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存钱时你是上帝,取钱时你像罪犯。银行这双标玩得真溜!
“取4万现金,干嘛用?”
“必须说清楚用途!”
“不说?那就报警处理!”
这不是审讯室里的对话,而是发生在山东东营一家建设银行柜台前的真实一幕。面对银行的步步紧逼,周律师彻底怒了。
面对银行的强势,周律师选择了最有效的方式——网络曝光。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憋了一肚子火的网友,终于找到了宣泄口。
因为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遭遇,而是千千万万普通储户正在经历的日常。
当取自己的钱都需要“自证清白”,储户在银行眼里到底算什么?
律师取钱被审,储户成了嫌疑人?
事情发生在11月3日,周律师因私事急需用钱,来到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取4万元现金。谁曾想,这再正常不过的取款操作,竟成了他维权之路的开始。
柜员强硬要求他说明资金用途,声称是反诈中心的规定——取款超过1万就必须交代清楚。
周律师当场反驳:“这是哪里的规定?凭什么要我说明资金用途?”
作为专业人士,他明确指出的核心问题:“反诈我能理解,但以反诈之名,如此层层加码,不仅侵犯了公民隐私,甚至默认每个储户都是犯罪嫌疑人,然后要求每个储户自证清白。”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当他最终妥协告知私事后,柜员竟称系统里没有相关选项,还需要反诈中心核实。
取自己的钱,竟要如此折腾?
周律师的遭遇绝非个例。另一位网友的经历更让人哭笑不得:
“朋友儿子订婚,要现50万,第一天去预约,说大金额至少一周。当日取现10万,警察赶到单位;第二日约20万不给取,要女方家电话去核实。最终只能带20万飞去见女方家长,对方嫌我们不真诚,婚事差点黄了。”
反诈反成“扰民”,老百姓苦之久矣!
随着事件发酵,越来越多的网友站出来倾诉自己的遭遇:
“中午11点15分在银行取号等了40分钟,好不容易等到叫号,取现46000,柜员问取钱干嘛,立马就冒火。说半天叫经警过来,经警过来又叽叽歪歪说一堆屁话。”
“各种犯罪的资金你们看不住,老百姓一年流水才小六位数的却揪着不放,多么典型的欺软怕硬!”
“存款不问资金来源,取款百般刁难,这不是反诈,而是想留住资金!”
“银行限制的也就是普通老百姓,那些来路不明的钱几亿几十亿的往海外转移,没见银行卡住!”
这些评论背后,是普通储户深深的无奈。当取款变得如此艰难,银行的“反诈”措施已然变味,成了对普通百姓的变相刁难。
“指标”作祟?银行员工说出惊人内幕!
事件背后,更值得深思的是:银行为何要如此刁难储户?
一位自称银行员工的网友道出了内幕:“我是银行的,支持周律师。回归到‘存款不问来源,取款不问去处’的老的储蓄原则上来吧。银行被上级有关部门绑死了,快快呼吁给银行松绑减负吧。”
另一位银行员工说得更直白:“我在银行干过,银行就是借着反诈的名义不想让你取款。银行一线员工都有各种考核指标,存款、贷款、理财等,与他们的绩效工资挂钩。”
更有知情网友爆料:“银行内部的风控指标,每个员工每月有20-30个交易背景记录。问你取款用途,只是为了填报他的指标。”
原来,所谓的“反诈要求”,背后可能是冷冰冰的绩效考核!
当银行的服务宗旨被各种指标绑架,受苦的只能是普通储户。
反诈不该本末倒置,老百姓要的是尊重!
反诈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当措施偏离轨道,反而让老百姓成了最大受害者时,我们就必须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周律师指出:“反诈的初衷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能偏离了保护公民权益的轨道,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为防范电诈,要求银行取款询问资金用途是出于好心,但不能强制。
有人发出灵魂拷问:
“能不能叫官方先解释一下贪官诈骗分子钱是怎么样流出境的?”
“周律都把事情发布上网,而不是选择走法律程序,这说明了什么?”
所有这些声音,都指向同一个诉求:反诈不能以牺牲公民基本权利为代价,不能把每个储户都当成潜在罪犯来对待。
这件事还没完,它不应该完,直到每一个普通储户都能自由地取自己的钱,直到“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不再是一句空话!直到银行重新找回服务客户的初心!
我们的钱,存在银行是信任;取钱时,我们要的只是尊重!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