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在报道中有人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名曰文化新质生产力。对这个新概念,感觉有点奇怪。在近几十年的非科技和非生产领域之中,经常有人会造出一些新词或者新概念,目的就是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也在强调本领域是如何地重要。
记得当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有些学者写文章、发表演讲,把这个第一生产力的概念加以无限度的扩展和延伸。例如有人说,文化也是第一生产力,也有人说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还有人说教育也是第一生产力,等等。反正要找出与第一生产力搭上关系的话题很多,几乎可以说不计其数。说来说去,最后倒是让人不明白了,到底什么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生产力分出第一或者还有第二、第三等序列,那么处在第一位的一定只能是一个,连两个都不太可能同时并列为第一。这话应该说得通吧?如果为了强调本研究领域、本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把这个第一的名号到处乱套,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说什么,而且人们也会对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第一生产力给弄得晕头转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想到,那些在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专家和学者们开始蜂拥而上,纷纷强调他们研究的领域和专业也是新质生产力。这种情况就很可能与当年都争着说自己研究的领域也是第一生产力一样,最后把问题和概念搅和成一锅粥,谁也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大家最后都消停了。因为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这样的结果,什么也说不清,谁都想强调自己专业和领域的重要性。这里虽然没有明争,但确实是有暗斗,反正大家都不说破。可是结果就是一地鸡毛。
关于文化新质生产力,这篇报道中有这样的提法: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很大程度上是由科技创新所催生的。与传统生产力不同,迅猛发展的科技文明成果是当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同时必须注意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科技驱动的生产力,也是文化驱动的生产力,是一种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的先进生产力。
讲新质生产力,肯定离不开强调科技的重要作用。但是这里硬要把文化加进来,这又是为什么?他们根据什么来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的先进生产力?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那里,人类社会主要就是两大领域里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活,以及人口的生产。物质资料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如果把人口也纳入到物质产品的范畴,那么在马克思主义那里,所谓生产指的都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其他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的生产,都不包括在这个物质产品生产的范畴之内,不过都是物质产品生产之外的衍生物。这是有着明显区分的两回事。把物质产品与作为衍生物的文化产品,两个东西搅和在一起,硬说它们是一回事,这对于在弄清问题方面,没有不乱套的。
在上述报道中,为了把文化和新质生产力生拉硬拽到一起,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说,新质生产力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每一次信息技术上的革命,都会带来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请注意,这位学者在这里在偷换概念。本来他们说文化新质生产力,是在说由文化所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而在这里,这位学者说的却是文化领域内的新质生产力。他硬要在文化领域内找出一个新质生产力来,或者硬要在文化领域内插进一个新质生产力。前面我们提到,生产力的概念只能用于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文化产品的生产并不能纳入物质产品的生产范围之内。这种概念的偷换表明这一类专家实在没有办法对所谓文化新质生产力做出合理的界定,只能靠这种浑水摸鱼的办法来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还有的学者说,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机器大量取代人工。当传统产业无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这些劳动力必定会流向由新质生产力赋能的新生产领域,其中就包括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的文化质态。
这个观点,前半段说得没错,人工智能确实在传统生产领域中取代了人类的体力与脑力。但所谓劳动力流入的新的生产领域,在这些新的生产领域中,有一个所谓数字文化产业,而数字文化产业就成了新的文化质态。在这里,他们还差了一步路要走,那就是这个所谓新的文化质态怎么就跟所谓文化新质生产力拉上关系了?他们不知道如何走出这一步,干脆就把所谓数字文化新质态与文化新质生产力之间生硬地划上一个等号。
其实,生产中的数字技术是一回事,而所谓数字文化就很有点含糊其词了。什么是数字文化,是数字技术所引领的文化,还是用数字技术来开发的文化,或者还是什么别的东西?这里都难闻其详。但是,他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他们的所谓文化新质生产力来辩解,来宣传,来强调,以突出他们做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或许,他们也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做一点他们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个好心我们似乎不能误解。但是有了好心,要做好事,就应该去做正确的事。只有好心,但方法不对,出发点也不那么纯粹,这里就难免会出问题。作为在文化领域或者文化部门中工作的专家学者,就是老老实实地用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专长来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出一分力。在文化领域里,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做的工作何止千千万万,有的是他们的有武之地。简单一句话,用文化领域中的工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这类话就不能说出口吗?做了这样的工作,说了这样的话就低人一等吗?当然不会。正如在打仗的时候,指挥员的作用很重要,战斗员的作用也很重要,甚至炊事员的工作同样很重要。都重要也不能都用同一个名称去称呼他们。指挥员就是指挥员,深入一线的战斗员是不是应该叫做武器装备使用的指挥员?而炊事员是不是叫做厨具用品以及主副食生产的指挥员?这么乱叫一通,能不乱了套吗?所以希望在非生产领域中工作的人们,就不要都来抢新质生产力这顶帽子了。不适合你戴的帽子,戴上了既不合适,也不美观,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