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棺材里的4本书

2021-07-18 10:12:36 来源: 虚声公众号作者:虚声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蒋介石是一个一生只知道杀伐的武夫。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错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一生的克星兼对手——毛泽东读书太多太厉害。不论是诗词文章还是书法,毛泽东都远胜蒋介石。

  其实蒋介石读书不少,而且一辈子没怎么间断,还是非常难得的。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中国台北去世,终年88岁。

  4月6日凌晨2时,蒋介石的遗体被移至荣民总院;7日允许民众瞻仰其遗容。

  蒋介石的灵堂布置得比较简洁,中间供奉着蒋介石的巨幅遗像及遗嘱,四周插了88根白蜡烛。灵前有5个用素菊缀成的十字架,中间一个是宋美龄的:上款书“介兄夫君”,下款书“美龄敬挽”。

  蒋介石的棺材里放了三枚勋章和四本书。

  三枚勋章分别是:

  采玉大勋章(国民政府在台湾时代的最高荣誉,由蒋介石母亲王采玉而得名);

  国光勋章(在大陆只有蒋介石和傅作义两人获得过);

  青天白日勋章(等级仅次于国光勋章)。

微信图片_20210717165144.jpg

  四本书分别是——

  《唐诗三百首》

  《圣经》

  《荒漠甘泉》

  《三民主义》

  为什么是这4本书?根源在于它们构成了蒋介石的精神世界。

01 浅谈蒋介石

  浙江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处,文学家出过鲁迅、王国维等,科学家出过沈括、钱学森等,谋士出过范磊、刘伯温等,经济方面更是有沈万三、马云等,思想家出过王守仁等。

  几乎在各行各业,浙江都有很多牛人。但是在领袖级人物中,浙江自古以来,真正称得上中国领袖者,只有蒋介石一个。

  蒋介石,生于1887年。当时清帝国还有最后一丝余晖,狂人康有为正准备登台表演,袁世凯正在朝鲜练兵、积累人生第一桶金,孙中山正试图干点大事、但不清楚干啥。

  性格:多疑,坚韧。

  特长:精于算计。从近代史上看,只有李鸿章、袁世凯、徐世昌聊聊数人勉强可与之相比。

微信图片_20210717165154.jpg

  我在《民国梦与民国》中,给了蒋介石一个评价——

  蒋介石的一生都在干两件事:止乱和致乱

  东征灭了陈炯明,稳定了国民政府在珠三角的局面,止乱;但马上又搞出中山舰事件,埋下国共分裂的种子,致乱。

  第一次北伐打残了孙传芳与吴佩孚,开创了国民政府在长江流域的新局面,止乱;转过头又是和武汉国民政府闹分裂,又是清党,致乱。

  第二次北伐取得很大的成果,止乱;但马上又和兄弟们打内战,致乱

  张学良改旗易帜之后,全国局面稍微稳定,止乱;随后又全面围剿红军,致乱。

  抗战好不容易熬到最后胜利,止乱;随后又发动内战,致乱。

后期在台湾,坚守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帝国主义分裂海峡两岸的图谋,止乱;但却抱着反攻大陆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放,导致两岸问题一直没能解决;致乱

  这就是蒋介石的一生。

  但是在最后的时刻,他却选择了四本书陪葬。

02 为什么有唐诗?

  政坛大佬级别的人物中,把唐诗作为随葬的,我不能确定蒋介石是不是独一份;但即便还有其他人这么玩,数量也非常少。

  唐诗之于蒋介石,类似于彩玉大勋章,有几种内涵。

其一,精神底色。

  蒋家随着中国近代史起伏。蒋介石的爷爷蒋斯千,做贩卖私盐的生意发家。原本食盐是国家垄断的,鸦片战争之后,托洋大人的福,宁波成了通商口岸。

  蒋斯千抓住机会,一边在宁波内地批发盐,同时对外贩卖茶叶,内贸外贸,坚持两手抓,效果很明显,银子滚滚而来,成为传说中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暴发户。

  由于朝廷和官僚阶层通过种种套路把鸦片战争的损失转嫁给底层百姓,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整个江南遭到破坏。蒋斯千的生意也一落千丈,蒋家第一次家道中落。

