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之再思考

2025-05-11 09:59:20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士心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四十七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多年来其正能量挖掘殆尽,士心不狗尾续貂了,而是本着哲学定义:对既有存在的反思,说一点实践与理性思维的再思考。本文不是完全按着实践唯一论的结构来逐条反驳,这涉及到哲学历史和社会历史,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容纳的。

  实践按照其定义,是人之感性物质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活动区别就是:人具有归纳自己经验进行再思考的能力。文明社会开始到如今,人类能进步也是自身实践创造活动与理性思维交互发展的历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和哲学手稿》中阐述了上述基本原理,按照士心的理解:人的本质由感性物质活动与理性思维构成。再简要一点:人本质由感性与理性也可说有物质与思维构成。人区别于动物的循环往复、创造活动进步甚微,就在于人有归纳经验后的再思考能力,并且能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展开,然后在归纳再思考。这种以实践为对象的理性思维,并且返回到实践的循环,是开放性的而不是闭锁循环。古典哲学的弊端是理性思维自我循环壁垒,把自己的对实践的归纳和再思维局限在思维中,没有再投入实践打算,中断闭锁了人类创造活动的再循环。因而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十一条》费尔巴哈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对于思维与存在,是谁创造世界等重大哲学命题,为新时代为马克思的再思考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但他还是没有完全打破古典哲学壁垒,理性思维与感性实践活动脱节,不能透彻的解释世界,更不能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因而马克思针对其缺陷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二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篇引用了上述这段话,并没有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人的本质分析。也没有考虑到这是针对费尔巴哈的理论缺陷,在批判理性思维教条的同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形成了实践的感性物质活动唯一性。这同样把人本质缩减到物质单一性,截断了人的思维与感性物质活动的再循环。而毛泽东的《实践论》,秉承契合了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原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往复循环。伟人自己在1960年初《关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强调《实践论》的局限性在于战争年代,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有新发展新理论。资产阶级革命有其唯物论,无产阶级革命也应该有自己的唯物论。对苏联教条式演绎政治经济学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其中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有着精辟的论述和前瞻:劳动者参与管理是其最核心的关键权力,领导参加劳动是与劳动者保持一致性行为。这不但是对传统政治—金字塔结构的解析与批判,也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和前瞻。苏联解体恰恰是党与劳动者脱节,金字塔精英们从劳动者权力代管者变成窃取者。没有逃脱巴枯宁悖论:被压迫者取得政权,精英代理如何不会蜕化背叛为新的压迫者和统治阶级。

  巴枯宁与马克思的撕裂,提出了新问题,马克思的解决方案是劳动者个体联合占有制,劳动者个体解放:创造活动是思维与感性物质活动的自由结合。俄国革命从形式上实现了劳动者联合占有: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废除私有雇佣制度。但没有实现劳动者的根本解放,这种新型雇佣制,是国家资本主义。劳动者名义上占有全部自然与社会财富资源,但劳动者个体不具备思维与感性物质活动的自由结合。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内和中国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孙冶方从政治经济结构上分析了表面问题,没有深入到人本质的二重性问题。前者由马克思主义信奉者成为叛徒,后者在中国经济改革中提出管理者一元化集权化,重走苏联老路,断绝了劳动者参与管理和个体解放的道路。二者对于毛泽东提倡的由李立三总结归纳的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的范式无视。毛泽东在1960年初的《关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论》中,对于这种模式的深刻哲学解析,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出路,契合了马克思的论断,也是对马克思劳动者个体联合所有制的真正实现。历史原因,这一伟大创举没有具体落实和发展,但从理论和实践上比雅诺什·科尔内和孙冶方要高明的多。

  理性思维具有前瞻性,无论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二条: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还是毛泽东的1960年初谈话都证实理性思维的前瞻性—彼岸性的现实性和力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科学发展中的论述与实践的互证,恰好说明理性思维具有前瞻性和自身具有构造真理的现实性和彼岸的力量。四十七年前这篇论文,想证明实践唯一性,但无法遮掩理性思维的前瞻和真理的自身逻辑:并不是实践的简单归纳而是在此基础上理性思维具有的前瞻和实践活动的指导性。真理不是个人和某一阶段感性活动—实践完全能证实的,而是理性与感性的轮动过程,二者任何之一都不具备决定性绝对性。唯一论否定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和轮动性,真理和实践跨越其半径范畴、截断二者内在联系就成为谬论,成为新的荒谬教条—宗教式信奉的绝对真理和教条。没有绝对的先置真理,真理都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阶段性认知,阶段性接近规律的认知,在思维与实践轮动中对规律认知的修正。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科学从哲学母胎分离出来,脐带连接了母体的先天基因,都是对即有存在的反思。逻辑上的立论自洽,事实它洽和续洽是一致的。按照研究对象而言,科学研究自然,物质之间关系,其中包括人。科学把人作为物质自然物,进一步把人归为动物,研究他们之间的物性差异。哲学研究人的问题,与自然关系和其它动物区别,人的社会性之独特性。人是结成一定关系存在于自然之中,哲学即研究人也研究与自然关系,尽管对自然研究落后于科学。科学求唯一性,以独一的立论去解释自然物的关系。哲学求无限性,思维开放发散,既要关注人也要关注自然。人的差异性,人种差异性,社会制度差异性,环境差异性等等。自从科学与哲学分家以来,哲学还从未成功的研究出唯一的社会规律。从立论自洽中有多种,但都不能经过事实它洽和续洽。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不是永恒的唯一的存在。

  概括起来:科学求唯一,哲学求无限。

  人们经常把哲学当做没有社会功效的学问、无用之学。但透彻解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离不开哲学。科学在社会问题上基本无能,就像哲学在科学前沿问题上无能一样。另一点:人们面临诸多无限性问题,需要一种确定的生活态度。宗教与哲学一样起着类似稳定作用,但宗教的理想彼岸是陈旧的固定的,不断的被科学证伪。哲学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由于现实与理想彼岸永远存在差异,需要哲学不断的去构筑二者之间的桥梁,哲学将永存。结合与科学的一致性逻辑,哲学的理想彼岸可以被证伪和可修正。宗教做不到。科学与哲学没有相互平替性。

【文/士心,作者原创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