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字之差,命运之别
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老一辈总念叨着“国营厂”,而今天我们却只看到“国有企业”;为什么当年国营食堂、国营商店、国营医院、国营煤矿、国营纺织厂是工人们的归属,而今天的“国企”却像是官僚和资本的乐园。
这一切的核心问题,其实就在这两个字的差别上——“国营”与“国有”。
你以为这只是表述不同?不,这关系到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劳动者的地位、政权的归属、阶级的关系,甚至决定了中国到底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掉头投进资本主义怀抱。
在马列毛主义的逻辑中,这种区分不是语义学,是国家阶级性质的判断工具。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搞懂:
01|“国营”的社会主义根本逻辑: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
“国营”这两个字的根,扎在毛主席那个时代的土壤里。它的基本含义是:
国家经营的企业,由国家——也就是代表全体人民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进行统一计划、管理与分配,其所有权、管理权和收益权都归劳动人民集体所有。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工人不是“雇员”,而是主人。
企业是工人阶级的阵地,不是资本积累的工具
管理层不是“老板”,而是受群众监督的干部
利润不是用于官僚消费和资本扩张,而是回到公共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中
在这个制度下,“国营”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与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就对应了马列主义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判断:
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掌握主要生产资料,实现计划经济,逐步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里明确讲过:“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就是商品经济。”——这不是抽象的词,而是生死线,是阶级阵营的分水岭。
02|“国有”的资本主义变种:企业归国家,国家不归人民
“国有企业”这个概念听起来很红,其实很灰。它的逻辑是:
生产资料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这个国家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官僚国家,不再是毛主席时代“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出现了悖论:
企业归“国家”,但不归劳动人民
管理层是享有特权的官僚阶层
工人地位和私企一样:可被裁、被压榨、没有参与权
甚至更严重的是,这些“国有企业”成了官僚-资本联盟的提款机。管理层年薪百万、享有特殊医疗、子女出国留学,而工人被当作“可优化成本”处理,福利、保障、住房一样一样地砍。
这正如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所批判的那种“披着社会主义皮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
毛主席早就预言过这种局面:“一部分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还美其名曰‘国家所有’。这种国家,不是人民的国家,而是新资产阶级的国家。”
03|“国营”强调的是政治方向,“国有”掩盖的是阶级本质
很多人分不清“国营”和“国有”的区别,是因为我们被长时间灌输了一种“国家企业都是社会主义”的幻觉。
但真正的关键,不是所有权归谁,而是归谁代表谁?
是代表劳动人民?还是代表官僚资本?
是为了服务群众?还是为了追逐利润?
毛主席说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会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最大的资产阶级,就是党内的走资派。”
“国有企业”的问题就在于它背后的国家机器已经异化为剥削工具,脱离了群众,甚至压迫群众。
所以,不能只看“国有”这个词,而要看它的运作逻辑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方向。
如果企业的本质是剥削工人、压榨人民,那它再“国有”也是资本主义企业。
04|毛时代的“国营企业”如何运行?是如何保障工人地位的?
很多年轻人对毛时代的“国营”概念陌生,但只要你去问问家里的长辈,他们会告诉你:
“进国营厂,那是有保障的铁饭碗!”
“工人代表可以监督领导,出了问题还可以向上级检举”
“分房子、看病不要钱、子女上学国家包、退休有养老金”
这不是“养懒人”,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回报机制。劳动者付出劳动,国家保障基本生活,让他们专心搞建设,不必担心明天有没有饭吃。
而这种机制的保障,靠的是无产阶级专政。靠的是干部和群众“一块干、一块吃”的制度设计。
这和今天“国有企业”的老板年薪百万、底层工人拿最低工资完全是两个制度,两个世界。
05|我们要的不是“国有资本壮大”,而是“人民掌握国家命运”
今天很多人鼓吹要“做大做强国企”,但他们说的“国企”,本质是资本逻辑下的“国家资本公司”——说白了,就是用国家信用为官僚资本护航。
我们左派要问的是:做大做强之后,归谁?为谁?靠谁?
毛主席说:“国家不是抽象的,国家是阶级的工具。”如果国家机器已经站在资本一边,那所谓“国有企业”就只是被资本披上了红色外衣的巨兽罢了。
真正的“国营”是要回到:
工人群众参与管理、监督企业运行
企业收入服务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计划经济取代资本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
那才是社会主义的路,才是我们要走的“国营”道路。
结语:从一字之差,看穿整个制度的真相
今天,中国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国有企业”,而在于国有是不是人民的国有、企业是不是人民的企业。
你可以挂着“国有”招牌,但如果内部全是官僚资本运行逻辑,那它就是带有国家垄断色彩的资本主义企业。
马列毛主义告诉我们:判断一切制度、结构、政策,不是看表面名词,而是看它服务于哪个阶级,体现了什么关系。
所以,“国营”与“国有”的一字之差,其实就是从人民当家作主到资本借壳上市的巨大跃变。
回到毛主席的话:“什么叫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劳动人民掌握政权,掌握经济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