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两周的COP26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终于落下帷幕,原定会程为11月1日-12日,然而,由于各方相持不下,不得不延长到13日,197个国家总算达成了一份气候协议,格拉斯哥也总算有了一份收获。
会议主席夏尔马(英国内阁大臣)在最后致辞说到一半时突然哽咽,并热泪盈眶:“我要为协商过程致歉,我深感抱歉。”
致辞完毕后,他敲下木槌,宣布各国正式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
英国《独立报》等欧洲媒体称,夏尔马之所以情绪激动,主要是因为印度人在最后一刻出招,不仅延长了会程,也使得协议面临流产风险。
在表决程序启动之时,7点40分,印度环境和气候部部长亚达夫要求对协议文稿进行修改,将有关削减燃煤能源的措辞由“逐步淘汰”(phase out)改为“逐步减少”(phase down)。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非常依赖燃煤能源。
虽然只是改动了一个单词,但意义相差甚远。
欧盟、英国、瑞士以及一些太平洋岛国的代表反对印度在最后时刻修改文本。
而南非、伊朗等国则支持印度的修改提议。
夏尔马成了最为难的人,他利用最后时间跑到各国房间向代表们挨个征求意见,看看是否还有妥协可能,接受印度人的提议。
美国和中国支持修改关于“削减燃煤”的措辞,欧媒称夏尔马在经历了“扣人心弦的时刻”后,终于修改了文本,结束了痛苦的精神折磨。
虽然《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已经达成,但欧盟和瑞士依然在质疑夏尔马作为会议主席缺乏公正,为了成果(协议)单方面让步。瑞士环境部长索马鲁加还意有所指地抱怨称,最后一刻修改协定的过程不够透明,暗示主办方受到了大国的影响。
夏尔马会后表示,虽然自己口头同意印度提出的修正案,但他追求的最主要目标是“逐步淘汰”(phase out),他也很抱怨协议文本最后被修改。
这样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在宣布协议达成时,表情不是兴高采烈,而是含泪道歉。
对于一些人来说,格拉斯哥就是一个表演的舞台,夏尔马的哽咽,证明他是个好演员,别忘了他是英国内阁大臣(商务、能源与产业战略大臣),必须为英国的政治利益服务,在苏格兰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本身就是英国政府的一个成就。
上台表演的演员还有西方政治人物和前政客,比如带着85辆大排放豪华车队的炫耀于罗马和格拉斯哥街头的拜登总统,还那个只会指责别国的前总统奥巴马。
除了政治人物,这种舞台又怎么少得了她呢?
这次气候大会并没有邀请她参加,瑞典环保小公主格蕾塔是自己带人“出征”格拉斯哥,一帮人不断用脏话骂英国政府,现在她表示对结果非常不满意,称气候峰会参加者都是在讲“废话”。
小胖墩就像复读机一样在说:保持愤怒,保持愤怒,保持愤怒……
但她说的不是废话吗?什么也不用做,就一张嘴在那哔哔哔,居然还会用“F**K”骂街了。
有人说,应当理解格蕾塔,因为环保意识需要她这样人来唤醒,而不是需要她去种树。
但问题是,她跟西方政客“有选择的环保”有什么本质不同吗?无非是一体两面,否则,她会看不到日本人将核污水排入大海?会看不到澳大利亚对山林大火的不负责态度?
各国在气候问题上迟迟无法统一,最主要原因就是西方国家缺乏诚信,不想承担应有的责任。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巴黎气候协议》,再到格拉斯哥这份公约,已经过了十二年了,发达国家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的承诺也已经十二年了,但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承诺。
西方这不就是想“空手套白狼”吗,又怎么可能建立政治互信?
中国COP26代表团团长赵英民在格拉斯哥尖锐地指出:西方一直没有兑现承诺,已经极大地损害了政治互信。
中国气候特使解振华十年前在南非德班曾经对西方“环保教师爷”拍案而起,“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讲这些道理?”
72岁的解老这次也去了格拉斯哥,仍然犀利威武。格拉斯哥一场记者会上,美联社记者在提问时,居然问解老“能不能直接用英文回答问题?”
他告诉对方,“不如你用中文提问。”美联社记者在哄堂大笑中尴尬坐下。
上面说过,西方政客是把格拉斯哥当成表演的舞台。
那么中国代表呢?我们是把这里当成斗争的战场。
我们在是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利,敦促西方国家在“资金问题,温控目标、协定实施细则”这三个关键方面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位。
要不网友们怎么会称解老为“李云龙”呢?据前方消息,解老在格拉斯哥最后两天,只睡了不到八个小时,大会小会、框架细节都得跟人一一“过招”。
11月10日,中美两国在格拉斯哥发布了《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让与会各国感到了一种惊喜。虽然这只是一份宣言,但意义深远。欧媒称这是中国要“套住”美国,以防美国总统一换届又不想认账。
以美国德行,它再次当“气候逃兵”可能性很大,但这种做法只会令它的声誉走向毁灭。
不跟西方进行坚决斗争,就不会有气候协议;不跟西方进行坚决斗争,它们就不会履行承诺;不跟西方进行坚决斗争,就无法在气候问题实现最广泛的团结。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老人家的话,在今天的气候问题上同样适用。因此,中国代表团既是去斗争的,也是去团结的。
印度有勇气在最后时刻站出来硬杠,也是因为看到了某种力量。
印度被英国伤害了多少年?发达国家在两百多年来,是以疯狂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来发展本国工业的,并肆意奴役、掠夺农业国。
高耸的烟囱,代表资本财富,轰鸣的机器,体现工业力量,绵长的铁路,象征帝国荣光。
但农业国的民众呢,难道一辈子只能在落后和贫困中挣扎?
发展中国家当然有权利提升自己的工业水平,追求幸福生活。但西方是什么态度?你不能在生活水平上接近我们。
不是有人叫中国人不要吃肉吗?不是有人叫中国人不要吃海鲜吗?这些鬼话的理由就是环保!
环保和发展是一对辩证关系, 西方国家如果真的是为了环保,那就拿出诚意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环保能力,而不能一边吃得满嘴流油,一边用环保大旗来劝别人不要吃肉。
西方把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一个概念、一句口号。把一个逃学儿童捧成一尊环保之神,将环保问题极端化,这不是阴谋是什么?
”用爱发电“听起来很美好,但能做到吗?那只是政治骗子的口号。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与中国相向而行,才是真正的环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