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毁了整整一代人!不仅是打砸抢的那部分人,其对国家民族的危害,对中国优秀文化是毁灭性的!造成了60后文化及道德上的缺失出现了很多坏老人,对80后孩子的教育也有影响。”
——摘自于大作家的公众号文章
提炼一下,该“作家”这段话的核心意旨是:如今公共场合的被扶后讹人的、公交车上骂人抢座的、公路上不给消防车、急救车让路的、在生活超市偷东西的,在小区里经常挑起邻里矛盾的老人,都是“文革”造成的。
从三段论逻辑推理的角度看他的这句话,首先没有大前提,即没有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作基础条件;第二没有小前提,即没有具体指出,“文革”是怎样毁灭这些人的道德的,且现在的的这些“坏老人”是否当年的那些“坏人”。
三段论推理,就像数学推理的“因为”“所以”一样,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荒谬的推理,是不讲理的,是蛮横的,是武断的,是不讲逻辑的。不知道这位经常叫卖自费出版物的“作家”,逻辑思维如此混乱,是如何组织语言,来描述现实社会的?
有些事情,还是让我帮助这位“作家”梳理一下吧。那场运动中,恶贯满盈,坏事做尽的人,并非啸聚山林的土匪,也不是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政治明星,更不是国民党的遗老遗少,里通外国的两面派文人,而是乳臭未干的正在读书的孩子们!

这些孩子大部分正上高中,大的一般年龄都在十八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他们本来都在读书的好时光,为什么要走出校园,参与政治,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你难道真的不晓得吗?
中国抗战时期,大学生走出校园,风餐露宿跑到南京向蒋介石请愿,要求政府抗日。难道他们不想坐在教室里读书吗?他们不知道其中蕴藏着伤害和危险吗?
上溯到“五四远动”时期,学生走上街头,高喊革命口号,烧毁汉奸的住宅,痛打和帝国主义签订卖国条约的卖国贼,他们都是暴民吗?都是这位”作家“眼里的坏人吗?
100年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刘和珍、杨德群等一群青年学生,听说北洋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卖国“二十条”,义愤填膺,迎着段政府黑洞洞的枪口,走上街头,最后惨死在段政府的枪弹之下。
著名作家路遥先生,原名王卫东,在那场运动时期,正好上中学,是当地有名的红卫兵“造反派”。读过他的长篇小说,感觉当代作家还有谁能和路遥一比高下?这位自诩为“作家”的人,是否可以跑到他的塑像前数落一通?
中国科学院有数十位院士,是当年的工农兵学员,也参加了那场运动,他们没有因为高考中断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而是为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屡建奇功。你要不要跑到中国科学院再絮絮叨叨骂一通?
中国有一句俗话,很有哲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环境可以改变一种事物的特性。君不见,十八大以来,各大监狱关押的数十万的贪腐分子,他们是怎样从一个有革命信仰的干部变成犯罪分子的?
这些“坏老人”变坏的原因,这位“作家”真的不知道吗?
中国的知识分子,曾经受到了数千年优秀中华文化的滋润和革命信仰的教育,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的人蜕变成帝国主义颠覆祖国的马前卒和急先锋?这些人变坏也是“文革”之恶吗?
八九十年代,一些人勾结保护伞,欺行霸市,欺压百姓,滋生事端,黑社会泛滥,这些人之坏也是“文革”造成的吗?
不可讳言,学生年轻气盛,头脑容易发热,做事容易过激,在特定场合做一些过激的事情,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真的触犯的刑律,他们中很多人也会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是事实。

可是,一个能当编辑,能写几本书,敢于在大庭广众面前自称“作家”的人绝非凡夫俗子,绝非田夫野老,我想破脑袋也想不通,一个知识分子,竟然能“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我倒是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这位作家:无视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担当,无视在民族生死关头扶大厦于将倾的伟人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无视前三十年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奠定中国未来发展雄厚基础的历史功绩的人,在中国是好人还是坏人?
一个心里只有个人恩怨,只有个人得失,没有家国情怀,情感偏激,思想顽固,日日狂吠,夜夜咬牙切齿,这样一直坚持到老没有一丝改变的人是不是更坏?
这样的坏人,又是谁造就的呢?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