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点俗,希望读者多原谅,我们直接言归正传。我们是文科生,不懂得人工智能的技术,所以对这个事儿关注的比较晚,结果最近通过和人交往,了解到现在各个地方人工智能产品投入市场很迅速,而且对传统就业形势的冲击也很快凸现出来,所以就开始思考这个事儿。
这些年我们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政府提供政策环境、企业探索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为政府直接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意见,领导企业实施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转变。这一转变的直接提现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而人工智能就是目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
人工智能本质就是让产品具有更大的自动化活动能力,其实这是人类生产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人类开始生存的第一天,采集第一块食物开始,就是通过思维支配肢体改造自然界。而工具的产生,则是人类把自然界的一部分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为固定的形态,以之为桥梁进一步和自然界斗争。之后经过农耕文明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创造的工具生产效率日新月异,生产力极大提升,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人认识自然界并把这种认识的精神成果不断赋予自然界的结果。
人工智能的产生,是这种过程的一个质变,因为之前所有的工具,从钻木取火到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继续,本质上总是要人的意识通过肢体这个媒介或者说环节来支配工具,再把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但是人工智能,他的飞跃性在于人类直接把意识赋予自然界的一部分,让他具有自主记忆和学习、以及根据这种学习成果有计划进行实践即物质生产的能力。
其实计算机的产生就已经使人类具备了把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成果高效率储存体现在客观物质上的能力,而人工智能则是在此基础上对这种技术化的认知成果加以运用,顺便说一句,这个现象本身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对意识是物质运动的高级机能这个观点的正确,不知道为什么很少看到有人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人工智能具有自主活动能力之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就是信息的交流而不再需要肢体,这样就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类似于古代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过雇佣他人,以对被雇佣者的交往实践取代自身的生产实践,人工智能就是把人对物质的支配转变为人和工具的交往实践。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大家担心人工智能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一是担心人工智能会不受控制威胁人类,二是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类造成大规模失业。我们来逐条进行分析。
有很多人爱看王东岳的演讲视频,王东岳有个说法,他说越简单的东西生存度越高,越复杂的生存度越低。这个事儿学过辩证法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事物是从低级状态以不断升高的速度向高级状态演变的,所以生存度低是发展到更高状态而不是毁灭,王东岳的思维过于静态了。我提王东岳就是想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要通过走向更高阶段来解决,而不是向那帮哲学家一样走向悲观主义。
先说人工智能不受人类控制这个问题,人类发明一个东西,结果这个东西反过来会伤害人类,这种现象,用马克思的话说,叫技术异化。技术异化不是有了人工智能才产生的,当人类在刀耕火种时期就有了,刀能割东西也能割伤人,火会烧熟食物也会烧伤人,当然还有汽车的发明造成车祸,这就是技术异化。所以技术异化是不断存在的,但是从历史经验看,人类总是能解决技术异化,虽然现在常有火灾和车祸,但是这已经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灾难了,所以人工智能的问题,也应该可以得到解决。
第二个问题,就是人工职能对就业的威胁,这个事儿现在已经出现了,我认为,必须改掉脱离实践闭门造车的学风,所以具体的现象还要进一步观察。但是呢有两点理论问题咱们先谈一下。
首先技术的进步前期可能会造成失业,但是后期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煤矿自动化导致了工人失业,但后来煤发电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不必太悲观。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社会保障确保环境稳定。另外人工智能的推广会降低生产成本,也可能使得社会物质生活资料不断丰富,使物品价格降低,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另外有一个人们长期忽略的问题,就是在市场经济下,没有工作就无法生存,使得人们忘记了,在我们这个历史时期,有大量的文明成果,由于人们长期从事劳动没有时间接触而无法得到普及。比如几百年过去,古典的思想艺术、先进的文化创作,对于基层劳动者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 同时长期的工作也限制了人的自然生命活动。这限制了人们道德素质、自然寿命的发展。
所以人工智能缩小劳动时间之后,人们可能才有机会从事更重要的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现在的社会健康问题、道德利益问题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我们还是要在充分估计挑战和风险的基础上,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
2024年8月9日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