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正是我们在学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学期。讲课的老师水平还是挺高的。他讲课内容清晰,逻辑严密,比较引人入胜。然而有一天,一个同学在课堂上突然站起来发言,表示了一些不同意见。他的观点是,既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了几百年,而且今天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都非常富,也比较强,为什么中国不能顺着人家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 这个同学的问题在课堂上一提出,很多同学都沉默了。因为对这个问题,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想过。或者也有人觉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也有些道理,但更多的同学还是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算起,也不过才走了二十多年。按照那位同学的观点,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经济上获得成功的路不走,硬要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是不是没有这个必要?
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门刚刚打开,我们原来不是很了解的西方资本主义一下子就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当时很多人的心目中,我们确实还是很不如人家。
讲课的老师可能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有点发懵,一时反应不过来。后来,他可能越听越生气,但也没能很快找到反驳的话语,有点气得身体在打颤。这堂课后来也没法往下讲了。
当时在社会上,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论调是比较流行的。毕竟,我们国家比起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来,还是非常贫穷的。而且那些跟着美国的所谓小弟们,似乎发展得也不错。所以,国内有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相当困惑。估计当时那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甚至包括苏联国内的人们,也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后来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与当时的人们所持有的这样类似的观念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
在今天看来,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存在着普遍落后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之前的经济基础普遍都比较差。但是,虽然当时落后,但是社会主义国家总的增长速度并不慢,社会主义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还要快于西方发达国家。只是因为经济基数低,要赶上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力量。但在当时,更多的人们对此还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一些表面上的差距就会让人们产生那种初步的,但是并不深刻的认识。
我还记得在大学时,有一位中文系的老师出国探亲,回来后给我们各系的学生做了一次报告,就是讲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人们说得那么美好,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但是,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下面嘀咕,说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多不好,可是这位老师的家人为什么还住在那里,为什么没有回国。当然,这个学生不是在提问题,只是表示对这位老师所讲的东西不那么相信,或者说这位老师所讲的内容,无法让人真的信服。当然,听讲的学生未必都不相信这位老师讲的都是事实,但是他的家人没有回国,还住在那里,这在逻辑上有点说不通。那里有那么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是他的家人什么还不回来呢?
直到今天,我们才有可能理解,为什么那位老师虽然看到了所谓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他的家人毕竟在那里生活了多年,想要回来也实在不太容易。这种矛盾今天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在当时,这样的矛盾现象就不太能有太大的说服力。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国内的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声调还是相当高的。邓小平同志出来讲话,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说明我们党内的主流对问题看得还是很清楚的。但是不能否认,即使在党内,那种盲目向往西方、崇拜西方的观念与思潮并不那么容易就销声匿迹。
为什么在总体上,我们的党是非常清楚的呢? 因为我们的党没有像苏联的党或者东欧国家的党那样,完全放弃社会主义,更没有完全放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没有像他们那样,一门心思去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的改革开放,也吸收到西方发达国家中所存在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吸收了一些符合市场经济的政策。但是在本质上,我们还是坚持我们走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走起来非常不易,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还是坚持走下去。当时我们选择走这一条路,主要是认为,中国的国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国的道路只能靠中国自己摸索着向前走。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发达,但是如果中国走上了一条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就会毁于一旦。而且,中国如果去走一条资本主义道路,那么社会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混乱,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没有人会预先知道。从全党当时的认识中来看,放弃社会主义而去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绝对行不通的。
因此,尽管当时在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下,我们在经济建设当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然而,为了解决这些经济上的困难,有些政府部门的个别官员,有些地方政府的少数领导,居然去相信新自由主义的那一套。他们盲目地认为,新自由主义的那一套,才有可能解决中国当时存在的经济中的困难。为了所谓提高效率,为了所谓降低成本,某些人就开始把国有企业卖给私人资本,大批解雇工厂的工人。据我了解,这种逼迫工人下岗的企业,大多是地方政府所掌管的地方国有企业,中央直属企业很少有这种错误的做法。特别是大量军工企业,当时遇到的困难更大。但是尽管企业员工收入很低,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解雇任何一个员工。有个别技术人员或者技术工人,自己主动要离开企业,另谋生路,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虽然那些没有离开的工人们有时几个月都拿不到工资,但工人们依然坚持留在厂里。如果有了一些并不充足的订单,他们都坚持到厂上班。这就是社会主义企业在经济遇到困难时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在资本主义世界那里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我们的国有企业经历了最困难的阶段之后,后来开始走上正轨。正是在此之后,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了展翅腾飞的过程。之所以中国没有像苏联和东欧那样,完全去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所画的大饼去做,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坚决地相信,我们自己的路只能让我们自己去走。别人再好再有钱,也是别人的。盲目照搬别人的办法,绝对是行不通的。
在我看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做的最简单也最明确的阐释就是两个“必须毫不动摇”。这也是表明我们一直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的做法是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也是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在多年以来,我们曾经希望通过市场来换技术,通过与外资合作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在西方资本主义的贪婪与无耻面前,都是失效的。我们只能依靠我们自己,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我们的独立自主和奋发图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我们今天依然坚持对外开放,依然鼓励外资进入,但是我们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决地依靠我们自己。这是问题的根本。这个根本不能丢,这个根本如果一丢,那么中国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在进入新世纪的最初几年,我们的路走得磕磕绊绊。然而,只要跨过最难走的阶段,再继续向前走,就会开始顺畅起来。当然,困难也还是会有的,但已经走过了最痛苦的那一段,今后我们的步伐就会迈得更大,走得更快。经过最近这二十多年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开始展示出来。西方资本主义的问题与积弊也更清楚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西方资产阶级要围堵中国、打压中国的图谋一天都没有放弃过。我们面临的风险也都一直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松懈、任何掉以轻心都是危险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来说,我们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加强大,我们需要更加坚强的斗争精神,需要更加强大的斗争实力。因此,我们的努力是没有尽头的。这也是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