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好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名曰:《笑比哭好》。后来“著名歌唱家”王洁实和谢莉斯把“笑比哭好”当歌唱,感染了许多人。王谢和电影作者都是名人,他们都说“笑比哭好”,“笑比哭好”似乎就成了名言,谁人敢说“哭比笑好”?
但近日从网上看到另一位名人有言:“都说‘好哭的孩子多吃糖’,我看不对,会笑的孩子肯定吃糖多。”接着有人立马响应:“我讨厌哭,喜欢笑。”前者讲的可能是社会现实,大概是不错的。比如:敢提意见、敢批评的人,不仅不可能多吃糖,而且可能根本吃不到糖,甚至会吃苦头;而善于“提供情绪价值”、会唱颂歌会奉承者,的确常常“吃糖多”。而后者曰“喜欢笑”,也是个人自由和爱好,无可厚非。但如果笼统地“讨厌哭”,则似乎可以“辩证”一下。
泛言之,哭和笑都是人的正常反映,喜怒哀乐一般人都有。你有笑和喜欢笑的权利,别人也有哭的本能和自由。笑是一种表达,哭也是一种宣泄。而且据科学家说,哭对人是有好处的,有人甚至鼓励人哭,哭出声,大声哭。记得小时候曾听家父说过:“细伢是哭大的。”有儿童研究专家证实,哭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比如:有利于他们肺活量的增加。再说,小孩子哭,往往不是饿了,就是渴了,或是冷了困了,或是痛了病了,或要拉屎拉尿……总之,他们多数时候是不舒服、受了委屈、受了压迫和打击才哭,你再怎么讨厌也没用,你讨厌他们还是要哭。所以,只好接受,正确对待正确处置,使之哭止。故而一味讨厌哭是很不妥当的。
深言之,不光小孩子哭,大人甚至名人、伟人也会哭。
被毛主席盛赞其文章为“西汉第一雄文”并为之作诗(注一)的贾谊就哭过。虽然豁达的苏轼曾批评他的哭(注二),但一生憋屈的李商隐是同情他的,在《安定城楼》诗中为他抱屈:“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因为明君如汉文者,仍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那么,贾谊的“哭”虽令既得利益集团如绛、灌之属讨厌,是否就毫无价值呢?不是的。他的《治安策》一开篇就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你看他哭得多凶!但他的哭,不仅其政治思想为后世所称道,且其文调势雅也为后人所推崇。还有他的《过秦论》等,也可看作是嚎啕大哭,振聋发聩,是黄钟大吕、金玉之声。
大家知道,毛主席一生最爱唐“三李”之诗。“三李”之一的李商隐为什么与贾谊那么“心有灵犀一点通”呢?因为他一生深陷“牛李党争”的漩涡,郁郁不得志,故也是爱哭之人。有诗为证:《泪》:“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好家伙,这下子不是玉谿生一人哭,而是“一路哭”了,好像“一塘青蛙叫”。失宠的贵妃、怀远的怨妇、感逝之人、怀德之士、悲秋的昭君、兵败的项羽,还有李诗未及的“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屈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柳永,“梦断香消四十年,犹吊遗踪一泫然”的陆游,“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的鲁迅,“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的郭沫若……哪个不是泪眼婆娑,长歌当哭,发而为诗?他们的哭,不仅不招人讨厌,相反,让人同情、喜欢、敬佩。
还有四百万人、四万万人同哭的:甲午战后,腐朽的清廷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我炎黄子孙无不愤慨万分。1896年春,台湾诗人、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在《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时赋诗一首——《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同一年,也是春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也写下《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诗人们的爱国诗篇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忧愤之情。
哭,并不专属于普通人,也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利。“无情未必真豪杰。”伟人毛泽东也哭过。“我失骄杨君失柳,泪飞顿作倾盆雨”是哭,“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不是哭吗?是杨开慧的哭,也是毛泽东的哭。但毛主席意志如钢,轻易不流泪。他的泪,更多的是为人民而洒。毛主席有几次落泪是很多人知道的。让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34年湘江血战后,毛主席带领我军进入贵州,途中看到一个老妇人和她的小孙子穿着满是补丁的单衣,倒在寒冷的地上。当毛主席得知,老妇人是因粮食被地主抢光,儿子又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没了活路才带孙子到处乞讨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随后,他脱下自己的毛线衣给老妇人穿上,又让警卫员给老妇人拿来干粮。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此时毛主席已重病缠身,一个多月后便逝世。但当伟人得知这场地震造成城毁人亡的巨大损失时,不禁失声痛哭。毛主席还曾为身边的卫士流过泪。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长征路上警卫员胡昌保的牺牲,毛主席抱着他的遗体放声大哭。
总而言之,哭是正常的情感表达,有时也是怨愤情绪的流露,是一种抗争和诉求。这是不应该被讨厌的。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为了个人名利而哭是不可取的。如果是胡搅蛮缠,以哭闹谋私,那倒是应该“讨厌”一下了。
注一:毛主席《七律.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毛主席《七绝.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注二:苏轼《贾谊论》:“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贾生,洛阳之少年。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作者简介】彭志雄,男,生于一九五七年三月十八日,湖北大冶茗山乡彭家晚村人。一九七四年入伍。一九八四年入党。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后从事过部队政治工作、地方组织工作、新闻宣传工作。自从入党后,一直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