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挑战对抗中生命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2023-05-29 16:00:10 来源: 新浪微博作者:韩少坤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天地初开,正邪并立,无邪亦无正,此消彼长,它们共同推动着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在挑战对抗中生命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在做生命科学研究时,必须时刻注重生命体与自然的本源关系。人类的免疫系统遵循自然选择规则,与微生物作斗争而进化,人体免疫系统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与微生物斗争而存在和发展。人类与菌类共同进化,人类才能健康地繁衍。相反如果打破生物进化本源关系就只能带来灭顶之灾。

  从人类群体而言,不能抵御环境生存压力的个体将被淘汰,个体的生存努力和群体的竞争淘汰之间,促进了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类进化历史就是战争与瘟疫的历史。 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来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这也可以被称为“家族盛衰循环定律”,也符合自然选择的物种进化规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清朝满人的特权,让满人能力严重退化,百无一能,晚清朝廷无论给满人多少优待,让他们做官,让他们出国留学,想让他们振奋起来,都无济于事,很多满人宗室黄带子和红带子,最后沦落为乞丐。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鹿和狼的关系说起

  在阿拉斯加州涅利英自然保护区,当地政府为了保护鹿群数量,运用枪支,将狼捕杀,十年之后,鹿群数量反而下降,大量的鹿养得膘满肉肥,不喜奔跑,冻死、饿死者不知其数,最后不得不将“狼先生”请回来。

  人所周知,狼是鹿不共戴天的死敌。如果有谁说狼的减少对鹿是一种灾难的话,一定会招来非议。可是,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英自然保护区发生的事,却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一点。该区工作人员一度为保护鹿而大肆追杀狼,结果却出人意料,刚好相反,鹿的数量和“质量”随着狼的减少而不断减少和下降。

二.“鲇鱼效应”或“狗鱼效应”

  很久以前,以捕鱼为生的挪威人,在深海区发现了大量的沙丁鱼。他们非常高兴,因为沙丁鱼一直能卖个好价钱。可是,他们却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沙丁鱼还没有等运回到岸上,就口吐白沫,肚皮朝天了。渔民们绞尽脑汁,但仍无计可施。有一天,一个渔民无意中在放沙丁鱼的槽中放了几条鲇鱼(又称作胡子鲶、黏鱼、塘虱鱼,生仔鱼),结果沙丁鱼都活着上了岸上。原来,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鲇鱼后,鲇鱼就会不断的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威胁下,沙丁鱼拼命的游动,激发了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无独有偶,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据说,还是日本的孩子懂事后父母讲给他的第一个故事呢。 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因为船小,回到岸边是鳗鱼几乎都死光了。但是,有一个渔民却非常幸运,他捕捞到的鳗鱼都能够活着到岸。人们都感到纳闷,他的船、船上的装备以及装鱼的船舱,也没有什么不同啊,为什么他的鳗鱼能一直活蹦乱跳呢?自然,他的鱼就能卖上高价,可是别人也是干瞪眼看着。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那个渔夫都成了百万富翁了,人们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几年后,这个渔民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打渔了,他才把秘密告诉了他的儿子。原来,他在盛鳗鱼的船舱里,放进了一些狗鱼。鳗鱼和狗鱼天生就是死对头,为了对付狗鱼,鳗鱼竭力反击。敌对双方都处于紧张状态中,自然求生的本能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聪明的渔民还通过这种现象悟出了人生的道理:要勇于接受挑战,只有在挑战中,生命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两个故事其实蕴含的是一个道理:竞争可以激活组织或集体的内部活力。后来人们还把这个哲理命名为“鲇鱼效应”或“狗鱼效应”,并且广泛的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只要创造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集体或个人“缺少活力”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创造竞争环境最好的方法无外乎就是引入一些“鲇鱼或狗鱼”,以便发挥“鲇鱼效应”、“狗鱼效应”。

