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帖子,说北航大一新生,刚入学三天就要申请退学。看到这个消息确实有点意外。到底会有什么原因让这位大一新生刚入学三天就想退学。这里到底有什么情况?据说这位新生提出了五个理由。这里就不引用帖子原文,因为里面有些词汇被马赛克了。
1.军训给人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冲击。(帖子在军训这两个字前面加了一些令人恐怖的定语,这里不重复)
2.正式上课之后,明显能感受到匮乏的人文关怀、低下的管理水平和激烈的恶性竞争。
3.老师讲课很水。某个重要的数学课讲得连初中老师都不如,完全得靠学生自学。
4.学校的文化氛围感觉不具有创新活力与自由气息,只是让学生从小镇做题家转型成为听话打工一辈子的牛马工程师,而不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创新型人才。
5.北航有留学限制,去不了美国,想往外保研难度又极大,需要四年内卷到底而丧失提升综合能力。
由于帖子没有对这位新生的具体情况和背景的介绍,我们无从了解新生的各方面信息。现在只能根据他提的这五个理由做一些说明。
第一,关于军训。全国高校绝大多数新生入学都要军训。北航显然不是唯一对学生军训的高校。而且,很多学生在高中入学后也要军训。高中学生军训的时间和难度究竟与大学新生差不多,还是要简单轻松一些,我不了解,不好评价。这位新生不知道在高中时是否参加过军训。如果他在高中时没有参加过,那么到了大学,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何况现在大学新生军训时间并不长,也就一两个星期左右吧。没有经过军训的学生感觉受到巨大冲击,本身也没有什么不正常,适应一下就好了。我看到我们学校新生军训的一些场面。由于适逢中国九三大阅兵这段时间,学生们受到大阅兵的感染,精神非常饱满,口令声音也喊得非常响亮。可以看得出来,至少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军训产生什么太多负面的感觉。
第二,这条意见比较扯。刚入学三天,还在军训期间,怎么可能就突然正式上课了?意见中所说的匮乏人文关怀,低下的管理水平和激烈的恶性竞争,都没有具体的事例来解释和说明。这样的意见让人也不太明白,不知其所提到的问题究竟指向什么。所以在这里也无法给出评论。
这一条退学理由让这篇帖子的真实性露出了马脚,甚至完全能够断定这篇帖子是伪造的。就凭这一条,这篇帖子就与北航所谓大一新生无关。要么可能是北航往届学生写的,以此来发泄他个人的某些不满,要么就是与北航无关的人捏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要捏造,其动机现在还无法揣测。但这个谎言是捏造的或者是伪造的,则完全可以确定。一个新生,到学校后的感性环境还没看全,居然就能提出这一类比较抽象的吐槽意见。这是不是很奇怪?有奇怪的地方就有令人感觉可疑的地方。
即使这篇帖子是捏造或者伪造的,不过有些话还是要说出来比较好。至少这是公众比较关注的话题。这里不仅仅只是要揭穿捏造或者伪造的谎言,也要讲一讲一个真实北航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第三,所谓老师讲课很水。上一条说到,现在还不可能正式上课,连老生都还没有正式上课。他提到的这个讲课很水的老师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单看这一条,同样也能能证明这件所谓申请退学事件,基本就是假的,是伪造的,完全不可信。不过针对这条意见,还是可以说两句其他的话。大学老师,即便是所谓985高校的老师,水平也不一般齐。正如帖子中提到的初中老师。说大学老师还不如初中老师,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一个新入职的大学老师,如果与经验丰富的初中老师相比,肯定不会比那位初中老师更强更优秀。初中老师当中许多非常优秀的高水平老师。这位伪装的北航学生进行这样的比较,本身就有那么一点似乎看不起初中老师的观念。而且他既不了解大学老师,也不了解初中老师。大学里新入职的老师,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