  蒋斯千的儿子蒋肇聪,就是蒋介石的老爹,精明能干,天生是做生意的料,让蒋家成为显赫一时的地方富豪。但蒋肇聪死得比较早(1895年死的,当时蒋介石8岁),蒋家再次家道中落。

  王采玉之前嫁过一个姓俞的,那人早死,便在22岁那年嫁给了蒋肇聪,第二年生下蒋介石。蒋介石对蒋肇聪没什么印象,跟随他妈妈王采玉长大,记忆里全是他妈妈的好。

  那个混乱的年代,一个失去顶梁柱的家庭,孤儿寡母其实非常不容易。

  但王采玉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抵挡住一切诱惑,承受住一切痛苦,给予了蒋介石她认为最好的教育:把他送入当地最好的私塾里,去读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与诗词歌赋。

  到台湾之后,蒋介石非常思念家乡,他把台湾最高勋章命名为采玉大勋章,表达这种思念之情便是其中内涵之一。把唐诗带入棺材,也有类似的寄托。

其二,政治考量。

  政治人物做的所有事,都有政治考量。

  蒋介石得势之后,一直以传统文化维护者与代言人自居。

  以其母亲的名字命名采玉大勋章,便是彰显其推崇孝道。

  把唐诗带入棺材,则表示其重视传统文化。

  象征传统文化的书籍有很多,为什么不放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原因很简单:在那个时代的革命者眼中,无论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认为四书五经是应该被革命的对象。蒋介石自认为是孙中山的继承人,当然不能放那些书籍。

  如果要在传统文化和革命者之间找一个桥梁,唐诗是最佳选择之一。

  从古至今,无论社会如冲突裂变,唐诗从来不会被排斥。

  当今两岸三地,再加上海外华人,即便是意识形态中存在诸多分歧,但唐诗大家都接受。

某种意义上来说,唐诗,是华夏文明的最大公约数(之一)。所以蒋介石选择唐诗放在棺材里,是他对传统文化致敬的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

03 三民主义

  毫无疑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创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总纲之一。

  蒋介石之所以选择唐诗,而不是四书五经,是因为他除了要代表传统文化之外,还要代表孙中山的革命道统。

  蒋介石前半生遇到的最重要的人物,大概就是陈其美。

  陈其美和蒋介石身世和性格相似,使得蒋介石从陈其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再加上两人又是老乡,犹如干柴遇到烈火。

  啥也不说了,效仿桃园三结义,搞个日本三结义。

  陈其美是大哥,蒋介石是三弟,中间还有一个二哥叫黄郛(比蒋介石早两年去振武学校,早一点加入同盟会,日后担任过几天北洋内阁总理),上虞人,离蒋介石家也不远,智囊型人物,后来在1928年替蒋介石背了一次锅、随后慢慢淡去。

  正是在陈大哥的介绍下,蒋三弟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8年)。

  陈大哥干啥都带着蒋三弟:

  去青楼搞风花雪月型革命带着三弟,蒋介石在青楼认识了陈洁如;

  搞刺杀带着三弟,两人合伙刺杀了陶成章;

  最后陈大哥自己被刺杀,给蒋三弟完成人生最后的启迪。

  另外陈大哥还把蒋三弟推荐给领袖孙中山。蒋介石和孙中山的关系,从陈其美开始。

  蒋介石和孙中山的关系可以分为三段:

蒋孙关系第一段,蒋介石跟着孙中山搞革命。

  这段最显著的标志有两个:

标志一,千里勤王获信任。

  1922年陈炯明因反对北伐而背叛孙中山,炮轰广州总统府,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号召大家讨伐陈炯明。