三.“与狼共舞”人类才能健康地繁衍

  现代人有一个误区:希望远离细菌,妄想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

  不 干不净吃了不生病,常感冒者不患癌症,精神病人无一例患癌症。

  人类的免疫系统因为微生物斗争而进化,也因为微生物斗争而存在, 天地初开,正邪并立,此消彼长。没有微生物,世界不存在。如果将一群现代都市中的居民,与一群山野村民,同时生活在同一恶劣的环境中,不难发现,谁的生命力强,何哉?这告诉人们:“与狼共舞”,只有不断地接受细菌的刺激,外感风寒,促进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才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抗生素正如武侠小说中所讲的歪门邪道,让人类“走火入魔”,半个多世纪前,青霉素诞生,其神奇疗效让人们欣喜若狂,且称霸抗菌素世界30多年,后又诞生了氨苄青霉素,先锋ⅠⅡ…Ⅵ号,霸主不断易位,且速度越来越快,10年、20年之后,也许先锋-1000号、10000号也难以称霸抗菌素世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人雄心勃勃宣称在上个世纪末削灭传染病,结果咋样?艾滋病、肝炎病毒、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等新名词层出不穷。

  那么何谓正途呢?生命只有在与细菌病毒的挑战对抗中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与狼共舞”,人类才能健康地繁衍,从百万年的进化看,从大地上有人那天起,细菌无时无刻不与人类共存,每一次瘟疫都淘汰了一批群体,留下一批更有顽强生命力的群体。

  19 世纪初,人们发现细菌内毒素可以抑制肿瘤,并能刺激人体的免疫功能,抵御病菌侵袭。经考证,正常人体中时刻都存在微量内毒素,如果长期使用抗菌素,导致体内内毒素消失,那么很难说癌症不是抗生素的副产物。

四.细胞生命共同天敌:病原相关分子模型PAMP

  1、病原相关分子模型(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

  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可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所识别。包括:脂多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PGN)、甘露糖、细菌DNA、螺旋体脂蛋白、病毒双链RNA和葡聚糖等。

  PAMP的特征: 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而宿主细胞不产生; 为微生物的生存或致病性所必需; 为宿主天然免疫细胞广泛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基础;介导快速的生物学反应,无需细胞增殖。

  2、病原相关分子模型(PAMP)识别受体

  PAMP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结构。

  PRR的生物学特征:

  较少多样性,同一类型细胞(如巨噬细胞)表达的PRR具有相同的特异性,介导快速的生物学反应,无需细胞增殖。

  PRR分类:

  (1)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属于肝脏合成的急性期反应蛋白 ;识别并结合G-/G+菌、酵母菌、某些病毒等表面的甘露糖 ;激活MBL补体途径,发挥调理、致炎作用。

  (2)甘露糖受体: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介导吞噬细胞吞噬。

  (3)清道夫受体:识别并与细菌细胞壁某些组分结合,有效地清除血循环中的细菌。

  (4)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

  ①定义:为一家族分子,因其胞外段与一种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得名,在免疫应答的诱导和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发现十余种。

  ②TLR的生物学特征: TLR识别的配体均属于保守的PAMP,并向机体提供微生物感染的信号; 几乎所有TLR均可单独或共同识别多种结构不同的配体,某些TLR(TLR4)则须依赖于辅助蛋白才能识别相应配体; TLR与相应配体结合,启动胞内信号转导,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

  ③ TLR的生物学功能: 激活天然免疫 ;识别微生物PAMP,向机体发出危险信号,启动天然免疫;激活巨噬细胞,分泌炎性介质,介导炎性反应;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激活APC,表达MHC、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参与T细胞等的激活和增殖。

五.免疫学解读:“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

  “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大粪肥力应该包括两部分:各种有机质无机盐和微生物。

  平常所注重的大粪肥力可能只是其含有机质无机盐部分,往往忽略大粪中微生物成分。可是在使用等量的肥力营养(如多种复合肥)时,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刺激,农作物生长状况往往不如大粪,说明微生物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起了促进作用。

