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陈锡文的文章——《演变‘四项基本制度’农村发展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以下简称《陈文》),我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想。
《陈文》的四项基本制度是:基本产权制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组织制度(支部领导下的村社共同体制度),基本经营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内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制度),基本治理制度(支部领导下的以集体经济 为支撑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先不论这四项基本制度好与不好,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集体都散了,还有集体经济吗?没有集体经济,这四项基本制度能实现吗?
我这篇文章只谈基本经营制度问题,表达我的不同看法和感想,欢迎《陈文》作者和广大读者批驳。我生活在农村,从1966年——1978年生活、劳动在生产队,对生产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认识到,毛主席的合作化、集体化是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其理性认识是:1,合作化、集体化是培养农民集体主义思想的大学校。农民没有集体主义思想绝对实现不了社会主义,这还用论证吗?不在集体劳动中能培养农民的集体主义思想吗?这也用不着论证。在生产队,社员由缺乏集体主义思想到逐渐有了集体主义思想,这个变化非常大非常明显,我感受最深。2.组织起来,才能改天换地、顶天立地,改革伊始,改革派首先一脚踢散了集体,农民由集体又变成一盘散沙。有些天天喊社会主义的人,罔顾中国为什么受列强欺负的事实,罔顾毛主席的至理名言——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把几亿农民拆成一盘散沙,这是严重的错误,至今不但没有人反思,反而仍然坚持错误,这是一个马克主义者应有的态度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是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了、团结起来了,像一只雄狮屹立在世界的东方。3、基本经营制度的要害是分田单干。自上世纪60年代就掀起了一股“包产到户”的逆流,只是在毛主席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打退了这股逆流。毛主席为什么坚决反对“包产到户,就是 因为毛主席一眼就看出”包产到户”就是“分田单干”,“分田单干”,就是拆合作化的台、拆集体化的台。毛主席允许“包工到户”,在夏季连阴雨,地里草无法锄尽的时候,生产队就把草多的地分给社员,我就分到过这样的地,“包工到户”对合作化、集体化毫无损伤。改革开放后,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就是“包产到户吗?”包产到户'不就是“分田单干”吗 ?有些人不知道历史和实际情况,就跟风随大流,不知道“联产承包”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反映。穿了一件马甲,就不识卢山的真面目了。在这里我给不知道农村历史情况的人讲一点“联产承包”的知识,读者知道过去缴公粮、卖余粮的数量是怎么定下来的吗?据我所知,乡里来人到村里来定亩产量,我村支书挺先进把亩产量报了个挺高。好,就按你报的这个亩产量给你摊派公粮数和卖余粮数。我村一个队的公粮数比邻村北尧城整个村子的公粮都多。为什么?北尧城的支书报产量的时候说,我们的地都是盐碱地,打二五眼的粮食,一亩地就是一二百斤。好,就按一百五定了。我们村每亩五百斤。我们送公粮过他们村,社员们惊奇地问:“你们村怎么这么多公粮啊?””
”我们村?这是一个队的,还有七个队哩。”那时候,才是实实在在地联产承包哩,现在不交缴公粮了,你承包的什么?还天天张口闭口地“联产承包”哩,还当一项基本制度论说呢。
马克思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国企变私企,集体经济变小农经济,人们的意识必然随之改变,人们的思想必然随之改变。这是有眼就会看到的社会现实。四十多年了,广大的老弱残兵的农民们支撑着“三农”这个架子还没有塌掉,他们看不到什么希望,他们不想在他们这一辈子能搬掉压在他们头上的新“三座大山”。
善良的、通情达理的中国农民,他们先辈跟着共产党、毛主席打日本、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作出了最大的贡献和牺牲,他们这一辈的老人和他们的先辈,为了祖国的工业化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地改变农村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可歌可泣,然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中国成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祖国富强了,广大的农民(和中国老百姓)还被新的“三座大山”压得毫无生气,共产党对得起农民们吗? 广大的农民在残酷的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必然觉悟起来,一年比一年掀起的“毛泽东热”就是明证。然而,像《陈文》作者一样的农村政策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谈论“三农”问题却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撇得一干二净,把合作化、集体化撇得一干二净,把自己的那一套通过小农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坚持到黄河才死心,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信仰社会主义的共产党人应有的正确态度吗?
2024年2月24日
【文/吴尚达,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