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问题探讨:为什么中国经济会远离它的人民?

2024-07-01 15:19:15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近日,阅读了《中国经济为什么不会“硬着陆”》(卓勇良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一书。本书是作者在2012年到2016年间的主要经济散文和经济论文,探讨2011年开始经济下午的背景下的经济硬着陆的问题。文章讨论了消费主导战略、资本与民间投资、城市化、世界工厂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政府改革和经济回升的展望等问题。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消费崛起是中国经济的自我救赎)的《路边梳头女孩与消费主导战略》一文中的第三个小节中(第71页),作者谈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经济逐渐远离它的人民”。

  作者给出了一组统计数字说明了这点:1986-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比全国GDP年均增长低2.8个百分点,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为5.5%,比比全国GDP年均增长低4.5百分点。中国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从50.0%降到33.4%。1998-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年均增长33.3%,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8%。比全国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高出26.6和13.1个百分点。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经济逐渐远离它的人民”的现象?

  面对这一问题,学界流行的观点是认为分配上存在问题,因而应该从分配的角度着手解决问题。但是,分配只是生产的背面。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因此,归根到底还是生产方式的问题。

  一,劳权经济学的两权经济分析框架。

  现在我们来讨论有效需求不足所形成的经济下行问题的分析工具:两权分析框架。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增殖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共产党宣言》第39页,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49年出版)。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阶级的社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

  “活的劳动”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就是生产劳动;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上的区别在于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不同:资产阶级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生产劳动则处于从属的地位,活劳动只是为满足资产增殖而存在;而社会主义则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生产资料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一一生产资料只是作为满足劳动所有者一一工人满足消费需求的手段而存在。

  为社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的,叫做生产资料所有者,也可以叫做资产所有者,其利益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权;而为社会生产提供生产劳动的,叫做生产劳动所有者,也叫做劳动所有者,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与此相联系的经济制度,也有两种:即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制度,我们称为产权制度;相反,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我们称为劳权制度。

  那么,某种社会生产方式,到底应该是体现资产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还是应该体现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这就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的所有制所决定。

  在生产资料归资产阶级所有,劳动者只占有自己劳动力的所有制条件下,社会生产是通过劳动力作为商品卖买来实现的。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资产所有者手中,既无生产资料、又无生活资料的劳动者只有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自己的消费资料。因此,当劳动者在市场上把自己的劳动力以一定的价格出卖给资方之后,劳动力如何使用就是资方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产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就表现为生产资料方面的要求,表现资产所有权的要求(所谓的资产所有权或产权包括资产管理权和剩余索取权),而与这种权利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也就是产权制度。所谓产权经济模式,就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生产模式,也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产权制度”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就是以资产增殖为目的的剩余价值生产模式。

  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客观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与此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至少在同一种公有制面前,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无差别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差别不是表现在生产资料方面,不是表现在产权要求方面,而是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一一因为生活消费的个体性,从而使人们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投入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就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的要求,而与这种权利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也就是劳权制度。所谓的劳权经济模式,就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消费价值生产模式,也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权制度”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就是体现劳动价值化的生产模式或消费价值生产模式。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中,我们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的基本方针,因而,事实上在现实中由于公有制与其它所有制形式并存,因而劳权经济模式与产权经济模式也处于并存状态的。

