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柳传志柳先生的四个改变

2022-09-20 08:17:12  来源: 乌有之乡   作者:东边四号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主题词:柳先生的四个改变——

  改变联想开创历史

  改变联想发展方略

  改变联想企业性质

  改变联想企业国籍

  柳传志,大手腕。对于联想,他进行了四大改变:一是改变联想开创历史,二是改变联想企业性质,三是改变联想发展方略,四是改变联想企业国籍。

  柳传志的四个改变一到位,此联想就非当初的那个联想了,就门庭大变了,门庭全变了!

  先说其一:改变联想开创历史。就是把联想由中科院计算所开创改变为由柳传志创办。

  对此,猪九诫先生2019年6月4日文有介绍——

  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1984年柳传志从中科院借来20万元,带着计算机所的10名技术人员创办了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是为联想公司的前身。柳传志也因此被称为中国IT产业的教父。其实不然。联想的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投资创办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4年11月成立,由所长曾茂朝任董事长,业务处长王树和任总经理,原八室副主任张祖祥和六室技术人员柳传志任副总经理。1984年12月中科院副研究员倪光南带联想式汉卡加入公司,出任总工程师。该公司是一家地道的国有公司。

  上述关于联想开创史的说法有当事人所言为证。联想公司首任总经理王树和在2009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联想的创办并不是某某人跳到商海里面去,打拼出了一个新天地,而是计算所科研人员创办的。联想首任总工程师倪光南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联想的前身是1984年底成立的计算所公司,它是中科院计算所创办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叫“创始人”。

  改变过程——

  1986年,柳传志当上计算所公司总经理后,开始逐步淡化计算所在联想创办中的作用,开始宣扬“11人”的说法。1988年,柳传志在计算所公司的简介中加入了这样一段话: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由20万元的创办费发展到八七年经营额七千万元;由十一人起家发展为拥有二百二十多人的高科技开发经营队伍。1996年联想的公司手册中,“11人”开始直接顶替“计算所”创办者的地位,联想集团变成“由中科院计算所11个科技人员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创办而成”。2009年,面对中关村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众多领导和群众,柳传志更是直接表示:“20年前,我走出研究所,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一间20平米大的传达室创办了联想。”

  改变结果——联想创始人由中科院计算所改变为柳传志。

  其二:改变联想发展方略,即变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办高科技企业的方略为走“贸工”之路。

  对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我们从,它的挂牌名称为“新技术发展公司”,创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创办人员为中科院计算所科研人员,这三者来看,它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创办公司的是计算所11个“科技人员”,而非后勤人员,如果说不是办科技公司,而主要是为了做生意赚钱,后勤人员肯定更为合适。更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公司成立后,很快就请当时中国科学院顶级计算机专家倪光南来加盟,并委任他为总工程师,其目的也正是要以计算机为依托办科技公司。

  我们再从它前十年的营业活动,也可以看出联想的初衷是要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倪光南将“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带入计算所公司,创造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1985年,公司生产出第一款具有联想功能的汉卡产品联想式汉卡,联想这一品牌名称由此而来。1987年,联想成功推出联想式汉卡。1988年,联想式汉卡荣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0年,首台联想微机投放市场。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电脑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联想系列微机通过鉴定和国家“火炬计划”验收。1992年,联想推出家用电脑概念,联想1+1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1993年,联想进入“奔腾”时代,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1994年,联想微机部正式成立。94年前后,倪光南奔波于上海,香港等地,广揽人才,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

  综上所述,联想集团的开办初衷和发展前景是办成一家高科技公司。

  然而联想集团却与国人期望南辕北辙,更是置倪光南等的心血于不顾,来了个中途转向。

  改变过程——

  1994年前后,倪光南奔波于上海,香港等地,广揽人才,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他对这项被称为“中国芯”的工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柳传志那里,得到的结果竟然是“不”。原来,在柳传志头脑中已经改变了联想的发展方略,因而倪光南与柳传志在发展方略路线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倪光南认为,联想应该对标英特尔“芯片”技术,希望全力开展“中国芯”工程,走技术路线;而柳传志则认为,联想应该发挥制造成本优势,芯片、操作系统造不如买。二人当年的发展方略路线之争,后来被认为是代表了中国企业“技工贸”与“贸工技”两条路线的争斗。这场争斗以柳传志胜出告终。1995年倪光南被解除联想总工和董事职务,联想的程控交换机、ASIC芯片等项目纷纷中止,一大批科技人员也纷纷离去。从此,柳传志带领联想大转弯的走上了“贸工”之路。

