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国安法”落地后,犹如定海神针,让香港的繁荣稳定有了可靠保障。
今年3月,《基本法》第23条立法也已落实。
那些乱港曱甴尽作鸟兽散,但也有它们的同伙继续留了下来,所谓“香港记者协会”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金童玉女(阿猫阿狗)就是“香港记协”的领导层,这是他们6月22日的换届合影。而他们的主子都在境外,要不纽约、要不伦敦。
中间穿黑衣粉裤的女子叫郑嘉如(Selina Cheng),32岁,中国香港籍,美国WSJ《华尔街日报》在编记者,新出炉的“香港记协”主席。
可就在她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她的主人却突然飞起一脚将她踢开。
然后,她开始咬自己的主人。
她那委屈、愤怒、绝望、欲哭无泪、肝肠寸断、憋到内伤的样子,让我看了好难过(哈哈哈哈哈哈……)
这事很多内地和香港的网友都看不大明白,因为她对WSJ是非常忠诚的,而她又是WSJ力捧的人,怎么就突然狗咬狗了?
起初我也看不大明白,花了点时间才大致了解了事情原委,毕竟,这些魑魅魍魉的做事风格真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狗咬狗事件的过程:
先说说“香港记者协会”(HKJA)是个什么玩意?
该协会成立于1968年,当时,香港正在掀起红色浪潮,英国人为了控制香港舆论,就授意成立了HKJA,对外声称是民间组织,属于专业技术协会类别。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HKJA跟其它专业技术协会一样留存了下来。
但“专业技术”、“民间组织”只是它的外衣,实际上它是英美舆论机器的一部分。
没过几年,这个“民间组织”机构就迅速扩大,它的下面有:
执行委员会
操守委员会
中国关注小组
国际关系小组
新闻自由小组
会员培训小组
福利小组
维权小组
刊物小组
……
要维持这样一个机构的运转,需要多少钱?
但钱的问题不需要它们考虑,因为有境外金主在发狗粮,“优秀记者”每年还有机会到欧美接受“专业训练”。
HKJA在香港的任务就是编写或录制一些明里暗里反华仇中的文宣作品,制造仇恨,撕裂社会。把年轻人往沟里带,让他们产生“接受被殖民的心理”。
2019年的“黑暴事件”,HKJA当然“功不可没”。
真正记者身上带的是摄影机、照相机、话语、录音笔……
“香港记协”的“记者”出门带的是斧头、球棒、油漆、喷漆……
很多香港网友都渐渐看穿了HKJA这帮“记者”的真面目,HKJA跳得越高,就暴露得越彻底,乱港分子注定失败。
HKJA见事不妙,不得不消停下来,蛰伏以待。
6月22-24日,“香港记者协会”更换了领导层,但《大公文汇报》等媒体发现了HKJA的诡异之处。
这是一份怎样的名单?
香港本地主流媒体的几乎一个也没有,“记协”主席郑嘉如是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副主席梁耀聪为“自由记者”;
10名理事中,除梁祖饶一人算是本地记者外,其余全是为美国或英国媒体效力的“记者”。
HKJA会员当中真正的新闻从业者不到香港业界10%,里面有许多人与新闻工作完全无关,而他们竟敢宣称代表香港新闻界,要行使“第四权”。
郑嘉如“新官上任”,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毒苹果等乱港毒媒翻案洗白。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对HKJA公开提出质疑,批评其背后的组织是曾经被揭露收了美国的钱,是在香港主力从事政治活动的。
邓炳强还说:(名单)最初看起来,我还以为是外国记者协会。
郑嘉如其实就是这帮人的“包工头”,但没想到她主子的铁拳却突然砸到了她的头上。
7月17日上午,《华尔街日报》国际新闻版主编戈登·费尔克拉夫,从伦敦飞到香港,叫来郑嘉如,当面宣布了对她的解雇决定,理由是她的工作职位已被削减。
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不允许她解释。
宣旨太监走后,下午5点半左右,郑嘉如收拾好个人物品,神情木讷地提着手袋,背着行李包,离开了《华尔街日报》位于中环广场的办公室。
她说自己很“深感震惊”,要召开记者会向老板讨回公道。
《华尔街日报》解雇她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职位削减”。
WSJ的逻辑很古怪:
西方正在不断制造诋毁香港失去了“言论自由”的舆论,而“香港记协”的存在又证明香港存在言论自由。
《华尔街日报》作为西方媒体“航母”之一,它必须坚持诋毁香港这个大方向。
所以,郑嘉如不能参加“香港记协”主席选举,否则,WSJ就违反了这个大方向。
但郑嘉如出于个人利益算计,想给主子来个霸王硬上弓,那些不明内幕的小弟已经被她搞定,因为她顶着WSJ在编记者的招牌。111张有效票当中,有100确定要投给她。
能跟她竞争的只有BBC记者Danny,但Danny的“大局观”比她高,他服从BBC安排,不参选主席。
6月24日,他当选理事后,就立刻宣布辞职(参选人没有退出机制,只能辞职)
郑嘉如想得很美,只要将生米煮成熟饭,那么,WSJ就只能维护她,承认她“包工头”的身份。
HKJA主席可不是“出风头,戴光环”那么简单,它还管理着狗粮。
要是能干个两三年,在香港买套豪宅不是梦。
但她的主子就是这么狠,宁可撕破脸,也要废了她。
所以,她在一哭二闹三上吊,将之前WSJ阻止她参加竞选的内幕抖了出来。
但《华尔街日报》出版方回应称:它们不会对内部人事问题发表评论。态度冷淡之极。
郑嘉如,因为在香港为美国人服务到位,2022年被WSJ吸收为正式记者。她的主要火力攻击点是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
当西方媒体要捧她的时候,她就活在光环之中,什么“中国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报导者”、什么“无所畏惧的独立女性记者”……
真想当“独立记者”吗?你跟美国主子大方向稍有不同,就直接让你滚蛋。
可悲的是,郑嘉如虽然被主子踢了,却还不忘咬自己的国家一口。
她昨天说,《华尔街日报》是因为恐惧几千公里外的中国,才让她失业的。
而最可笑的是,她在维权时,竟然求助于香港《基本法》
是的,就是被它们没完没了攻击的香港《基本法》
因为根据香港法例,雇主不可因雇员参与职工会的活动而解雇雇员,否则,可被检控,最高可被罚款10万港币。她现在说“记协”是职工会了。
美国人因诋毁香港没有“言论自由”而阻止她加入乱港的“香港记者协会”;而她在控诉不公时,则求助于香港《基本法》。
这两件事的荒谬程度,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围。
这是怎样一群精神病才能干出来?
不过,这也不奇怪,像WSJ、BBC、《纽约时报》、加拿大《环球邮报》等西方媒体联盟,它们很多高层都有“五眼联盟”的情报组织背景,干得尽是些偷鸡摸狗的事。
当乱港的土壤不断地被铲除时,它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见势不妙,WSJ在5月份就已解雇了两名编辑和四名记者,西方媒体“航母”准备撤退到新加坡。
郑嘉如因为没有被裁员,她就觉得主子需要她。
但她在西方主子眼中算得了什么?WSJ的一张卫生纸而已,她和“香港记协”那帮人皆是如此。
它们还整天说什么“拥抱西方文明”的鬼话,拥抱?它也配!它只是工具而已。郑嘉如这类人的价值只不过是背叛和诋毁自己的国家罢了。
其实,她要是识相的话,就别再闹下去,到此为止,重新做人。
否则,她可能真的会“被上吊”。
郑嘉如的下场就是“带路党”的必然下场。
毕竟,谁也不会对一张卫生纸产生感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