那我们就要用武的去迫他停止内战。你们文学家也要到前线上去鼓励战士,打败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这是你们伟大的光荣任务”。会上丁玲被推举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后来,又被推举为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席等职。
到了前线部队,丁玲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并迅速地融入进了这个革命的大熔炉之中,与战士们打成了一片,因而她的工作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她不仅完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战士,更是将自己变成了一名战地记者,时刻准备着拿起手中的武器投入战斗。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发生的当日,丁玲在参加了定边县召开的纪念广州暴动九周年大会后,立即就写出了《广州暴动在定边》一文。在军中,一方面,她以独到的视觉,将所见所闻大量有价值的素材,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反映红军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方面题材的文章,而且随着不断增进与战士们的感情,及对红军队伍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之后,又陆续写出了大量军中随笔、感想等战斗檄文。同时,她还针对我们的红军战士普遍文化较低,许多人还是文盲,即使有的干部战士有识字能力但却没有基本写作能力的实际,作了推动普及军中文化的工作,当起了文化教员,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受到了战士们的普遍欢迎。丁玲在军中发挥了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为使这支人民军队既能用枪杆子又能用笔杆子与敌人作斗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得到了毛泽东充分地肯定和赞扬。
西安事变爆发之后,全国形势骤然紧张。为维护这来之不易“三位一体”的大好局面,防止亲日派打着拯救“委员长”的旗号可能发动的军事冒险,党中央决定红军要在军事上配合东北军、西北军,以应对国民党中央军的进犯,丁玲也随红一方面军主力一起南下到了关中三原。在军中,她给战士们讲国际国内形势,讲在大敌当前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势下党对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拨开了笼罩在战士们心中的迷雾,统一了大家的认识。看到了丁玲的变化,毛泽东欣喜万分,他在百忙之中欣然为其写下了这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词,且随之以电报的形式发给了前方司令部,由于丁玲一直随军在前线,第一时间未能看到此词,直到12月30日才被送到她的手中。丁玲说:“在收到词的几天里,我都沉浸在无尽的快乐之中”。
一首小词,在军情如此紧迫的情况下,向下达作战命令一样,以电报形式发往红军前方司令部,这在红军统帅部尚无先例。虽然让前方的指挥员们一时感到有些诧异,不知何意和如何去处理。但是,这却引发了他们对毛泽东如此重视军中文化和文化人的一些思考,看到了毛泽东在做大做强一篇要把红军变成文武双全、天下无敌人民军队的大文章之战略意图。次年春,丁玲陪同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随大军征战,昔日的文小姐已被锤炼成了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毛泽东非常高兴,她问丁玲现在想做什么,丁玲说:自己很留恋这段短暂的红军生活,还想当红军。毛泽东点点头,表示赞同,但不要再去前方了。他当即写信给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指令丁玲担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使这位文小姐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将军。也兑现了自己在词中对丁玲的诺言,之后,毛泽东便手书该词赠送于她。
毛泽东这首寄赠词,不同于他写的战争题材诗词那样大气磅礴,气吞山河,也不同于他写的爱情诗词那样柔情无限,绵婉细腻。整首词在写作手法的运用上,由于对比鲜明,格调明快,情真意切,因而真挚感人,词中主人公文武兼备的飒爽英姿形象也就活脱脱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上片在写作手法上,以景陪衬,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形成对比和反差,以历史视角定格画面,使人物形象得到了提升和放大。诗人这种手法技巧的娴熟运用,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壁在此指城墙,落照喻夕阳。严冬里的保安古城,显得是那样的孤寂和荒凉,尽管凛冽的西风,无情地吹打着夕阳中飘扬的红旗,而我们的主人公却依然决然地来到了这里。接着笔锋一转,由外移内,画面由寒气逼人的冰冷世界即刻转入到了暖洋洋的窑洞之中,也喻主人公从敌人寒光闪闪的刺刀下逃出后来到苏区。为了自己的理想信仰,丁玲在遭受了国民党三年牢狱之后,没有去追求安逸的生活,尽管她知道陕北的条件非常艰苦,但却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反而更坚定了她向往革命阵营的决心。她克服重重困难来到保安,还要参加红军,这怎能不使人为之感动,怎能不叫中共领导者们以当时的最高规格,欢迎这位备受敌人折磨而逃出来的坚强战士呢?这样描写,寓意深长,把丁玲来到苏区投身革命的那种坚定信念和党对她寄予的厚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跌宕起伏,下片相对平直和缓,前面的铺垫已让读者认识了主人公,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欢迎这位主人公呢?接着,诗人便以笔与枪的直观对比告诉读者,因为主人公的一支笔足以抵得上三千持毛瑟枪的士兵。毛瑟枪是一款德国制造的在当时很有名的枪支。表面上是诗人在夸赞丁玲,实则是赞扬以丁玲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战士,更是在呼吁和希望我们的革命队伍中能有更多这样文武兼备的战士。阵图:古代军队作战的队列图,此处借指战役计划。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延伸于陕、甘边境,南北走向,延长约100公里。当时红军主力的战略指向为陇山之东。主人公也是红军开往陇山东队伍之中的一员。经历了在军中的锤炼,她已完成了由昨日的文弱书生小姐到今日之军中将军的转变,诗人定格了这样一个画面后戛然住笔收场,一个光彩照人的女中豪杰形象便跃然于读者的心中。
政治家诗人为一位女作家写词,表面上似在以欢迎主人公来苏区为题而作的,但蕴含和折射着极深的政治内涵,它在更深意义上告诉读者,我们的革命事业不能光靠枪杆子而没有笔杆子,红军队伍中不仅要有男性也不能缺少女性,更是给革命文艺工作者发出的要深入到火热斗争第一线、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的时代召唤。这一思想,也成为了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词不仅让人荡气回肠,更使人感到亲切和温暖,仿佛把读者带入到了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本篇守谱押用一部平韵,韵角分别为城、新、人、兵、东、军。
【文/邵建忠,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