  蒋介石千里迢迢南下勤王,陪孙中山度过人生难关,彻底赢得孙中山的信任。

标志二,在孙中山的支持下,蒋介石赢得黄埔军校校长的位置,由此飞黄腾达。

第二阶段,争夺孙中山的革命衣钵。

  由于孙中山1925年便去世了,并没有很多时间和蒋介石共事。蒋介石便想尽一切办法争夺孙中山的革命衣钵。

  为什么要用争夺二字?国共都认为自己是孙中山的革命继承者,是对方背叛革命。国民党内部,胡汉民、汪精卫都认为自己是孙中山的正宗传人,蒋介石不过是一届武夫。

  所以蒋介石只要有机会,就说自己是孙中山的学生。

  孙中山最大的遗产,便是三民主义。

所以蒋介石把三民主义带入棺材,算是对自己作为孙中山追随者身份的坚持。

蒋孙关系第三段,便是宋家。

  正是这段关系,促成蒋介石把另外两部书——圣经和荒漠甘泉——放入棺材。

04 蒋介石与圣经

  圣经是基督教经典,荒漠甘泉是对基督教经典的感悟与诠释。相当于说,蒋介石棺材里的四本书,一半属于基督教。

  蒋介石又是要为传统文化代言,又是要继承孙中山的革命衣钵,怎么又和基督教牵扯这么深?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层:

  浅的一层,宋家。

  深的一层,历史大周期之下的文明交换。

  先谈宋家这一层。

  话说蒋介石通过永丰舰护驾赢得孙中山的信任,并随孙中山一起到了上海。

  正是在孙中山的寓所里,蒋介石第一次遇到宋美龄。当时蒋介石已经是接近40岁的中年人,有毛福梅、姚冶诚、陈洁如三个妻妾。

  但就那一瞬间,蒋介石明白,宋美龄才是他需要的夫人。除了无与伦比的美貌、气质之外,宋美龄还有背后的宋家。

娶了宋美龄,相当于和孙中山成为连襟。

娶了宋美龄,相当于和宋家背后的江浙财阀联系起来。

  于是蒋介石立刻对孙中山表明心迹,希望孙中山做两人的介绍人。孙中山征求宋庆龄的意见,被否决。

  但蒋介石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斗志昂扬地成为宋美龄的追求者。

  1927年,蒋介石清党,最后在各方压力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下野。

  当然蒋介石下野之后也没闲着,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宋美龄上。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是虔诚的基督徒,讨厌杀伐。

  当初宋庆龄私下去日本找孙中山已经把老太太气得不轻,如今宋美龄又要干同样的事,她是坚决不会同意的。

  为避开蒋介石,倪桂珍带宋美龄去了日本东京,蒋介石追过去。

  倪桂珍又带着宋美龄到了镰仓,蒋介石又追过去。

  倪桂珍实在跑不动了,也感动于蒋介石的执着,心想年轻人的事就让年轻人去解决吧。于是倪桂珍见了蒋介石,给了蒋介石一本《圣经》,好好看看吧,年轻人。

  难道说老太太送本书,能让蒋介石铭记一辈子?不是那么回事。

原因在于,宋家的崛起,就是建立在圣经上。

  宋氏家族的名头很响。缔造者宋嘉树原本姓韩,原名韩教准。

  韩家世代农民,穷得叮当响,生活难以为继,韩教准跟了堂舅,改名宋嘉树。堂舅在美国做茶叶生意,他去美国,有了读书的机会,后加入基督教,成为一名牧师,回国传教。

  宋嘉树在传教过程中遇到过很多优秀的人物,比方说胡适。但宋嘉树的传教事业并不愉快。因为耶稣基督的解释权被西方教士垄断了,黄皮肤的宋嘉树受到排挤。

  郁闷的宋嘉树为教会印刷《圣经》,歪打正着,淘得人生第一桶金;然后又创办了书社,之后又参与创立基督青年会,还搞了一个面粉厂,自己当了老板,成为民国实业家;完成草根逆袭。

如此一来,宋家成为基督家族。

  宋嘉树对孙中山一见倾心,支持孙中山搞革命。

  宋家长女宋霭龄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卫斯理女校,精通好几种语言,拉得一手绝妙的小提琴,回国后当了孙中山的秘书。

  宋霭龄对孙中山有好感,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宋霭龄考虑再三,决定嫁给中年丧偶的孔祥熙。孔宋两家联合,威力无穷,孔祥熙很快从富裕变成巨富。

  宋庆龄接替了宋霭龄的工作,并最终和孙中山走到了一起。

  宋霭龄和宋庆龄条件相当,孙中山为啥爱上了宋庆龄而非宋霭龄?这是一个比较无聊的问题,但对宋家非常重要。

  宋霭龄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精于算计。宋庆龄身上理想色彩比较浓,和孙中山比较对路。从世俗立场看,还是宋霭龄更适合孙中山,因为宋霭龄更为务实。

