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直以来,有公知和某些青年会拿“亚洲四小龙”来证明计划经济不行,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才行。
其实这种证明的方法是幼稚可笑的。
为什么说他们是幼稚可笑的呢?
因为他们完全脱离了“亚洲四小龙”的实际情况,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便得出了一般性结论,因此十分荒谬。
亚洲四小龙为什么会成为“四小龙”呢?
首先,它们都是沿海地区,都占有港口优势。而港口是全球商品流通最重要的通道,会给本地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驱动力。
其次,它们都是“弹丸之地”,不容易造成大的地区间发展差异。我们中国大陆幅员辽阔,沿海城市占比例较少,且民族众多。地区差异巨大。比如说,民国时期上海已经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亚洲最繁华的城市了,而内地绝大部分还处于农耕时代,许多少数民族还处于原始或农奴时代。
第三,他们始终处于全开放的经济环境。新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政治打压之下长达30多年。中国真正融入世界大市场经济循环只是在2001年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如果我们当时不实行计划经济而实行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只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经济很快就会崩溃,政权也会随之垮塌。这正是当时西方及台湾预言新中国撑不过3年的基本依据。由于我们搞了计划经济,这才彻底打破他们预言,使一穷二白的东亚病夫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变成了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任何列强再也不敢小觑的东方巨人了。
二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需要给公知和幼稚青年们普及一点经济学的知识。
我们在考察经济时,绝不能单看模式,而要首先从地理环境、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入手,然后才能发现其选择模式的原因。
从宏观上说,经济形态一般分为“原生经济”和“寄生经济”两大类。
原生经济有强大的农业经济和完整、配套、合理的独立工业体系,形成了科学的内循环系统以及畅通的外循环渠道,具有强大的独立性和抗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寄生经济主要指依靠外部环境来维系经济的生存与发展的模式。这种经济形态缺乏独立性,抗风险能力很脆弱。
四小龙都具有“寄生经济”的特点,自身没有根,主要是依仗外部环境生存与发展。四小龙在军事上都高度依赖美英的庇护,那么经济就必然同样具有这种依赖性。
比如日本,虽然是亚洲四小龙中唯一原生经济发达的国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一举跃为世界工业强国,仅次于老牌列强,就钢铁方面来说,在1937年,其产量就已达到580万吨,三年后增产到680多万吨,而此时的中国钢铁产量还没超过10万吨。
战后的日本,虽然输了战争却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攫取了大量财富。自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以来,日本总共从中国掠夺了两万多吨黄金、八亿多吨粮食以及数不胜数的石油、煤炭、木材等资源。此外,中国的许多古典珍藏文物也在战争期间流入日寇之手。而战后美国庇护则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推手。(详见附录)
再比如新加坡。新加坡是典型的“夹缝经济”,它自身最大优势就是马六甲海峡,因为大量的货船停靠或者进出港口,都要给新加坡带来航运收益,凭借着马六甲海峡巨量的吞吐贸易,新加坡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但由于新加坡无法保证自己的粮食安全,于是在经济上对美国及整个西方集团高度依赖。
为了吸引西方旅游者,新加坡保留红灯区。有戏言,新加坡只要开放一个红灯区就能拯救经济。
新加坡赌场很兴旺。在新加坡,每逢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大约10点,滨海湾金沙的赌场就会迎来大批外籍劳工。他们一般都会沉浸在两种赌博游戏中——骰宝(Sic Bo)和轮盘(Russian roulette),往往一赌就是一个通宵。
台湾和香港都是中国领土,其经济都对大陆有高度的依存性。比如香港,如果大陆不为其输送淡水,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会失去别说繁荣了。香港已经回归了祖国,没有祖国的强大后盾香港是无法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
再说台湾,国民党离开大陆时,带走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黄金储备,对于当时只有6、7百万人口的台湾来说,无疑捧了一聚宝盆,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从自身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而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美国的庇护越来越靠不住了。台湾经济最终只有与大陆融为一体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总之,四小龙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的、虚幻的繁荣。新中国的发展是根深叶茂,具有强大后劲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任何其它模式所无法企及的。
三
说到这里,应当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实质了。所谓“因为不搞计划经济所以经济繁荣”的论调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即便在四小龙繁荣的鼎盛时期,他们也没有解决好消除贫困问题,比如日本的老人生活状况、香港、台湾的穷人、新加坡外来劳工的生存状态,一直都是严重的问题。
一直以来有一种声音,说中国“50年代土改、镇反,60年代大饥荒再加上10年动乱,70年代经济到了奔溃的边缘,一下子被西方甩到后面去了。”
这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如果能够稍微有一点实事求是的态度,你就会发现,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与50年代相比,再与40年代相比,我们的经济究竟是发展了还是落后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究竟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真相是,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新中国30年的发展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正是由于新中国30年的发展,我们才有了改革开放的条件,才有了改革开放后避免各种消极因素的保证,才可能实现彻底消灭贫困的目标。至于如果不搞计划经济会怎样,我已经有专文论述,不再重复了。
新中国30年与改革开放是一脉相承的,“两个100年”的目标是既定方针, “进京赶考”还在继续。经济模式必定要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比我们这一代人做得更好,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不能变,对世界不称霸的承诺不能变。
中国,是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棵大树而不是一片浮萍。我们不能搞寄生经济,不能搞夹缝生存;而要中流砥柱、傲然挺立、河润泽及、惠及人类。
【附录】
战后,日本工业化的人力和技术基础仍然存在,美国从全球利益出发,把日本做为重要的军事基地,因此也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大发战争财。
1951年9月《日美安全条约》至此,美国开启了“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这一时期,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日本处于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内政局也比较稳定。经济方面,日本减少了战后军费支出,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从而为和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财政支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抓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作为临近朝鲜的美国后方基地,这个时候美国大量的战争“特需”救活了日本的经济。据统计,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电力的70%、煤炭的80%、船舶和陆地交通的90%以上,都供侵朝美军使用。日本重、化工业部门的许多工厂大量生产美军军需品,承担了军用劳务。日本大部分的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也集中投入到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电力、海运、造船、钢铁、化学、金属机械等工业部门,这些部门的大企业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竞相引进美国的技术和资本,迅速取得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日本大藏省作过调查,1951年一年间工矿业生产竟然膨胀了36.8%,以战前为基准计算的生产指数从1950年的83.6%增长到1951年的114.4%,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中,冶金工业生产增长超过了44%,机械工业超过了97%。到1953年,日本工业生产比战前增长了55%。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钢铁增长了46%,船舶增长47%,水泥增长54%,电力增长幅度更大,近乎1倍。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