  二,发展劳权经济和发展产权经济的本质区别。

  在现实中,产权经济模式和劳权经济模式是并存的(因为我国现在是两种所有制并存),因而我们有必要弄清两种经济模式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现代社会中最典型的产权经济模式,就是股份制模式。股份制是多个资产者合资经营的制度。它的基础是因为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资产者个人所占有的资产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生产对资产整体化的需要,因此,资产所有者需要联合起来,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来体现不同资产所有者对其产权的要求。在管理上,股份制采用根据股份持有比例大小确实每个股东说话的权利,大股东可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关键管理人员的选用等等;而在分配上则根据每个股东投入资产量的差别进行股利的分配。作为产权经济形式存在的企业,采用的是资本经营方式,它的特点在于企业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员工工资或人工费用作为成本,是企业最小化目标。也就是说,产权型企业越是发展得好,盈利水平越高,那么员工收入作为成本在企业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就越低。由此不难知道,在一个社会经济体制中,以产权企业为基础或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变化中,必然会出现劳动者收入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日益降低的趋势。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与按资分配的股份制相对应的是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工分制。在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社员就是按照投入的劳动量(工分)的多少进行粮食和现金分配的。生产队在管理上采用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来经营和管理生产队;在分配上则按照工分(劳动投入量)的多少进行个人收入分配。以生产队为典型形式的劳权企业的生产采用工本生产方式,它的特点是企业以消费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劳权企业在分配上是由企业所有劳动者凭借劳动投入的差别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因此,企业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生产结果呈现正向变化状态:所谓大河有水小河干,大河无水小河干,就是劳动者个人收入与劳权企业经营成果之间变化一致的相互关系。劳权企业的经营目标,即消费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事实上也就是企业员工劳动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劳权型企业越是发展得好,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也会同步提高,员工收入与企业生产成果处于同步变化状态。由此不难知道,在一个社会经济体制中,以劳权经济为基础或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变化中,必然会出现劳动者收入与经济总量的变化相一致的变化状态。它会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反过来也一样。

  产权企业的主体是资产所有者。能够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和参与企业管理的也只能是占有资产的老板或股东,广大劳动者是无权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和企业管理的。因此,产权企业本质是少数人受益的经营方式。相反,在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权所有权的制度条件下,企业每个员工,只要是参加了生产劳动,即可凭借劳动投入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和企业管理。因此,劳权企业是全体员工受益的生产方式。

  三,为什么人民公社时一对夫妇两个劳动力可以抚养三、五个孩子,而现在夫妇两个即使打工负担一个孩子都很吃力?

  有一位80后的朋友(今日头条:首发2023-11-16 06:00·夏雪09)说:“我是八零后的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一天也没经历过,真不知道那三十年是个啥样子。我们家从爷爷那代人就是在武汉,更不知道那时的农村是个什么样子。”“小时候常听奶奶说那个时候怎么怎么好,但那时太小也不懂事。如今奶奶也离开了我们,所以头脑里留下太多太多的为什么?”

  他的第一个为什么是:“为什么那时候爷爷一个人上班,他的工资能养活一家五口人呢?我有个表姨奶奶是襄阳农村的,她有七个孩子,不是说那时农村很苦很苦的,我七个表叔表姨们都是如何长大成人的呢?”

  在那个普遍都是公有制经济时代,一个工人,养活一个五口之家,这是比较普遍的情况。那时社队办厂的工人的工资一般是30多元,国营企业和大集体企业要高一些,四、五十元的工资是大多数人的状态。那时粮食和豆制品等都是定量配给,价格低且稳定,另一方面,孩子上学费用很少,职工医疗费厂里可以报销,加上住房有分配。因此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个五口之家,是很正常的事情。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家庭则大多是七、八口人的大家庭。有个3、4、5个孩子,再加上一两个老人,再加上夫妇两个,那就是七、八口人了。尽管那时社员的负担很重,但大多都是能够负担孩子的生活费用,直到成家为止。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民公社体制,形成了一种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的新的生产方式,那就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说的消费品(消费价值)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按照劳动者的劳动差别进行产品分配,由劳动者按照各自的劳动量提供的多少进行生产成果的分配。这是人民公社体制区别其它一切产权体制的地方。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相比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特点,在于它是以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生产目的的。其生产方式是物为人服务,而不是物统治人。因此,即使人民公社时期整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但还是使我国人口的数量和素质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与提高。人民公社的发展不仅使人口快速增长,同时也使人的文化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中学教育的普及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状态。

  劳权经济模式,它是以劳动者为主体,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目的的经济模式,因此它的发展成果的最显著的表现:第一是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二是它能使绝大多数人受益,而不只是少数人发财。

  相反,产权经济模式,它是以资产者为主体,满足资产者资产增殖为目的的经济模式。因此它的发展成果最显著的表现:第一是资产者利用资产盈利的能力不断提高;第二,资产者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以广大劳动者收入的相对减少为前提。因此,它是一种两极分化的生产模式。

  四,产权改革才是中国经济远离人民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中国经济会远出现离它的人民的现象?