  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孔宋两家都获得了极大的利益。特别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以连襟和大舅子的身份混得风生水起。

  在大姐获得财富、二姐获得地位声望之后,美貌、才华均不差、眼界和欲望更高的宋家三小姐怎么办?原本张学良也是一个备选,奈何张家出不了北方。

  宋美龄原本看不上蒋介石,但接下来几年,局势变了。

蒋介石先后完成了东征和北伐,成为那时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物之一。如此一来,蒋宋联姻,顺理成章。

  宋美龄本身是基督徒,婚后一直致力于把蒋介石变成基督徒。

  蒋介石原本对《圣经》没什么兴趣,对基督教的那些盆盆罐罐不感冒。但是在宋美龄的坚持下,以及后来又发生两个事,让蒋介石皈依了基督教。

  事件一,1929年底,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两周年纪念。蒋介石原本提议去江北某地度假,宋美龄也同意了。临行前宋美龄做了一个梦,按基督教解释,不吉利,便决定不去了。

  正是这个决定,让蒋介石躲过一劫。原来倒戈将军石友三,得知蒋介石要去江北度假的消息,决定在那一天用炮弹送蒋介石归西;结果蒋介石没去。这件事被认为是上帝显灵。

  事件二,1930年中原大战,蒋介石亲自去陇海前线督战。5月31日,他乘专列悄悄来到河南商丘的朱集车站。当晚,冯玉祥部将郑大章率领骑兵夜袭归德(商丘)飞机场。

  由于机场就在朱集附近,差点把蒋介石给俘虏了。这件事又被认为是上帝显灵。蒋介石决心成为基督徒。

  1930年10月23日,蒋介石偕宋美龄专程去上海,在西摩路宋家教堂里,由美国牧师江长川主持,举行了加入基督教的洗礼仪式,正式加入基督教的美以美会(后改称卫理公会)。

  实际上这很扯,后来蒋介石和中共作战,屡战屡败,也没见基督显灵。

  对于政治人物来说,主义,也是生意。国民党扛把子,基本上都是基督徒,孙中山是,蒋介石也是,蒋经国、李登辉、马英九全是基督徒。

  究其原因很简单,国民党一直视美英为靠山,信基督可以拉近与美英的关系。蒋介石把《圣经》放入棺材,其实就是想表达从政治上依靠美英的决心

05 荒漠甘泉是怎么回事?

  宋美龄为了让蒋介石信基督,其实是花了很大功夫的。最用心的一个动作,就是她亲自翻译《荒漠甘泉》,帮蒋介石如何做好一个基督徒。

  《荒漠甘泉》这本书的作者是考门夫人。

  她的丈夫考门因患有心脏病而倍受煎熬。他们夫妇二人一直相互支撑,凭借虔诚的信仰和巨大的毅力一次次渡过生命难关。其内容主要涉及苦难、忍耐、信念、爱心、安慰、反省、坚强等基督术语。

  《荒漠甘泉》这部书,就是记录考门夫妇在艰难时期的心灵感悟和真实体验,就和修士记录自己在困境中的修行实践差不多。

  最初蒋介石对《荒漠甘泉》并不感兴趣。但是到了台湾,晚年的蒋介石开始仔细研读这本书。

  台湾的蒋介石虽然生活上相对平静,但内心深处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

  第一次磨难,志愿军在朝鲜挡住了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梦想,遭遇毁灭性打击。

  第二次磨难,大陆搞出来两弹一星。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梦想彻底覆灭。

  第三次磨难,大陆重返联合国,从法理上给了蒋介石致命一击。因为那意味着全球主要国家承认共和国为中国的合法政府。

  正是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开始用心研读《荒漠甘泉》。那时的蒋介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或者换句话说,苦难让蒋介石成为真正的基督徒。

  所以综合对比了蒋介石棺材里的4本书之后——

《唐诗》,体现出蒋介石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三民主义》,象征蒋介石对孙中山革命道统的坚守。

《圣经》,意味着信仰上向西方靠拢。

知名度最低的《荒漠甘泉》,则体现了蒋介石晚年的真情实感。

蒋介石一生,其实都浓缩到了这4本书中,也是蒋介石的自我总结。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