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文化肯定是值文武双全,包括文,也包括武(武装)。文化自信必然需要有武装(军事、国防方面)的实力作为后盾。近代中国失掉文化自信,是由于在军事上打不过帝国主义列强的船坚利炮,进而在文的方面也感觉处处不如人。由此看出,要恢复文化自信,首先还得在军事上打败帝国主义,否则就谈不上文化自信。恰好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发生了朝鲜内战,一个被美国佬称作“中国乡巴佬”的中国领袖,领导一批“中国乡巴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结果还真的打败美帝野心狼了。这是恢复文化自信的开场——道器变通之变的开始阶段,但是,这是奠定了靠谱道器变通之基的,因为在“联合国军”战俘里曾经喊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同时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的日本法西斯战犯也由不服气,变成了服气——这是由器而道的过程,由军事胜利引向文化心理的胜利。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战胜美帝国主义全面封锁,到了1970年“中国乡巴佬”发表《五·二〇声明》,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真正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没过两年,美国总统就“不请自来”了,这样由武到文,由器而道的一个完整过程实现了——这个时候的《上海公报》那就是由道而器的过程,是我们“中国乡巴佬”向美国佬全面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时候了。
本文要点如下:
1.一个“中国乡巴佬”领导一批“中国乡巴佬”打败了美国佬:这就是抗美援朝
2.《五·二〇声明》:世界人民响应“中国乡巴佬”的号召,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佬
3.尼克松总统访华:美国佬的头子主动来见“中国乡巴佬”
欲知详情,请看下文。
01
—
一个“中国乡巴佬”领导一批“中国乡巴佬”:
打败了美国佬,这就是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让新中国变成了一个让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刮目相看的国家。在文化心理上,我们与最强大的国家平起平坐了。中国从此以后,无论是在器层面,还是在道层面都能理直气壮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美援朝是不是强国——让中国强大的道器变通之变?国强——中国强大的事实在抗美援朝之后展现了,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了,如此的道器变通带来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该如何评价?决策领导抗美援朝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该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这都是现实的真问题,难道不是?
02
—
《五·二〇声明》世界人民响应“中国乡巴佬”的号召,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佬
如果说,1950年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介入朝鲜内战,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声明警告置若罔闻,非得要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教训之后才服气,那么,到了1970年5月20日,针对美国入侵柬埔寨,毛主席发表《五·二〇声明》,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美国政府就不得不有所收敛了,这是不是产生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呢?从1950年到1970年这20年里,美帝国主义的变化不多也不大,但是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的变化不可为不大,在《五·二〇声明》发布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两弹一星”,新中国全国各族人民那是处在名副其实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人敌”状态之中的。
当年的小朋友都是这么唱的:
可以想象,当美国佬看到“中国乡巴佬”的后代是这个样子,他们作何感想?
03
—
尼克松总统访华:美国佬的头子“不请自来”
因为没有了文化自信,蒋介石统治的旧中国,不存在主权意义上的中国外交,因而美国总统没有来访过,这不奇怪。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才开始恢复名副其实的中国外交,但我们也不会请美国总统来,可是到了1972年,美国总统还真就“不请自来”,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呢?建国初期毛主席就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火候到了,一切都顺其自然,那真是水到渠成,道器变通,是不是?毛主席,言而有信,说得到做得到,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美国总统“不请自来”了,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当美国总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旁走过,检阅被他称为“最出色仪仗队”的时候,这是一个标志——道器变通之变——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自然开始消解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正式展开了。此前外交,经过建国初期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后,主要在第三世界和部分第二世界进行。
这个时候,人们不会忘记此前不久出现的一首歌,唱道:“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这首歌还有一句概括性的歌词——“历史规律不可抗拒”。
是的,就是这样的,美国总统不请自来,这是历史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是否所有人都懂这个“历史规律”呢?
早在建国之初,毛主席定下外交“三句话战略”——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毛主席一贯不当“算命先生”,你美国总统爱来不来,反正我们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到时候我们的事情搞好了,不自然会“不请自来”。毛主席果然料事如神,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机场。
1967年美国有一位有识之士,没有被尚处在文革里中国的某些被称之为“混乱现象”所迷惑,清醒地作出了符合实际的判断,作出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择,正好那个时候美国选民对这位总统候选人的判断比较认可,多数选民选择了这个人当美国总统,这个人的名字叫尼克松。
远在大洋彼岸中国的有个人,当时也投了他一票。当尼克松见到这个人,得知这一消息,情不自禁给这个人鞠了一躬。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尼克松总统见到毛主席,他由衷地给毛主席鞠躬——他这是自觉的,也是本能的一种表达,向强者低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是表明自己也是强者的举动。
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中美两国尚处在敌对状态。然而中美两国有识之士都已经下定决心来个道器变通之变,变为道器变通之源——只要,只有变才能改变这种敌对状态。这一点,毛主席早在建国初期就是这么想的,只是美国人不这么想,他们以为可以用他们的“制裁”迫使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就范,但他们发现新中国不是旧中国,毛主席不是蒋介石的时候,当他们看到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们从自己国家利益出发认识到没有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他们的生存就会成问题,所以,尼克松总统就在美国对外政策上,来了个大胆的道器变通之变。尼克松是很幸运的,因为中国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懂他,因此他愿意“不请自来”。
这里要强调一点,有人编出尼克松晚年“后悔”一说,意思是尼克松后来后悔访华的举动,这种瞎话的确是有人会编出来的,什么样的人呢?恐怕是和说“中国乡巴佬”的人差不多的吧!
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
【我们第一要把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相区别,第二要把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相区别。】
李克勤后记:“中国乡巴佬”是个贬义词,带有恶意攻击性,然而在毛泽东文化里,我们是有文化自信的,当然对这样的攻击,只是一笑了之。因为我们的重点不是去与人斗嘴,而是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真正懂得人家为何现在会说那样的话,以及怎样像毛主席那样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