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想过在大学里会遇到这种事,”一名大二学生在病床上虚弱地说道,“从周日晚上开始,我们宿舍楼就有很多人上吐下泻,一开始还以为是吃坏了东西,后来发现整个校区都这样。”
这一幕发生在沈阳师范大学,超过2100名师生出现上吐下泻症状,学校医院人满为患,当地医疗机构紧急驰援。
目击者描述,疫情般的场景在沈师大校园重现:宿舍楼里呕吐物随处可见,卫生间前排起长队,校医院走廊里挤满了输液的学生。
事发后,学校发布紧急通知,承认"部分学生出现胃肠不适症状",但却轻描淡写地称为“个别情况”。直到事态扩大,无法掩盖,才不得不承认问题的严重性。
这种试图淡化处理的态度,激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诺罗病毒?官方说法与网友看法
事件发生后,当地疾控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将原因归咎于“诺罗病毒”。官方通报称:“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判定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许多网友指出:“如果是诺罗病毒,为什么症状集中爆发?为什么与用水时间高度吻合?为什么仅限于沈阳师范大学一个校区?”
“水没问题,管道没问题?应该查水源!”
有专业人士分析:诺罗病毒通常是人传人,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很少通过水源大规模传播。
网友爆料:馊饭与过期食品不是偶然
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纷纷爆料自己在沈师大的就餐经历。
一位网友回忆道:“出现这种情况一点不奇怪,16年听高考讲座,到沈阳师范大学买饭,给的就是馊饭,我们年龄大的一看就看出来了,要是一些年轻人看不出来。”
更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目前是交高价的餐费,吃廉价的食材,都别问我咋知道的。”
还有网友直言:“学校把过期食品给学生吃。”
这种情况在高校中是否普遍存在?值得深入调查。
为什么这些问题屡禁不止?背后是垄断经营带来的利益固化和监督缺失。
在大多数高校,食堂、超市等后勤服务都被少数公司垄断。这些公司通过特殊关系获得经营权,然后通过降低食材质量、提高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
由于缺乏竞争和监督,这些企业没有改进服务的动力。即使出现问题,也往往可以通过关系网摆平,最多罚款了事,不会伤筋动骨。
基础设施:30年无进步的自来水系统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此次事件还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问题。
有当地居民指出:“自来水管理刻不容缓,30多年了,一点进步也没有,不如80年代。沈阳最好的自来水是原铁西工人村附近,但现在也都一样了。”
事实上,不止是沈阳,许多城市的供水系统都存在老化问题。管道锈蚀、水箱污染、二次供水管理混乱...这些问题一直被忽视,直到爆发大规模事件才被重视。
高校作为人口密集区域,本应有更高的安全标准。但现实是,许多高校的基础设施多年没有更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不能总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事件爆发后,学校表示已经成立工作组,承诺进行全面整改。但这种承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
历次类似事件的处理模式几乎如出一辙:初期试图掩盖,掩盖不住就轻描淡写,事态扩大后承诺整改,风头过后一切照旧。
很少有人为此承担真正责任。最多是免去几个无关痛痒的职务,调整几个工作岗位,然后一切又回到老路。
不能总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只有让相关责任人付出沉重代价,才能真正遏制这种事件的再次发生。
学生健康,是不能牺牲的底线
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宿舍安全...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一些高校却成了奢侈品。
我们不禁要问:高校的经费都用在何处?为什么宁可建豪华校门、买昂贵雕塑,也不愿意改善学生的基本生活条件?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打破垄断,引入监督”。
1,允许更多企业参与高校的后勤服务,让学生有选择权。
2,成立由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食堂、饮用水等进行定期检查。
3,定期公布食材来源、水质检测报告等信息,让学生吃得明白、喝得放心。
4,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一经发现,永久取消经营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高校本应是一片净土,如今却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
任何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的行为,都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对社会未来的犯罪!
希望沈师大水污染事件能够成为一个转折点,推动高校水质与食品安全的彻底改革。否则,不仅愧对把孩子托付给高校的家长,更愧对国家的未来!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