  原因就是我国的经济改革走上了产权改革的道路。

  改革开放前后的本质变化,不在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是劳权经济到产权经济的性质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冲突越来越明显。但是,人们所争议实质的并不是什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而是产权经济与劳权经济。

  首先从农村改革引起的变化看,过去人民公社的基本制度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权制度,是劳权公有制模式。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模式,主要是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和以工分制为具体形式的分配制度,在管理上体现了社员当家做主的要求,在分配上则体现了社员劳动分配权的要求,因而是全面地体现了社员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另一方面,人民公社为社员提供了医疗、教育和农机、科技、供销、行政服务系统,从而使社员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但是,改革之后,由于退回到了农民个体经营方式,一方面农业生产失去了高度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的机会,农业劳动生产力始终得不到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不足以维持农民的正常生活需要,因而广大青壮年农民只得成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成为资本经营的企业雇佣劳动者;另一方面原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和教育体制趋于瓦解,农民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也就是说,农民从劳权经济的环境下在改革之后转变为产权经济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变化同时也使农民的切身利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劳权经济模式的生产队,社员是按照每个人的劳动投入来分配集体生产成果的,队里任何参加集体劳动的人都可以凭借劳动投入享有生产成果;而在产权企业,打工者只能得到与市场价格水平相近的工资收入,一般员工是无权进入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的。当然,与此相联系的是,雇佣劳动者也无权参与企业管理。从主体劳动者到雇佣劳动者的身份转换,人们感受到了明显的利益变化。

  其次,我们从工商企业的改革引发的变化看,同样也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在国企扩大自主权改革失败之后,国企改革也进入了加强产权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打破了职工的铁饭碗、铁工资,并推行了合同制,把原有的本来是企业主人的国企员工转变为了雇佣劳动者;而绝大部分的国企在改革中被私有化;同样地,那些大集体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也都转变为私人企业,这些企业员工自然也同时转变为雇佣工人。另一方面,工人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系统随着市场化改革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有的、服务于广大劳动者的公共环境趋于瓦解,从而使广大工人感到了利益上的损益变化。

  劳权经济是以广大劳动者为生产主体、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经济体制,它包括企业体现劳动者劳动管理权和劳动分配权的基本制度和以满足劳动者利益要求的生存环境两个方面。这是体现绝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的经济体制。产权经济则是以资产所有者一一老板或股东等少数人为主体、满足其资产所有权的经济体制,它同样也包括了体现资产管理权和资产分配权的基本制度和以满足资产者利益要求的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劳权经济与产权经济,在指导思想上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和以资本为中心发展思路的区别。

  五,为什么有着14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劳权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在2023年的疫情之后没有出现多数人预期的报复性的反弹,反而从此陷入了增长低迷的困境。开始进入GDP低于5%的低速增长新阶段。回顾历史我们发现,2022年出现的楼市转跌、出口下滑、GDP增长降到3%,就是中国经济走到了见顶回落的历史拐点。楼市转跌,出口回落,债务扩张达到极限,人口出现负增长,疫情、俄乌战争等使国际环境恶化,这些不利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拐点。

  面对低迷的经济,政府使出十八般武艺,出台各种货币财政政策,都不起作用。这一基本事实告诉我们,产权改革的各种弊端和问题的积累,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走出产权改革的误区,已经是当务之急!

  面对现实,我们需要提出的根本性问题是: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有8、9亿劳动者。为什么这么大的一个中国,没有人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用劳动所有的基本观点来思考经济改革问题呢?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要坚持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坚持劳动者当家做主的,但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能够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的劳动所有权呢?为什么没有人提出与公有制基本特点相适应的劳权思路的改革主张和方案呢?

  我国的改革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需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但为什么却没有提出适合公有制主体相适应的劳权体制改革?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能够实现按劳分配的劳权经济模式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学家却不遵循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认真考察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提出能够指导当前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学家不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考察公有制企业的基本特点,建立与公有制基本特点相适应的劳权企业制度呢?

  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什么要让一些主张私有化和建立产权制度的产权学者来主导改革呢?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