  改变结果——

  联想作为电脑巨头,却没有自己的系统,也不自研芯片等硬件,在国内主要是完成产品的组装,这让联想一直被认为是“组装厂”。有人讲得更直接,说作为一家供应链下游的终端企业,联想的操作系统是美国的、CPU是美国的、显卡是美国的,被讥笑其“整台机器大概只有风扇这样的东西属于自己”。

  研发投入低。联想宣称是全球领先的ICT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约3%,远低于科创板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强度(2020年的平均数为12.03%,中位数为9.44%),也低于整个A股的同行业水准(2020年,A股计算机与通信两个行业的平均研发占比也达到了9.05%与5.81%)。至于与科创板同行业可比公司(C39行业企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更是没什么去比。故此,2021年,联想集团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被终止审核。

  几点辩证——

  ①柳传志为什么改变初衷变方略?

  别的不好说,但表明柳传志的思想已经由为国家、为计算所做点事,变化为为股东们、高管们也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以为多挣点眼前能看到的钱为高。

  ②联想摈弃了倪光南想走的“技工贸”,走向了何方?

  人们说柳传志主导的联想摈弃倪光南后走的是“贸工技”,其实不然。从联想后来的表现看,它是从此走上了“贸工”之路,而非“贸工技”,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技”。不然,联想集团怎么会沦为电脑“软件结合硬件的组装”厂呢?怎么连在科创板上市的资格都没有呢?

  ③不走“贸工”之路,联想就“没有存活的前提”了?

  说不走“贸工”之路,联想就“没有存活的前提”,这是后来的辩解、掩饰之词,也是伪命题。1994—1995年的联想存在“存活”的问题吗?否。查看联想历史,根本不是这样。相反的,据倪光南讲,1994年左右,联想进入通讯领域,品牌、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条件比华为优越多了;第二台程控交换机卖出去后,就可以把开发费用赚回来。

  ④柳传志“成功了”?

  有说“后来的实践证明柳传志成功了”。柳传志成功了吗?从高管们口袋里的钱满满的来说,是成功了;但是从大格局讲,从长远观看,柳传志并没有成功,而应该说是失败的,1991年联想在中国科创板上市铩羽就说明了这一点,当前的形势更是说明了这一点。其实,柳传志当年只要从高管们的高薪中分一点钱出来,从其他方面挤一点钱出来,让倪光南在已有的坚实基础上坚持下来,在美国还没大力打压中国之时,闷着头搞,也“偷”学一点,或许就搞出些名堂来了。掌握核心技术,不说全部,至少部分,即使是一小部分,那也是成功。又假设之前的92年,柳传志把借给港商负债持股的钱,拿来投入科研搞芯,那可能成效会更大。如果真能那样,柳传志就真成功了。可是没有“如果”,柳传志走的是反向,结果和华为、阿里、格力、海尔甚而小米等许多公司相比,联想集团都不能算成功者。搞得企业几乎没有核心技术,在科创板上市连资格都没有,还能言所选之路为“成功”?

  其三:改变联想企业性质。就是把联想由国有企业改变为民运企业即私企。

  联想集团的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创办并主管,投资20万元。是百分之百国有企业。1989年11月14日,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北京联想),由中科院主管。其间,虽有88年的柳传志搞“合资”,成立“香港联想”,但母公司北京联想仍是纯国有企业,且至2001年,北京联想100%的股份属于国家,由中科院计算所代持。中科院给联想公司投资合计为130万元,据行家推算,相当于2016年的3.3亿元。但经过柳传志多番改制操作,至2009年,联想终于变成一家彻头彻尾的民运企业,即私企。

