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昨)那篇《学习马克思的主要困惑》网文所提到的第三个困惑,是作者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超验性困惑。网文说,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思想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的产物。然而,按照这一逻辑,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也应当是其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等物质条件的产物。但马克思主义却被其追随者奉为“普遍真理”,甚至被视为超越时空的终极规律。如果思想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那么何以解释某种理论能够突破其时代局限,宣称具有永恒的真理性?这一自我指涉的悖论,暴露出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思想超越性时的理论困境。
这一段话,前半部分说得没有问题。马克思主义也要受到时代、环境和历史的规定,也包括一定程度的局限。但是作者对所谓超验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根据离不开实践,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所谓超验的问题。网文对所谓普遍真理确实有所误解。普遍真理不是永恒真理。所谓永恒真理,在那些提出这种概念的人们看来,是完全超越时间与空间的。而普遍真理是指,在同一个历史时代,或者同一个历史阶段,只要也是相关联的地域,那么在这段时间,在这块地域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一部分所适用的真理,在另一阶段,或者另一块地域,同样也是适用的。例如,在欧洲资本主义地区所适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也同样存在。那么我们对欧洲地区的矛盾分析,其基本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亚非拉地区。这就是普遍真理的意思。因为,无论是欧洲、美洲还是亚非拉地区,都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对那里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当然,这其中的剥削与压迫,在不同地区之间会有某些不同的地方,但是这种剥削和压迫的本质没有任何改变。同样,在一段较长的时期,西方资产阶段对于全世界各个地区都在进行疯狂的压榨和掠夺,所以,整个世界都存在着广大劳动者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存在着他们之间的斗争。这就是普遍真理的意义。普遍真理也不是什么超验的东西,作者似乎认为,一说到普遍性,就一定是超验的。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
普遍真理不等同于永恒真理。所谓永恒真理,往往都被认为是超越时空的。然而在现实中,这种所谓永恒真理几乎都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真理,但确实可能存在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承认所谓永恒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并没有错。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也具有反作用。这主要因为,社会意识可能通过各种手段来认识与反映社会存在,同时,社会意识也可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改变或者改造社会存在。这是人类社会所存在的再普通不过的现象了,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人们在意识上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在某个历史时期,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能的超前性。但这种超前也是有限的和有条件的。人的意识再如何超前,依然要受到现实社会在当时当地的存在和制约, 人的意识不可能从根本上完全摆脱这样的制约。
网文所提到的第四个困惑是所谓劳动价值论与市场价格的悖离。这里网文把有的问题搞得有点混乱。劳动价值论是指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者所付出劳动力所凝结而成的。商品的价格主要也由价值来决定的。价格问题与劳动价值论是有点关系的,但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绝对关系。在讨论价格问题的时候,主要是考虑这个产品本身的价值是高还是低,是多还是少。当然,不管是什么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而商品价格的高低则主要是由商品的价值来决定的。当然,在现实的市场上,价格并不与商品的价值亦步亦趋。相对来说,商品的价值是相对稳定的,而商品的价格则更是多变的。因为决定商品价格的,除了商品的价值以外,还有供需关系,还有商品数量的多少。所谓物以稀为贵,就说明这种价格的多变性。然而商品的价格再如何跳跃,也不可能超越价值所决定的基本限度。一台汽车与一架普通的自行车相比,汽车的价格总要高于自行车的价格。无论这其间有怎样的价格变动,这个基本的状态是不会改变的。因为生产汽车的价值量要高于生产自行车的价值量。如果有人抬杠,说有的高档次高配置的自行车比汽车还要贵。然而,如果我们要拿更高档和更高配置的汽车来与最贵的自行车相比较,那么这种汽车的价格还是要高出不少钱的。这就是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意义。
人们主观的兴趣爱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但决定价格最基本的还是商品的价值。这不仅仅只是规律,更是客观的现实。劳动力凝结更多的商品就一定比劳动力所凝结的少的商品,其定价就一定要更高一些。
网文所提到的第五个困惑是物质决定论对思想自由的限制。这里要强调一下,马克思与恩格斯从来不赞同把历史唯物论简单地说成是物质决定论,也不是经济决定论。因为马克思与恩格斯从来都认可人的思维的能动性。这里不再谈论理论。只讲一点,西方资产阶级总是在强调自由,包括思想自由。然而,他们所谓自由的思想,有哪一种理论和观点不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有哪一种理论和观点能够完全超越资本主义的时代和环境?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幻小说《三体》,其思维可谓天马行空了吧?然而,小说里的三体人再怎么具有所谓自由驰骋的思想,也是受到地球这个大的时代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而这种影响和制约主要还是来自现实的资本主义世界。
网文所提到了第六个困惑是所谓目的论与决定论的内在张力。我一直不太懂得所谓内在张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里有一句话,我以为是网文作者的误解。网文写道,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并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的论叙事将历史描绘成一种有方向、有终点的过程。
所谓共产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提前设定的。如果说,有什么人会对共产主义有所提前设定的话,那么这就是在马克思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共产主义首先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即是消灭资本主义的国际工人阶级的运动。对马克思来说,共产主义根本不是什么所谓提前设定的目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行的最终结果才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运动是一定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那么在这个旧制度被推翻以后,一定会有一个新制度来取代旧制度。这个新制度和新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网文还认为规律和目的都是精神构造物。这也不准确。目的是人们主观设定的,这看起来没有问题。然而人们之所以要提出这个目的本身,也是由于客观环境和条件来决定的。人们不可能在现实环境与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出不切实实际的目的来。但规律不是所谓精神构造物,规律是人们通过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的。规律是有客观性的。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内在联系的认识。我们能说联系是主观的吗?能说联系是精神构造物吗?显然这是站不住脚的。人们根本无法靠所谓精神来构造联系,但人们通过实践能够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联系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