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马斯克最近说了几句特别叛逆的话,冲击力如同精神原子弹

2023-11-08 09:14:05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尹国明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图片

  全球首届人工智能(AI)安全峰会已经在英国闭幕,因为世界的目光最近主要被巴以冲突吸引,所以这次会议的关注度也受到了影响。但在会议结束后,马斯克的一番话引起了世界媒体的特别关注,其效果,差不多相当于在资本主义世界头顶释放了一枚精神核弹。

  因为马斯克说的这番话印证着马克思预测的共产主义社会非但不是乌托邦,而且,跟我们的距离已经不太遥远,这是资本主义的统治者和学者最不愿意听到的。

  马斯克的话重点是下面两段内容:

  一是:“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工作后,未来将会是不缺商品和服务的富足时代,届时我们不是全民拥有基本收入,而是全民拥有高收入”。

分析:“‘不缺商品和服务’的富足时代”,“全民拥有高收入”,不就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另一种表达吗?

  二是:”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人类将不再需要任何工作,人工智能将会接管大多数工作,当然人类愿意的话还是随时可以工作。”

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可以不必再为了谋生而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但个人可以出于兴趣爱好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不再是“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异化劳动,而是人们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那句著名的话其实就很好理解了:“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上面引号里面的内容出现在马克思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那段经典描述里面: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还曾经用另一段文字预测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场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们成为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这段内容同样是在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不再具有被强迫性。

  马斯克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是大资本家,还是世界首富,但他在思考和展望正在向我们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时,从技术和生产力角度“看到了”马克思在近两百年前“看到”的人类未来社会某些特征。

图片

  马斯克这些话很自然让我们想起刘强东在2016年《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节目中说的话:

  “过去很多人都觉得共产主义遥不可及。但是通过这两三年我们的技术布局,我突然发现其实共产主义真的在我们这一代就可以实现。”“因为机器人把你所有的工作做了,已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政府可以分配给所有人,没有穷人和富人”。

  对照刘强东和马斯克的话,他们表达的意思高度接近,说明一部分冲刺在人类科技创新最前沿的企业家,已经从科技发展的趋势中看到并承认共产主义社会的现实可能性,从另一个路径差不多得出了和马克思相同的预测,虽然时间上比马克思晚了接近二百年。

  对于反对共产主义的人来说,这两个人的话充满了危险的气息,是对资本主义体制的批判和否定。

  马斯克说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不用“被动地”工作,就可以全民拥有高收入,显然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分配体系里无法实现。因为,只要是资本主导的生产组织和分配体系,就会有两条原则不会改变:一是私人资本主导的企业,只要人工智能能够接管大多数工作,他们就只会雇佣尽可能少的人,从而实际上大量减少工作岗位,造成失业现象很普遍。二是劳动者如果没有工作,就不会有收入,就要面对贫穷与饥饿的考验和折磨,社会就不会稳定,阶级矛盾就会尖锐到爆发社会严重危机的程度。

  所以马斯克的话就自然构成对资本主义体系比较彻底的否定。以前这种否定经常出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里,现在则出现在新技术与新经济领域的资本领先者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预测里。

  马斯克的话不过是从他的认知角度,间接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大多数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接管情况下,严重的失业让资本与劳动的利益之间已经失去了妥协的空间。

  只有采用更加公平的组织和分配方式,马斯克说的情况才能实现。

  就人类已知的理论和实践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的替代造成的就业难题,在公有制下解决起来毫无难度。无非就是把一个人八小时或加班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分配给五个人或更多的人分享,这样,一个人一周只需要工作两天、一天或半天就解决了。人们就可以如刘强东说的那样,“没人再为物质去工作,大部分为精神,为感情去奋斗。人类可以享受,或者可以做点艺术性的、哲学上的东西。”

  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应有的自由状态。这样的生活岂不美哉?