  新鲜大粪的肥效没有发酵后的大粪好,有经验的农夫讲究农家肥堆沤发酵。经过发酵后的大粪和农家肥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分解产物,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同时有机肥中的微生物含有大量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型,农作物细胞具有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型的受体,农作物在病原相关分子模型的刺激下,健康生长--这就是与无机肥的差别所在。

  作为有机肥的人畜粪,它虽显脏和臭并有污染环境之嫌,但它不仅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全面营养且肥效长,而且还可增加和更新土壤的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天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确属无公害之好肥料,收获的农产品瓜果香甜,饭菜味美。

  可反观现如今的农村,眼见得许多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农人在田地里施洒化肥、喷打农药,而直接挑着又脏又臭的大粪,去为成熟后将上市的庄稼、蔬菜和瓜果的根苗,进行施肥的又有多少呢?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诚然化肥的施洒很方便、很干净,它的使用能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常量营养元素;科学的使用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也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稍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长期和过量的使用会有降低土壤质量,致使土壤板结等危害性;种出的庄稼、蔬菜和瓜果也毫无纯天然的味道可言,吃下去后有谁能保证其安全无毒、无害?

六.现代西药非本源分子,既治病更致病

  在做生物医学研究时,必须时刻注重人类与自然的本源关系。

  西药大多数是人工合成物,与人类没有本源关系;西药往往只注重已知的某一个单一独立的生命代谢过程,而忽略生命体的整体性;西药分子往往不被消化降解,且与细胞分子具有高亲和力,不易排出体外而留存于体内,如此久而久之往往就会导致新的疾病产生。所以西药既治病更致病。

  西医罔顾病人的感受,笃信机器的科学--当代文明的盲点。

  当今西医的医学模式:以人体为疾病研究对象,无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心理的关系以及人的行为。解释疾病按照物理化学的还原论方法,把复杂事物整体分解,加以抽象得到简单的基本单元,从这些基本单元的性质推出整体性质。一旦遇到复杂事物,就会推出不真实的整体性质,如头疼失眠乏力出虚汗月经不调等等就无法诊断。

  是药三分毒,可能西药的副作用更可怕。比如药物致聋哑的孩子在中国很多,春晚表演千手观音的21名演员,有18人是因为用药不当造成的。还有一种减肥药会诱发白内障。还有的药会有严重的过敏反应……所以,药物千万不能滥用。药物不良反应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药物本身原因,有的是因为个体差异,还有的是因为给药方法问题等等。

七.非本源天敌 艾滋病毒带来灭顶之灾

  在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程中,灾害与磨难就从未停止它的纠缠,从希腊神话中的世纪洪水到流行于近代欧洲的瘟疫,如影随形的阴霾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脚步。然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种人们从未意识到的一种前所未有的灾难悄然降临,这就是艾滋病。

  基因研究表示,猩猩艾滋病病毒可能在100万年前就已存在,其从相关猴子病毒的变体上传染到猩猩身上,研究者猜测直到1930年,中非地区的人们开始捕杀和猎食猩猩,因此遭到传染,这引发出来传播最广的世界性流行病毒HIV-1型号,而另一种艾滋病毒HIV-2则只局限于西非,科学家猜测是由于上世纪60年代人们吃猴子肉所致。 而对艾滋病毒来源更为关键的作用在于,猩猩虽然很多都带有猩猩艾滋病毒,但却没有像人类一样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病变传播。

  我们最终想知道为何HIV病毒在人类中如此广泛流行,但在先期感染者猩猩身上却没有发病?--这恐怕就得从生物本源关系上加以解释:猩猩与艾滋病毒在进化历程中形成了本源关系,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所以不发病;而艾滋病毒相对于人类来说,没有进化本源关系,人体无法应对艾滋病毒,所以当艾滋病毒入侵人体后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艾滋病是目前全人类面临的最大“公敌”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目前全球有4000万人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每年有500万人发病。仅去年一年全世界有30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它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迄今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虽然科学家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发现了艾滋病毒,但直到现在连对它从何而来都还一直没有定论。

