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有一个流行的说法:中国应努力建设“橄榄型社会”。所谓“橄榄型社会”,就是指中间阶层庞大、贫富两极较小的社会形态。有关部门也明确要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但我认为,这种“橄榄型”的社会或分配结构是不可能存在的。
首先,社会的管理(权力)结构和人才结构都是金字塔型,决定了这部分人员的收入不可能是“橄榄型”。
大家知道,社会上各种单位的管理(权力)结构一般都是金字塔型的。
例如行政管理,中央政府领导管理几十个省,省政府领导管理几十个市县,市县政府又领导管理若干个乡镇。在各级政府中,总统总理、省长、市县长又分别领导管理若干个部门(部、厅、局等)。
在军队,从总部、军区到军、师旅、团营和连排各级,指挥管理也是金字塔型结构的。
其它的企事业单位,其内部管理一般也都是金字塔型结构。
此外,社会的人才结构一般也是金字塔型的。
例如我国,国家人事部于2006年11月17日公布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规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按照这个规定,如果全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总数是1000万人,那么,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就是:
高级岗位共100万人,其中二级、三级、四级岗位分别为10万、30万、60万人;
中级岗位共300万人,其中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分别为60万、120万、120万人;
初级岗位(八级至十二级)共600万人。
这明显是金字塔型的结构。
大家也都知道,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不同职级人员的工薪收入从下到上(由低至高)是逐步增加的。这就决定了这部分人员的收入必定也是金字塔型,而不可能是“橄榄型”。
其次,从宏观上去考察,全体社会成员的收入基本上也是金字塔型的。
例如我国在1960年代,干部与城镇职工,月收入最高的人大约为500元,月收入最低的人大约为16元(学徒工),中位数为208元。
军地干部每月工资,最高为行政2级404元,最低为24级45元。
工厂工人每月工资:最高是八级工104至109元,最低是一级工30至42元,学徒工16至18元。
高级知识分子200至500元。
虽然当时贫富差距很小,但绝大部分干部与城镇职工月收入都在中位数(208元)以下。全国干部与城镇职工的工资收入结构基本也是金字塔型。
再看我国2024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收入情况。
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低20%的收入家庭为低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收入情况是:
低收入组人均9542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21608元
中间收入组人均33925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53359元
高收入组人均98809元
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之间的中位数是人均54175.5元,由此可见,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和中间偏上收入组的人均收入均在中位数以下。
2024年全国城镇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收入情况是:
低收入组人均18003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33351元
中间收入组人均48508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68151元
高收入组人均113763元
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之间的中位数是人均65883元,由此可见,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和中间收入组的人均收入均在中位数以下。
2024年全国农村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收入情况是:
低收入组人均5410元
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13298元
中间收入组人均19337元
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27060元
高收入组人均53805元
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之间的中位数是人均29607.5元,由此可见,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和中间偏上收入组的人均收入均在中位数以下。
综合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情况
城镇居民高收入组(人均113763元)与农村居民低收入组(人均5410元)之间的中位数是人均59586.5元,由此可见,城镇居民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和中间收入组,以及农村居民全部5个组的人均收入都在中位数以下。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40828万,其中, 城镇人口为94350万人,乡村人口为46478万人。由此推算出:2024年,全国有60%的城镇人口(56610万)和全部乡村人口(46478万),共计103088万人的收入在中位数以下。也就说,2024年全国共约有73.2%的人口收入在中位数以下。这种收入结构明显是属于金字塔型的。
第三,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再多也不会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一些人常说,一些西方国家中等收入群体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50%以上,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我认为,这种说法犯了一个逻辑性的错误:把数量占比超过50%等同于橄榄型结构。下面举例说明:
某国共有100万人口,其人均年收入情况是:
人均年收入100万元的共2万人
人均年收入50万元的共3万人
人均年收入20万元的共10万人
人均年收入10万元的共20万人
人均年收入5万元的共25万人
人均年收入1万元的共40万人
如果将人均年收入5万至20万元的人确定为中等收入群体,那么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共计5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5%。
可是如果用图形来表示这种分配结构,很明显,只能画出金字塔型,而画不出橄榄型。
实际上,在任何国家,居民收入水平都是收入高的人数少,收入低的人数多,收入中等的人数多于收入高的人数又少于收入低的人数。如果用图形来表示,画出的都是金字塔型。
而不同的则是:贫富差距大的国家,画出的是底宽、高长、腰细、头尖的三角形,类似于法国巴黎的艾弗尔铁塔;而贫富差距小的国家,画出的则是底宽、高短、腰粗、头钝的三角形。
至于所谓“中间阶层庞大、贫富两极较小的橄榄型社会形态”,更不可能出现或存在。因为自从有了阶级,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一直都是上层富人数少、底层穷人数多的金字塔型结构。而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剥削,贫富差距很小,则更像是等腰梯形的结构。
总之,在人类社会,“橄榄型”的社会或分配结构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说法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文/阿华,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