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上,有一位叫做自若葡萄的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劳动者能不能不通过‘资本’之下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这是个关键问题!‘劳动者’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产品)他就能一点一点地富裕起来,甚至可能成为‘有产阶级’(即资本家),然后才有可能去剥削‘剩余价值’”!
在这里,这位网友实质上提出了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问题。
劳动者能不能不通过资本创造价值?来满足自己富裕的要求呢?
回答是非常肯定的。
对于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实际上已经作了明确的表达: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第39页,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49年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用两句话简洁地说明了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和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
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可以理解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或者理解为劳动阶级的社会。活的劳动是指生产劳动,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指生产资料。
在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劳动者只是满足资产增殖要求的手段而已,它与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作用相类似。其生产目的就是资产增殖一一即获取剩余价值。以资产者为主的生产方式,也叫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而资产者获取剩余价值的资产称为资本。因此,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也叫做资本的生产方式。资本的生产方式有两个基本类别:由资产者个体经营的资本生产方式叫做资本家独资经营的生产方式;由多个资产者合资经营的资本生产方式叫做合伙经营方式或股份制生产方式。
在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中,则刚好相反,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只是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的手段而已。在这里的生产目的是劳动者受益一一即获取消费价值。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也叫做消费价值生产方式。而劳动者获取消费价值的劳动投入能力称为工本。因此,以劳动者为主的生产方式也叫工本的生产方式。与资产者为主的生产方式相类似,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也可以区分为两类,由单个或家庭劳动者经营的生产方式叫个体经营方式,例如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包干户;由多个劳动者合作劳动、集体经营的生产方式叫做集体生产方式,例如改革之前的生产队。
同样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与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的区别:
1,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资产者用自己的资产来承担经营责任,其特征表现为资产价值量的盈亏变化;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来承担经营责任,其特征表现为劳动收入的多少、有无变化;
2,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一个生产资料实体:其必要前提是优先固定劳动力的价值,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资产价值量的盈亏变化,这种变化促使资本家或股东来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一个生产劳动实体,它的必要前提是优先补偿生产资料价值的消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劳动收入的波动,这种波动促使员工通过相应体制来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适用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的基本制度是产权制度一一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制度;相反,适合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的基本制度是劳权制度一一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制度。
4,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其目的是追求资产价值的增长,它的运行和发展服从于剩余价值规律,服从于资产能否不断增殖的核心要求;而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其目的是满足劳动者自我增长的需要,它的运行和发展服从于消费价值规律。因此,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增长,表现为财富的增长程度;而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增长,表现为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什么在人民公社时期一对农村夫妇可以抚养三、四、五个孩子,而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即使夫妇两个打工也不敢或不愿生二胎呢?区别即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一切以资产或财富的增长为目标,而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一切以满足人的消费需要为目标。剩余价值规律和消费价值规律区别决定着生产方式和经济体制的一切重大区别。
5,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在多个资产者合资经营的情况下实行按资分配,按资分配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相互作用形成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作用机制;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在多个劳动者合作劳动的情况下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价值规律的相互作用形成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的作用机制。
6,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的企业,股东们以投入企业资产的多少来说话,其权利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权,即凭借投入的资产价值量参与企业管理和分配的权利;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的企业,员工们以投入企业劳动量的多少来说话,其权利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即凭借投入的劳动量参与企业管理和分配的权利。在股份制企业,股东的占股比,就是量化的资本,也是产权清晰的体现;在工分制企业,社员的工分比,就是量化的工本,也是劳权分明的体现。
劳动者如何不通过资本而创造价值?华为事实上用它的成长过程和经营行为做出了典型的回答。在这里,关键的是劳动者自己要有主体意识,要有自主经营的观念,要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要有协作共赢的共识!
在现实世界,充斥人们头脑的是雇佣劳动者的被动心态,大多数劳动者缺乏劳动所有者的自主意识和协作观念。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华西人、周家庄人、南街人等单位都有作为劳动所有者的自觉与醒悟,从而坚持了体现劳动者利益要求的劳权经营的道路,而且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劳动者能不能不通过资本创造价值?走向富裕?
这在政策上没有任何障碍。国家鼓励创业,并没有指定你一定要走资本经营的道路,你完全可以采用工本经营方式,通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集体生产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利益要求。
在实践中,那些实现了共同富裕的集体组织和按劳分配企业用他们的实践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在理论上,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的劳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即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在制度构建上与产权企业是不同的。因此,在创建劳权企业时,也需要有与创建产权企业不同的思路和做法。在这里的核心区别在于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要求,使薪酬制度能够全面地反映每个人的劳动差别,并在成果分配上体现出来。在这方面,华为的分配体制和做法是值得效法和参靠的。
在目前的世道中,一个“人人为主体、按业绩付酬”的企业,可能比传统的产权企业更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成功!
当然,走工本经营的道路,按照劳权思路创建企业,需要有新的企业观念、制度观念和经营观念,需要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