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事件持续中,各种消息传来,似乎都是小道消息,情况不明;只知道存在政府、反政府(果敢同盟)、地方三股势力,但在具体指认上他们谁是谁,谁与谁联合还很乱,情况不明。有个初步印象,三方势力似乎都有意在中文平台扩大影响、拉拢人脉,因此消息时常冲突。中国政府传递的信号也不清晰,只知道要“反电诈”,其他信息就不怎么清晰了;那我也金口常闭,少说为妙。
忽地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女里女气的尖叫,不像被人抹了脖子那种,那气势却像在指挥千军万马,但与经常听得朝鲜广播中的那类又不尽一样――那个著名声音虽然也是女声,但是低沉的多,“反美”铿锵有力。
“快手”上一则视频,介绍林明贤这个人――从头到尾没说他三方势力中的哪一方,只知道祖籍广东文昌,原是中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后成了彭家声的女婿,现在是缅北势力重要一支。采访背景有阅兵场面,粗看与中国大陆场景很象,无论他踢步走姿势还是穿戴模样都很逼真,脸稍许黝黑些而已,不过喇叭里传出指挥的声音却是女声,齐声应和似乎也是女声,阅兵所用配乐古怪别样、九音十调,别说雄壮,简直就是红白喜事吹打乐那种――以前也曾见识过几个非洲国家阅兵,也号称受大陆指导,阅兵曲除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几首中国曲子稍许铿锵,其他几首全都类似这样红白喜事吹打乐那种。
我私下怀疑那是“快手”作者编辑创作的,不是实录,当下缅北激战正酣,传递的是杀伐血腥气息,那种声音肯定不象真的;可又谁知道呢?前几天还看到一则缅北消息,同盟军司令对士兵训话,大概意思是“我们要学习两个人,第一个是周恩来,第二个是李云龙”。
可见中国文化对他们潜移默化之深。李云龙是谁?内地大名鼎鼎――他是内地电视连续剧中一位主人翁,一位战斗很“狠”的人,可见这位缅北司令也是个文艺青年,中国内地文艺片肯定看了不少,以至于他的榜样人物来自电视剧。可在宏大事件面前,所需应对的意识形态竟然来自文艺叙事――这本身不可谓不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凑巧昨天发表了《长江流域的“哽咽美”与“郭赖配”的选战策略》,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胡焕庸线以东人口占94%,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承载区,但以民风而言,古史记载自北而南又有三种表现,北方民风彪悍凛冽,动作多迟而后发制人,南方民风慵懒怯战,性格急躁,多主动先发但又不能持续一贯,中部是南北民族融合区域,民风多智勤劳;现实中纯正的南北民风表现并不清晰,多表现出融合型,我把他名曰“长江流域”型。北方型民风在黄河以北到广阔的北方草原多见,南方型民风在中国并不彰显,在印度民族中常见。
在昨天那篇短文我以郭台铭为例,他性格中既有北方型的刚猛枭雄一面,但同时更多又表现出“长江流域”特色――我用“哭得很美”、“哽咽美”调侃之。胡焕庸线既是一条自然生态线,更是一条文化生态线,胡焕庸线以东理论上存在南北两种民风生态,但主要表现为“长江流域”型。
是的,胡焕庸线以东以至越出国界,呈现一种模式,他是由北而南的文化融合,民风愈益呈现“长江流域”特色,他既有北方人群勇烈好斗的性格,亦有南北融合特征的“哭得很美”、“哽咽美”之类。我今天发表这篇短文以缅北战事为例,以阅兵场的尖声尖气和女里女气为例,以凶杀血腥中的意识形态竟然来自文艺片的“李云龙”为例,再次印证我的观点。
是的,一面是凶悍枭勇。逞强好斗,呈现出北方民风,一面却又“哭得很美”、“哽咽美”,这就是“长江流域”文化特色;正如我一再重申,“长江流域”不是指自然地理区域,而是一种文化模式,这种模式其实可以越出国界――今天这篇短文意在说明这个,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乃至文明,都是由多股原始文化和原始文明融合而来,所谓纯正的原始文化或原始文明并不存在,但是有些融合更易为历史所接受,也就更有可持续性,有些融合具有较浓烈的“阴雌”性,也就不那么可持续性――我以为“长江流域”文化就属这么一种范例。
是的,胡焕庸线以东以至越出国界,越来越呈现“长江流域”文化特色,这不是一种好的文化特色。我从不隐藏我的这个看法,前次我以“郭赖配”选战策略中的“哽咽美”表达了这个观点,今天再以缅北战事“阅兵”场的尖声尖气和女里女气,战场凶杀中的司令员竟然以文艺片中的角色来鼓励士兵为例来强化这个观点。
我的观点错了吗?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更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首先需要精神的健康,如果战事、凶杀、竞争是纯“阳”事物,那么和平、劳作、合作就是纯“阴”事物,阴是阴,阳是阳,阴阳一体而两分,如果阴阳不分、雄雌莫辨,那就天启不达而人事混乱;政治角逐场的“哭得很美”,战事“阅兵”场的尖声尖气和女里女气,等等诸如此类难道不就是阴阳不分、雌雄莫辨?
【文/道一人,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