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22日在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的底气。
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项制度同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激活人口机会潜力,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和效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我国人口规模已达峰值14.1亿人,尽管在2022年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但是按照人口发展的自身规律,人口负增长早期阶段的人口规模减量缓慢,2035年以前,我国人口规模将依然在14亿人以上,2050年也将保持13亿人以上的规模,本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仍会是全球拥有10亿人量级的两个人口大国之一。当然,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只是潜在市场,要想将之转化为有效市场,则要以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升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提高人们的有效需求和消费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按当年价计算,1978年至2022年,中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1210207亿元,占全球GDP总量从1.8%增至近18%;人均GDP从381元增至85698元,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支出不断提升,分别从171元、151元增至36883元和24538元。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恩格尔系数从63.9%降至30.5%。伴随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需求市场、生产和消费市场趋旺,一定会形成现实的规模巨大的市场。这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的坚强后盾。
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物质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规模跃居全球首位,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也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之一就是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
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尊重人口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形势,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在长期稳定的低生育率条件下,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变动趋势基本定型,当然这些要素会随生育率变化而变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率水平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但是生育率提升是一个慢变量,即便有所回升,既不会快也不会大,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恒心、决心和信心。
人口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唯有健康和教育可以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持续改善,人口素质提升是一个永恒的议题,人才资源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9.6%,进入稳定的大学普及教育阶段,每年大学招生规模和毕业规模均达到1000万人以上,在校大学生规模4655万人,预示着未来4到5年的大学毕业生规模依然保持在每年千万以上,再加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毕业技能型人才约500万人,为高质量劳动力资源供给奠定基础。当下,我国总人口中有大学毕业生2.4亿人,意味着平均不到6个人中就有1名大学毕业生。一方面,继续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未来可期。
说到底,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着中国式现代化。随着中国14亿多人整体迈进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中国必将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作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