  改变过程——

  ·1988年柳传志主导搞“合资”。中科院计算所公司(之后的北京联想)联合在香港注册的中国技术转让公司(“技转公司”)与港方导远公司(吕谭平等四港商)成立合资公司——“香港联想”。为照顾缺乏资金的港方,“香港联想”注册资金只有90万港元。其中联想集团投入30万、技转公司投入30万,北京联想、香港技转公司(国办企业)合占股67%,港商占33%。香港联想的业务主要依靠北京联想在国内的保底市场和技转公司的巨额贷款。这是柳传志搞“民运化”的第一步操作。这次操作,香港联想虽然已是国有民营三分天下,但仍是国有以67%绝对控股。

  ·1992年,柳传志主导搞“增资”。上市前的1992年10月15日北京联想投入9890万港币(约1270万美元),吕谭平等导远四位外商投入10万港币进行增资扩股。香港联想总共发行的6.75亿股中,北京联想得2.618亿股,四位外商得2.08亿股。四位外商只投入10万港币为何能得到2.08亿股?原来,联想增资的9890万港元有4300万(552万美元)借给了港商,让其得以负债持股。(如此怪事在此不讨论。)这次增资扩股后三家股份分别是:北京联想53.3%,导远43.3%,技转公司3.3%。柳传志主导的这次“增资扩股”,股权改造,由于受当时国家政策的约束,北京联想仍然控股。但上市前的香港联想已经成为了一家小半私有化的企业。

  ·1994年主导搞“上市”。94年香港联想正式挂牌上市,总共发行了6.75亿股,北京联想、导远公司和技转公司一共持股4.848亿股,其中技转公司的股份被稀释到0.15亿股。经过此次公开上市的稀释后,北京联想持有的香港联想股份仅剩下38.785%,技转公司股份更是只有不足3%,而吕谭平等四名港商和散户投资人等民营资本一起构成了香港联想股东的大头。这次操作,柳传志顺利实现了让香港联想从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到民营企业的转变。

  ·1997年柳传志再搞“整合”。1995年倪光南下台之后,香港联想被吕谭平等人完全掌控了经营大权,结果连续两个年度亏损达2.45亿港元。1996年8月16日,香港联想的股价最低跌到了0.29港元,此时的香港联想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而当时的北京联想,却使联想微机登上了亚太第一的宝座。

  1997年,柳传志将北京联想的良性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注入香港联想,保住了联想的民营股权。但也因此,北京联想大反转,实质上已经沦为空壳,真金白银和无形资产都流入了香港联想。借着这次“整合”,香港联想成为了联想PC业务的经营实体,其股价也因此一飞冲天,从1996年的0.3港元/股飞涨至2000年的70港元/股。

  经过这次大“整合”,柳传志成功将北京联想的主要业务拆分至香港上市,并让民营资本终于占了整个联想的大头。1998年整合完毕,成立“联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上市公司”),联想集团开始正式走上历史舞台。而原本如日中天的北京联想名曰“控股”,实则成了联想集团的子公司。据联想官网资料显示,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联想控股(北京联想)对联想集团的持股比例已经低至29.1%。

  (补充点题外话:1997年“整合”后,吕谭平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虽然被迫辞去了在香港联想的职务,却成了名符其实、坐享其成的股东。刘韧写的《知识英雄2.0》一书中,如此报导这位港商:“吕谭平离开联想的时候,卖了两、三千万股联想的股票,还柳传志借给他的钱。另外,除了新开的创业投资公司急需用钱外,吕谭平一直没有卖自己手中的联想股票。所以,吕谭平手中一直持有七千万股联想股票,按现在的市值三十五亿港币”。书中还写道,吕谭平不仅有豪宅、名车,还有价值二千万元的游艇,真可谓亿万身价。照此推算,其他三位港商或者在吕谭平之上,或者在其下,也该是亿万巨富。总之,柳总用国有资产给外商准备的必胜客“洋馅饼”,十辈子也吃不完。)

  ·柳传志对北京联想(北京控股)“改制”。

  作为联想集团当初的母公司——北京联想(联想控股),虽一度被无理掏空、弱化,但并未消沉,仍在顽强奋斗,不断发展;且至2001年,100%的股份属于国家,由中科院计算所代持。但柳传志“民运化”的脚步不会停下,他不会放过北京控股。

