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美元陷阱》 一尘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摘要】美元霸权使美国能无限扩大货币供应、积累财富,但也导致美国债务规模膨胀、财政赤字严重。此外,美元霸权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给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带来不稳定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越来越多国家采取“去美元化”行动,但美元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替代。各国应尊重彼此的经济利益和发展需求,推动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和完善,实现更公平、稳定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发展。
独立经济学者一尘最近出版《走出美元陷阱》一书,本书深入剖析了美元霸权、美国经济本质及中美经济关系,揭示了美元作为全球主导货币的问题。
一、特殊地位赋予了美国极大的经济权力
美元作为全球主导货币,赋予了美国极大的经济权力。而这种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美元可以无限扩大货币供应。这种权力使得美国在面对经济危机或财政压力时,能够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或缓解财政压力。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在面临类似情况时,往往受到自身货币供应能力的限制,无法像美国那样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
二是美国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吸取资源并积累财富。作为全球主导货币,美元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使得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容易获得融资、降低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美国还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吸引全球资本流入,进一步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些财富为美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是美元霸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国家的经济自主性。由于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很多国家不得不将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以应对国际支付和贸易需求。这使得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决策,无法完全自主地制定自己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联储突然间把隔夜拆借利率提高到20%,导致美元升值和石油价格下跌。那些借美元开采石油的拉美国家一下子掉进了美元的陷阱,多国相继爆发债务危机,上世纪80年代也因此被称作拉美“失去的十年”。
二、“美元的诅咒”:美元体系的信用支柱正在坍塌
然而,美元作为全球主导货币,也在加剧美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走出美元陷阱》借用“资源的诅咒”一词,把美元特权的这种反噬力量称为“美元的诅咒”,表现在过度举债和滥用美元霸权导致的美国债务规模不断膨胀,财政赤字日益严重。同时,美元的过度供应也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给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这种不稳定因素,损害着美元作为全球主导货币的信誉。信用是美元体系最重要的支柱,正因为对美元体系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信任,世界各国才会储备大量美元,并把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而这项至关重要的霸权,其底基正在面临俄乌冲突引发的“八级地震”,美元体系的信用支柱正在坍塌。俄乌冲突给美国带来的一大伤害,就是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政治性、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直接暴露给了全世界,美国基于国家利益可以肆无忌惮使用“金融核弹”,冻结他国外汇储备。这种频繁“掀桌子”的举动,让美元正在“失信”于世界。
事实上,这也不是美元第一次背信弃义了。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的时候,美国无力面对国内通货膨胀加剧、自身美元超发的局面,直接拒绝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不再遵守规则,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才有了后来的“石油美元”。也由此,美联储从一个货币政策制定与监管机构,开始转变为干预、操纵全球财富和经济权力的机构。
三、“美元的诅咒”:美元霸权的衰落趋势愈发明显
《走出美元陷阱》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与地缘政治关系的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主动采取“去美元化”的行动,这一趋势正逐渐演变成一股全球性的潮流。
中国经济的崛起无疑是推动这一潮流的关键因素。作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详尽对比,深入剖析了中国在全面工业化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迅猛进步与超越。作者强调,中国已经迈入“世界工厂2.0时代”的新阶段。尤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这种快速增长和影响力使得人民币的地位逐渐提升,很多国家开始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2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业务量也在稳步增长。这一趋势预示更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并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体系。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为“去美元化”潮流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重心逐渐向东转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一种经济力量的再分配,是全球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的深刻变革。这些新兴国家对于美元霸权的挑战,不仅来自经济实力的提升,更来自对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革需求。它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边缘参与者,而是希望成为中心角色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来,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更好反映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各国的利益诉求。
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也为“去美元化”潮流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多元化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一些国家开始寻求通过“去美元化”来降低对美国的依赖,并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在这一背景下,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去美元化”对于金砖国家而言,不仅是一个经济选择,更是一个战略选择。通过降低对美元的依赖,金砖国家可以减少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受美国政策影响,增强自身经济自主性和稳定性。
同时,金砖国家还可以通过推动本币结算、建立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此外,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沿线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为“去美元化”提供了更多动力支持。
四、共同推动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
当然,“去美元化”并非是完全否定美元的地位和作用。美元目前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其地位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体现。同时,美元已经形成了庞大的金融市场和交易网络,这种网络效应使得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仍然稳固,其流通性和稳定性仍然受到广泛认可。即使一些国家提出“去美元化”,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立即放弃使用美元,而是希望逐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寻求更多的货币选择。
需要认识到,“去美元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为此,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中国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中的必然选择。这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互信程度;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和投资渠道,扩大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中的份额。
此外,随着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有可能建立更加高效、安全的全球支付和结算体系,从而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本文系作者对《走出美元陷阱》一书的书评,首发于“北京青年报客户端”,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