八.外来物种缺乏天敌制衡--打破生态本源关系

  就像非本源天敌艾滋病毒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一样,任何外来物种的入侵都是对本土生态的侵略。外来物种与本土生态没有本源关系,没有天敌制衡,往往会泛滥成灾。

  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在南欧、尼日利亚、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东南部,ASIAN TIGER MOSQUITO蚊可能会增加传播许多种危险疾病的风险。这种进攻型叮咬蚊子能携带至少17种病毒,包括登革热、黄热病和其他多种脑炎。

  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地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了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树皮、树芽、树叶等)。

  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科学家担心这种蛇会扩散到整个太平洋地区。

  在中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的气候明显变得比较干燥,湖中的68种鱼有38种已不复存在。

  除了主动蔓延之外,人为的盲目引进物种也是造成生物污染的原因之一。在非洲维多利亚湖,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导致200多种地方鱼种的灭绝,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脊椎动物的灭绝。水松树和金合欢属树种的引进本来是用于植树造林,现在却消耗了用于供应开普敦的地下水。

九.外来基因缺乏调控机制--打破物种本源关系

  每一个生物体的代谢资源是有限的,外来基因的导入就像一个生态体系中有外来物种入侵一样,本生物体其它基因的代谢势必受到影响! 转基因与外来物种入侵:在技术层面上是一致的--都是外来基因入侵,且发生过程和结果都是相当一致,只不过一个是微观世界,一个是宏观世界。

  特定的基因只能存在于特定的基因组中,特定的物种也只能存在于特定的生态体系中,才能构成和谐的生物世界的多样性! 否则就会打破这个进化了近40亿年的生物界平衡和谐状态。

  培育转基因物种等同于大规模的外来物种入侵,或许这个生物多样性的世界即将被包括转基因在内的外来物种毁灭掉。生物污染即外来物种入侵全球化,基因污染亦将全球化,谁也别想独善其身,除非它是另类物种--与生物界不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转基因人造病毒具有病毒特有的传染性,它不可能只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定向转移,它也能在其他生命体中自由穿梭,造成基因污染,破坏生态体系的生物多样性, 其危害性远超过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性。

  人们无法对外来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当转基因作物转入外来基因后,外来基因就会在35S启动子的作用下长驱直入,喧宾夺主掠夺该物种的代谢资源,用于支撑合成外来基因的产物,导致减产早衰等,同时还面临外来基因无序扩张和基因重排的威胁,直至该物种的灭绝!

  就像外来物种入侵一样,当一个或者多个转基因“外来物种”入侵某生命体(如水稻)时,疯狂掠夺其代谢资源, 最终即便是将该生命体(如水稻)五马分尸也不够支撑合成外来基因产物。

  可以设想:如果有几个转基因“外来物种”同时或交叉入侵水稻,发生“转基因大战”--既要合成抗虫剂,又要合成抗除草剂,还要合成无数倍的胡萝卜素等等等等。请问:一个生命体有多少代谢资源可以被外来基因掠夺?此时的水稻还能叫水稻吗?

十.生态平衡与毒蛇猛兽

  西洋技术以“杀灭生命”为最高宗旨,无论是抗生素,还是消毒剂,杀虫剂,除草剂,以及放化疗等等,最终的受害者是人类自身。

  而中华文化讲究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缺一不可,现代语言叫和谐生态。在一个生态体系中,应该保持每一个物种的相对数量,即使是毒蛇猛兽,也不能杀灭干净。如果当今的毒蛇猛兽消失了,就可能出现无法抗拒的非本源“毒蛇猛兽”。

  万恶的人类,不要把私愤发泄给其它生命体,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生命体都有生存的权利,如果过分地灭绝它种生命体,必遭天谴。

  结语:“与狼共舞”,人类才能健康繁衍生存。打破生物进化本源关系只能带来灭顶之灾。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