  马克思说的自由人联合体,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另一个说法。

  被那些伪自由派不断批判和否定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为实现人的自由状态而寻找实现路径的理论。而不是哈耶克那样的伪自由派,把资本追求的自由当成奴役劳动者的工具。

  哈耶克的胡话竟然能说到这种程度:“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钱会向穷人开放。”难道他不知道穷人之所以为穷人,恰恰是因为他没有钱吗?一个命题就带着一堆逻辑破绽,这就是资产阶级的顶级学者的逻辑水平。难怪,凯恩斯说他的理论“是胡言乱语的混乱的大杂烩”。

  当然,凯恩斯和哈耶克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面前,不过是菜鸡互啄。他们的理论,没有一个能够正视资本主义的问题根源,更不能真正解决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

  把美国从大萧条的泥潭中拉出来的,不是凯恩斯的学说,而是因为美国大发战争财,通过军火和军事物资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美国最迟从1931年就开始支持日本侵华行动所需的主要战略物资(比例大约为54%),以及二战之前支持德国纳粹和二战开始后前半程向两边提供军火,从中赚了不少钱,只是这段历史被美国的话语权给掩盖了。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只是资本获得更多自由的现代奴隶制,他推崇的自由市场才是让打工人通向奴役之路。

  人类的认知在信息茧房里面,被资本的精神pua宣传,混乱和颠倒太久了。以至于现在的社会整体认知水平还不如冷战时期,甚至不如一百年前。因为人们已经把通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给否定了,从此就在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来回兜圈子。

  现在,人类将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没有一个能够让资本主义能够扛过新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冲击。

  他们两个人研究的那些鸿篇巨制对人类的正面价值,还不如马斯克最近说的那两段话。

  现在,有人陷入尴尬和恐慌是肯定的,他们好不容易把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和共产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解构”,利用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偏概全加夸大负面,让很多人已经相信了共产主义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结果,这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又出现在刘强东和马斯克这些被认为属于资本圈屈指可数成功人士的话语里面。

  这让那些西方经济学的学者不太好反驳。因为他们无法证明自己比刘强东和马斯克更懂经济,更懂未来人工智能社会,何况经济学家的声誉已经被他们搞得狼藉不堪。

  因为刘强东和马斯克都不是共产主义者,他们对未来社会图景的预测却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场景如此接近,才让他们更不知道如何反驳。

  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已经接近共产主义的入口,明人明察公众号在原创文章《百变变局最大的考验,今天一次性说清楚》里面有过一些分析,包括:

  “人工智能作为新的生产力水平主要标志,对应的新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西方在资本主义体制内利用修修补补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力水平了。”

  “共产主义没有实现,已经不是生产力水平不够发达的问题,而是生产关系严重落后的问题。”

  “目前实现共产主义的最大障碍还不是生产关系,而是人的观念。”

  “因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被妖魔化,导致虽然资本主义中心国家的社会矛盾已经很严重,欧洲爆发几十年一遇的罢工潮,但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马斯克的话会让更多的人透过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长期被妖魔化形成的认知迷雾,重新认识共产主义的可行性:

一是共产主义所需要的、在物质匮乏时代特别不好理解的“物质极大丰富”将不再是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将进一步发展,并充分具备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

  其实,如果财富能够得到合理而公平的分配,虽然现在还没有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也已经接近满足“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了。

  如果把世界视为一个整体,现在困扰经济增长的是产能过剩,而不是供应不足。阻碍人们需求实现的,不是物质生产供应能力不够,而是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在大部分领域,有多大的需求,就可以实现多大的供给。仅仅是中国生产的工业品和日用品,就有很多品类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超过50%。而中国的整体产能仅仅发挥了70%左右,有的行业只有50%,我们正在为产能过剩而烦恼。理论上,如果中国的现有产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可以满足世界上至少50%的工业品和日用品需要;如果我们的产能继续扩大,完全可以满足世界更高比例的需求。

二是共产主义“消灭三大差别”也不再有理解和实现的难度了。

  “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前两个差别都比较容易理解和相对容易实现。以前特别不容易理解的是第三个差别,因为想不出如何实现。现在,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成熟,大多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不再需要人去完成,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当然具有肉眼可见的实现可能了。