  2001年,柳传志主导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改制,更名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此次改制,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出资2.3亿元购买了35%的联想股份,中科院持有65%股份。这次改制,国有股份减少35%,但依旧保持国有控股地位。为了洗除联想身上的国有印记,于是,就有了2009年的再改制。联想控股在2009年进行的再一次改制,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以27.55亿元买入了中科院挂牌转让的29%联想控股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中科院持股降低至36%,不再控股北京联想(联想控股)。

  至此,中科院不再控股、控制联想控股,而联想控股早在1997年就已不控制联想集团。这就意味着联想集团在柳传志的操控下,终于完整无缺的演变成了一家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即私企。

  (延伸——据2012年统计,中科院的股份继续下降,先是下降到29.7%,最后下降到9.71%。杨元庆个人的干股是9.62%,加上占有的“员工股份”,合计11.14%。柳传志占5.8%股份,加上占有的“员工股份”,合计9.01%。联想27000名普通员工没有任何股份。)

  其四:改变联想企业国籍。也就是把中国企业变为美国企业、全球化企业(国际化企业)。

  改变过程——

  联想的的改制,去国有化还不够,还要去中国化,做美国企业,国际化企业。2004年12月,联想以17.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的PC业务。收购后,IBM成为联想集团除联想控股以外的第二大股东,联想在纽约建立新的全球总部,并且任命IBM前高级副总裁史蒂夫·沃德为联想全球CEO及董事会董事。

  改变结果——

  不管联想收购IBM的目的如何,但结果是,经过IBM 这一役,联想投入了美国怀抱。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最后竟然搞得联想17个高管,有14个是外国人,其中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杨芮是美国人,财务首席官黄伟明是英国人!如此,联想的电脑,中国政府还敢用?又还搞得资不抵债,高管包括退休者却都拿天价高薪!

  2019年有人分析说:联想的英文官网显示,其总部在香港,同时在罗利、北京和新加坡设有重要运营中心,人们觉得联想应该是一家香港企业;而联想的中文官网却又显示,其全球总部位于北京,联想又貌似一家中国企业;但其实,联想更多的应该是一家美国企业,2005年联想在美国纽约新建全球总部,2006年,联想集团全球总部移至美国罗利。2018年迫于舆论,将罗利改为全球行政和运营中心。

  联想,应该已经真“不是中华家。”

  虽然柳传志2004年曾辞去联想董事长达五年,2009年初才又重新出山,而2011年11月又退休,但收购IBM,去中国化的基本责任仍在他身上。

  柳传志不遗余力的、也算顺利完成了联想的四个改变——①改变联想开创历史,即把联想由中科院计算所开创改变为由柳传志创办;②改变联想发展方略,即把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办高科技企业的方略变为走“贸工”之路;③改变联想企业性质,就是把联想由国有企业改变为民运企业即私企;④改变联想企业国籍,就是把中国企业变为美国企业、全球化企业(国际企业)——之后,那么,柳传志也就完成了他自身的蜕变:由一个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委书记身份的国企领导,蜕变为一个脱离了红色的且只具有个人性质的民运企业家,还蜕变为一个为资本所左右的私企总裁。

  柳传志何以蜕变?大环境如熔炉烈焰滚滚,大潮流如江河跌跌宕宕,柳传志又身居商场高位,守住本分是很难的。特别是意识形态剧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媚外、自我中心,等等思潮,一度几乎笼罩社会,处于这一思想逆流中心的柳传志很快蜕变也不足怪。他本是共产党员,但在他这种状况之下能保住共产党员本色如“卧底”者,那需信仰、意志如钢铁般坚定,柳传志显然不能。更何况还有那些“公知”们频繁鼓噪“普世价值”、西方道路、“民进国退”......搞得人们不知“太阳月亮哪个更明哪个更亮”,头脑一片混沌糊涂,柳传志岂能心明眼亮?说到底是,柳传志思想品质不够格,算不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于是,柳传志蜕变了。

  柳传志蜕变了,柳传志们蜕变了,于是,我们的有些国有企业也就改换门庭姓资姓“国际”了!沧海桑田,人间有正道,同样也有歪道,警惕吧!

  2022.9.16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