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郭松民:今天,我们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我也在想:今天应该以什么心态纪念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血腥屠杀了30多万名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面对日本上下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我绝不希望国人的热情仅仅在于证明当年日本人如何屠杀先辈。如果单纯以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去面对这段历史,这样会把先烈流的血轻轻松松的抹杀掉。
为什么中国当局会放弃南京?在淞沪会战溃退之后,国军多数的将领对于南京的防守,就已经失去信心与把握了。当时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就公开的反对守卫南京,白崇禧的主要论点是,在淞沪会战之后,第三战区所有的华军,几乎已经失去战力,因此根本无法在南京进行有效的防守,与其在南京进行无效与不可能的作战,不如公开宣布南京不设防,或是对于南京只进行象征性的防卫,以减少南京受到炮火的破坏,也避免需要整编的华军遭到进一步的攻击。当时的德国军事顾问福尔肯豪森,以及多数将领,包括陈诚、李宗仁等人也都认为只能作有限性的抵抗。这点结论蒋介石大体接受,只是蒋介石认为南京的防卫,有着重大的心理与政治意义,假如南京不战而退的拱手让敌,会被误解为中央已经无心抗战,百姓会对于整个抗战更加失去信心,同时也很难要求各地山头的部队坚守阵地。所以蒋介石决定在南京进行一场不可能、却是必须要的保卫战。要知道当时的蒋介石,只是各路诸侯的领袖而已,并不是可以直接发号施令的指挥官,蒋介石需要表现自己是不惜代价用自己嫡系的部队,进行抗战,才能得到各路诸侯衷心与全力的支持。特别是中国在与日军作战,在战场上,必然是屡战屡败,只有全国上下都相信蒋介石是真心的抗战,中国才能进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因此南京不能守,但也不能拱手资敌,而且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的支持继续抗战。
日军正式攻入南京城,在日本东京的皇宫之前,出现了八十万日本人聚集的庆祝大会,日本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庆祝日军攻占了中国首都,这是日本国两千六百年来,想都不敢想的“伟大”时刻,日本政府认为,既然攻占南京,这回中国除了投降屈服之外,已经不可能再有作战与抵抗的意志了。事实却恰好相反。在日军正式进入南京之前,中国军队已经奉命撤退,而停止有组织的军事抵抗,更没有展开全面浴血的巷战,照理说南京应该不会遭到战火严重的破坏,军民的死伤也应该有限。但是日军进入南京城时,所展现的空前残暴行为,几乎是到了完全没有人性、匪夷所思地步,许多外国外交与慈善机构,都震惊于日军可怕的暴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现场记录。当时华中方面军的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竟然无力管束部属;上海派遣军的司令官鸠王彦中将,根本就故意放手让部属“大干一番”;第十军的柳川平助中将,也是采取同样的态度。日军在南京的十几万部队,竟然只配属一百多人负责军纪的宪兵部队。因此从指挥官,师团长,一直到所有的士官兵,或是以命令指示,或是放纵的方式,让日军尽情表达他们对于南京中国人民的残忍与践踏,好像只有表现这种禽兽般的超级暴虐行径,才能展现日本军力的优越性,与能够震慑住中国人的反抗意志,发泄与扭转日本二千多年来对于中国的自卑心理。
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上千真万确的恐怖历史事件,有无数的人证与事证,经过国际社会的“东京大审”与中国政府的“南京审判”所确定,绝对是铁证如山,也绝对没有任何可以原谅与辩护的借口。它是日本对于中国侵略暴行的一个巅峰的浓缩记录,也是人类历史中,不能忘记的暴行记录。在中国的首都南京,日本军人曾经从上到下地犯下集体屠杀、强暴与劫掠的暴行,日本至今不愿面对这个历史,日本就没有资格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因为否认这种历史上千真万确的暴行,就是否定了对人性最基本的尊重。
在南京保卫战之中,日军进攻战术的运用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前线作战部队不待继续进军的命令,就已经掌握战场的先机,以独断的方式,抢先尾随追击中国部队,空军飞机更是不断炸射,让中国的部队无法进入防御阵地,也无法整编与恢复有组织的作战。接着在发动全面攻击时,更是多路齐进,海空进行协同作战,日军以强大的军力进行中央突破,同时派遣快速部队对南京外围进行迂回的包抄。日军攻击南京的前线部队,无论是战场反应,以及战术的应用,都可说是达到一流的水准,也就造成在日军正式发动攻击的十三天之内,就攻占了中国的首都南京。
但是在政略的层面而言,南京之役,日本却犯下了重大的错误,而中国政府虽然遭受惨败,却在最低限度上实现了先前的战略目标。
原先日本的战略设计,是希望能够籍着战争的打击,来逼中国让步与屈服,成为支持日本大东亚战争的“保护国”,而非要全面占领与灭亡中国。但是由于日军快速地攻占南京之后,日本军部的立场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军部认为中国首都已被攻克,中国已无和谈的筹码,因此立刻推翻了原先和谈的条件,增加了中国无法接受的条款。而日军在南京的空前暴行,更是造成中国政府方面,无法与日本进行谈判的压力。如此一来,中国政府根本不能与日军停战,中国人民也不可能支持和谈。所以日本攻战中国首都,以及对中国人民所施行的残暴行为,不但不能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反而使得中日战争无限的延长,这是日本侵略中国之整个战略的危机所在。
日本不知如何结束中日战争,只有将有限的战力逐渐地消耗在中国的战略空间之中,因而它就越发感到自己在对美、苏大决战之准备上的不足,最后日本只能以先发制人的方式突袭美国,铤而走险的掀起太平洋战争,而最终战败亡国。这种由前线部队主导整个战争决策的方式,终于成为日本整个战略布局的致命伤了。日本人往往精于算计,却昧于长远的战略安排,这就是它百年来屡次败于美苏之手,最终不过是二流强国的原因。(有删减,原文见百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