三是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供不应求的蓝海领域越来越少,物质可以达到相对于人类正常水平需求的“极大丰富”程度,按需分配在在生产力方面已经没有障碍了,现在阻碍人类实现按需分配的,是分配方式及背后的所有制和人的观念。

  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现在就可以完全消灭贫穷、饥饿现象,普通人当然也不必面对生存压力了,但这需要一个基本条件:解决好分配问题。

  目前人类社会的贫穷、饥饿并没有消失,甚至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比较普遍的存在,在发达国家都出现普通人生计艰难和食物不足的现象,问题就是出在分配方式(生产关系)上。

  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限制了社会大多数人相对于自己的正常需求有足够的支付能力,造成市场需求的狭窄,造成事实上越来越严重的生产相对过剩。而一小部分人,虽然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但他们人数占比太低,就是一天吃十顿饭,一人住一套别墅,也不能消化掉“过剩”的产能。

  这个现象就是马克思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问题,这是资本体系的不治之症。

  马克思说资本社会必然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这个规律造成了一端是生产过剩的困扰,另一端是贫穷与饥饿的存在。我们在课本里看到的消费端很多人喝不起牛奶,供应端的牛奶要倒进河里,就来自这个规律,这个规律伴随资本私有制存在的始终,造成了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巨大的财富分配鸿沟。

  在这个体系里面,不但劳动者不容易,很多资本家作为个体也未必就过得轻松,他们要时常因为不能完成从商品到货币“惊险的一跃”而面对风险、亏损和破产。

  所以,马克思否定的不是个体的资本家,不否认个体资本家要承担经营风险和压力,也不对资本家个体进行道德谴责。他否定的是资本家个体风险互相抵消之后的整个阶级,是这种让劳动者和资本家个体都面对风险和压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这个资本体系当中,不仅仅是资产者与劳动者之间充满矛盾,资产者之间的淘汰机制也同样很残酷,所以有句话叫“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到一定程度,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竞争就成为你死我活的战争,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么来的。这个体系被设计成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模式,人和人之间只有冰冷的利益和竞争关系,真实情感和高尚成为多余和稀缺之物。

  所以,不光是劳动者,就是处于没有终点的残酷竞争中的资产者,哪怕你理解不了马克思,也应该考虑一下马斯克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才能把握未来社会的趋势。

  人最大的失败就是跟趋势做对抗。马斯克之所以比别的资产者更成功,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少一些思想钢印约束,让他更能看清趋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这是马克思发现的经济运行基本规律。无论有多少人想尽办法否定他的学说,也否定不了这条规律。

  只要这条规律存在并发挥作用。人类社会就不可能终结于矛盾越来越激化的资本主义,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早就成为笑话。

  资本私有制决定了即使蛋糕做得再大,仍然有人吃不到能够果腹的蛋糕。巴西和阿根廷都是农业大国,却有很多人都在挨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首先这一点就不能称其为文明社会。

  未来是应该让劳动者越来越轻松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大量应用,反而让劳动者感受到的首先不是喜悦,而是对未来个人劳动岗位稳定性的担忧。

  这说明在西方主导的资本体系里面,技术越进步,劳动者个人的压力会越大,而不是越小。

  所以,即使从文明的角度,这样的生产关系也应该做出改变了,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

  人类已经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却还是基本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状态,中间修修补补,但本质并没有区别。继续穿着婴儿的衣服,来适用已经长大这么多的身体,总有撑爆的一天。

  我是坚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就必须用新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人类必须否定现有的资本主义体系,让更高的社会形态取代,这样才能不被新的技术和生产力撑爆、炸裂。

  马斯克的话,应该让我们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更多的思考。从马克思到马斯克,分属不同的阶级,却在未来社会的认知出现了一定的趋同,这只能说明马克思说的是对的,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共产主义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合理性。

  未来,要么认清趋势主动改变,要么被动改变,唯有巨变是不可避免的。

【文/尹国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学者。原载微信公号“明人明察”】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