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跳开一城一地的约束,你会发现,住房矛盾最集中的地方,也就中国少数热点城市。
引发最多焦虑的几个一线城市的一波房地产价格暴涨,其实时间线跟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巨头们的发展脉络出奇一致的相似。
在抱怨之前,能不能先看看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发达的互联网其实是一个对资源极度集权中心化的工具。
打个比方,你是一个十八线乡镇的农民,可能在十几年以前,只要你安心在家务农,你的生产消费,一切由此产生的GDP,是按照传统的中国行政组织模式层层分配的。
比如你买了一包方便面,这包面是不可能直接由生产方送到你手上的,中间要经过各级代理商,一层层分派到你手中,在完成一次消费以后,所有的中间换节都获利了,这部分利润当然通过各种方式留在所在地。
但是便捷的网络出现了,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在淘宝出现之前,杭州有那么多网红云集吗?
为啥从前在西安开实体店开得好好的薇娅,最后就跑到杭州开起了直播间?
老百姓的消费和需求当然是增长的,但你问下,这些所谓的头部们,吸纳财富的力量又是普通人的多少倍?
当平台形成一种趋势以后,哪怕是一个十八线小村子里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源源不断的向平台们贡献收入。
即便你保守,坚持在本地购物,但现在无线支付很方便啊,扫码叮咚一下,体现是要手续费的,那么无论远隔千山万水,总有收入被那些中心地方给吸收了。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平台经济密集的城市产生一种非常规的虹吸效应。
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能在网络上看到好多人写回家乡的见闻,总之小城镇越来越萧条了。
所以明明GDP在持续增长,为啥小城镇却在持续失血呢?
再拿一个某滴来举例。
本来小城镇里有一些黑车和一些正规出租车,有了某滴以后,这些原本的黑车成了滴滴司机了,每个司机的收入里,照例往千里之外的杭州总部缴纳20%-30%的份子钱,那么本地存留不就少了?
因为大量黑车成滴滴了,正规的出租车生意自然就下滑了,本来卖得很好的出租车牌照也就卖不出价格了,这就导致一条线上的集体萧条。
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本地其他行业,彼此互相纠葛着集体失血。
算了,我还是不去举淘宝的例子吧,工商业的税收下滑,本地做生意变得不赚钱,财源没了,开支还在,可不就更依赖土地财政?
再看那些被平台供养的大城市里,其实也一样很多问题。
我做了很多年的地产,以前的地产主要还是本地需求在支持。
但从平台经济火爆以后,平台自动会去从全国体系里去掐尖,这些尖尖们自然也只会去那些更容易对接平台资源的头部城市。
而这种聚集效应的结果就是让投资地产变得非常赚钱,因为买房子你只需要看顶层人群的承受力,而新供应量和新增的顶层需求之间是不匹配的,其结果就是所谓的稀缺资源被从全国范围内筛选出的顶层人群筛选。
所以结果就摆在那里,一线城市在魔力加持之下,变得对青年置业者越来越不友好了。
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不是你身边能看到的那些普通人,人家的盈利模式跟你完全是两个路线,你觉得你很努力,但有些次元壁不是你的那点努力能打破的,除非你天赋异禀,问题是,如果真的天赋过人你就已经是上层群体的一员,还用得着抱怨吗?
这种筛选模式之下,既公平也不公平,公平的一点在于,你以为你的能力和努力跟别人其实没法比的,不公平的一点在于,最后造成了这种筛选模式,真不该让普通人来承担。
所以有人一咬牙,觉得还不如回去拉倒。
但正如我说的那样,超级大城市这种抽血方式的结果就是,高薪职位高度集中,你哪怕是去一些还不错的省会,在工作机会面前,也会被压得怀疑人生。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在上海工作的人回武汉求职的经历,从月薪3W+到底薪2500的条件,你怎么选?
巨头平台们现在玩的一套榨取方式,35+基本都没有机会,当然35岁你能爬上大佬的位置,机会还是大大的有,但这又是筛选,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没那个能力的。
城市如同一个冰冷又巨大的榨汁机,你的青春在这里滚了一圈,被榨干以后,被城市抛弃。
动不动就看到网上骚情人在那里哀叹:留不下的城市,回不了的家乡。
所以这不是黑心房地产商的问题,也不是哄抬地价的问题。
只要能卖高价,你觉得双鸭山的房东会那么傻一两万块往外甩卖房子吗?
你以为地方政府不希望自己这里的土地随便拍卖一下就能卖万把块一个平方吗?
有一句话叫安居乐业。
你没有产业支持,不能形成大量的高薪就业机会,你怎么能吸引人来安居?
所有的人都往那几个中心城市挤,那都是拔尖的那一拨,按照市场规律,你怎么可能把房价给降下来?
所以现在房地产调控一线城市控制不准涨,小地方是控制不准跌,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说白了,小地方真的是房住不炒了,早就没有流动性了,跌了难道能卖得动吗?
所以问题在哪里呢?只要让这种经济模式继续,大城市持续吸血,小地方持续失血,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无法遏制房价的两极分化。
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去平台的中心化。
比如滴滴,一个本地调度中心真的有那么难建设吗?本地车本地管理,本地提成,维护本地交通秩序,不需要华尔街过来指指点点的,难道地方上连个出租车都管不了?
张捷老师2016年写过一篇曾被全网封杀的《从网约车谈田氏代齐式的和平演变》,现在滴滴出事了,总算是声音被放出来了。
不说和平演变那么重的话,平台式的垄断在破坏经济的均衡总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吧。
财富要分布化,多一些中小企业,中小平台,做分布式的服务,有利于分散就业。
假如把深圳这许多高薪职位,分散到一些中小城市里,深圳的房价还会这么可怕吗?
我之前看韩国的统计数据,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在首尔圈,这房价神仙来也按不住啊,人都来了,那就是狭窄区域里的竞标居住权,价高者得,这才是市场行为。
你别说新加坡组屋能成功,人家就那么多人,也不是移民国家,没有新增流动性压力,让深圳学新加坡,你学得了吗?解决了几百万,还能给你再来几百万,个个都是精英,你说谁该留,谁该走?
韩国的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韩国举国经济靠财阀体系,高度集中,真要把它给打分散了,一个小国经济就有可能彻底垮掉了。
但中国不一样啊,大国之大,在于战略纵深,在于体制优势。
现在央企在往地方上搬迁,三峡集团是第一个,肯定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新的央企在建成,一些被平台拿走的,本来应该属于政府管理功能有望从某些平台手中收回。
其实你看最近一波房价上涨,北京并没有跟上,没有人想过其中的道理吗?
所以现在所谓的核心房地产资产真的未来还是吗?
今天你手拿一堆热点核心城市的房产,真的能抗的住通胀吗?
仅从房住不炒的角度来看一些所谓丧失了流动性的四五线城市。
如果你只考虑居住功能,真在意它的流动性吗?未必你买车,还考虑卖二手车的价格?
小城市的问题是乐业很难解决,就业过分集中在中心城市,说白了,还是所谓的平台中介类的机构吸血太多,如果能遏制,并能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往一些二三四线城市转移呢?
一个中心大城市跟一片活跃中小城市集群,究竟是哪种布局有利于共同富裕?
仅从居住功能角度考虑,真的,还是中小城市更适合人居,大城市病谁都头疼。
所以对未来,也不妨乐观一点,别轻易做个躺平青年,该奋斗还得奋斗,机会会有的,躺着肯定啥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