说到靠学生自学,我想起一件往事,1998年,北大庆祝其百年校庆。很多老校友都回到了母校。北大的学生记者来采访这些老校友,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问,你们在大学时所上的课里,哪一门课给你们的印象最深。几位校友先在一边讨论了一段时间,最后告诉这位学生记者,是《物理化学》这门课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学生记者问为什么是这门课,校友回答说,因为这门课在上课时根本没听懂,下课后都要自己看书自学,所以印象反而更深刻。这就说明,大学里的课要想学好,自学这个环节不仅重要,而且不可或缺。如果作为学生只想单凭听课就能学好这门课,就不要抱有这样的幻想了。不想下功夫自学,至多混个及格,而且还不一定能混得上及格这个分数。
第四,所谓校园文化氛围是否具有创新活力与自由气息,还是需要在校园生活一段较长时间才能体会得到。北航每年都举办学生参与科技制作的“冯如杯”竞赛,这类科技制作竞赛举办了好多年,一直在学生中有很好的口碑,很多学生也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在“冯如杯”的基础上,北航学生参加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成绩也非常突出。要么拿到挑战杯,要么拿到优胜杯。如果没有创新活力,北航的学生不太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另外,北航的学生文艺社团也很出色,管乐团、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等参加全国大学生的文艺汇演也都经常拿一等奖。这样的校园文化气息不能说不够浓厚了吧?
对于帖子中所说什么牛马工程师,不知道这位伪装的新生是不是对工程师有一种很大的偏见甚至敌意,似乎一做了工程师就成了牛马。在旧中国,劳动人民是被当作牛马来对待的。电影《古田军号》里,一位贫苦的老祖母对她孙子说,我们是牛马不如。可见那时劳动者生活的悲惨与艰辛。这位伪装的新生把我们的工程师比作牛马,不知道他的这种偏狭的心理从何而来。要知道,今天的中国建设与发展成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工业化国家,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功不可没。连西方发达国家都羡慕中国拥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为今天中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位伪装成北航新生的家伙却对工程师如此藐视,而且明确表示不能想做这样的工程师。这种人即使留在学校里也还是个祸害,害群之马的害。如果他仍然是个在校生,最好及早把他清除出学校。
第五,关于留学限制,所谓北航学生去不了美国。现在别说北航的学生了,就是那些已经被美国大学注册了的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机场的海关,都不让进入美国,直接遣返打道回国。美国的现政府,只希望中国学生学习所谓文科专业。而美国高校中的理工类专业,特别高技术专业,美国政府已经公开宣称不接受中国留学生学习。所谓美国的留学限制,早就不是只针对北航了,当然还有哈工大、西工大,电子科技大学等,也被列入拒绝的名单上。现在只要是学理工的,要到美国进修理工类研究生,基本都没有太大可能性了。
这位把不能去美国留学当作他极大遗憾的伪装学生,看起来,如果他有机会去美国留学,一定就是打算留在那里,不肯回到中国了,更不用说要报效祖国了。他的这个小心思不用说,人们都能看得透。要不然,至于让他感觉那么遗憾吗?
另外,北航就和中国其他高校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别说北航了,北大和清华也是一样,都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年,在北航的学生中流传过一些对北京高校的短评流行语,很多我也不记得了。只记得其中两句,一句是“爱在师大”,另一句是“死在北航”。北师大女生多,男生在那里找对象,可能有些优势,所以有“爱在师大”一说。北航是学习太苦太累,当年一门机械制图课真的能把学生折腾着死去活来。学习材料力学也是苦不堪言。所以也就有“死在北航”一说。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北航学生在自我标榜,表示他们学习多么努力和刻苦。也许会有这样一种因素在内吧?但不管怎么说,标榜自己学习多么刻苦总比标榜自己家里多么有钱还是更具有正能量的,也比那种标榜自己考进清华就傲慢地认为,他自己比其他学校的学生要高人一等的学生,还是要有更多的正能量。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