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也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无一不显示着从古至今在我们的文化中家占据着重要地位,治国首要先齐家,良好的家风才能铸就清明的国风。
家风是世代传承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自打我记事以来,父亲作为一名村支书在我们村里任职,村里谁家有事有困难都会来我家找我父亲解决,父亲也会将他们的需求放在心上,着手去想办法解决,大到关乎全村人福祉的事,小到谁家夫妻吵架了;在面临村民用水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用他那微薄的工资去帮他们一家一家的接通水管道,挨家挨户积极宣传一些惠民政策,帮助全村人一起种烤烟,把烤烟产业做得如火如荼......他几乎从不跟我讲我长大后应该怎么去为人处世,但我却在这些耳濡目染的事情中明白了,廉洁奉公、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尤其作为一名刚到基层工作的新人而言,我更应该身体力行去走好群众路线,常走进农家,与百姓同坐炕头、同一条板凳,拉进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深入的了解百姓需求,切实的去解群众所难,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家风是社会文明延续的载体和媒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孟母三迁择邻为的是寻找到良好的读书氛围以此能够耳濡目染使孟子向好发展,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为的是教诲岳飞国家面前要舍弃小我;这些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家风故事,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植于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于是便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情怀。
家风是国家政治清明的条件和基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有利于个人思想品德的建设,提升涵养,进而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建立一个清朗的政治环境。反之,若家风败坏,则会导致一些干部厘不清权力与亲情之间的界限,最终成为为家人牟利的手段,这不仅损害了政府形象,也不利于干群关系的推进。家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因此,塑造良好的家风对干部来说尤为重要,用廉洁修身、清廉齐家的定力来回馈家人和社会。
习近平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让纯正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清朗的国风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接续向前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