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是对诸葛亮的锦囊妙计非常感兴趣。无论刘备一方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样的危急状态,如果前面诸葛亮已经备好了几个锦囊,那么刘备一方一定就会化险为夷。这个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实在太厉害了,也实在太有智慧了。
但是,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什么总拿不下中原?小时候对这个问题也不好理解。《三国演义》里不是有人说,能得卧龙或者凤雏一人,便可得天下。刘备俩人都得到了,最后也没能拿下天下。诸葛亮的智慧到哪里去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到最后的时候,因为司马懿按兵不动,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办法,就拿出一套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讽刺他就像个女人一样,胆子太小了。诸葛亮想用这样的办法来刺激司马懿,激他出兵。这时的孔明,让人感觉真是有点黔驴技穷了。这样的诸葛亮不免让人非常失望。
再后来,总算明白了,诸葛亮之所以为民间所推崇,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慧,而是因为他的忠诚和勤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是诸葛亮精神的核心要素。
现在看起来,所谓锦囊妙计,并不是一个绝对灵验的法宝。任何计谋,都有两面性。一种是存在着这种计谋的有效性。如果能够发挥作用,毕竟有较大的收效。但这类计谋同时也有风险性。客观世界的因素太丰富,也太复杂了。再好的计谋,如果遭遇到任何意外或者偶然因素的干扰,就完全可能失效,或者导致相反的结果。
年龄越大,越发感觉,我们的政策、计划、方针、路线都具有这类的两面性。所以,一个决策者,在决策的时候,绝对不能指望我们一定能够想出,或者拿出一条所谓锦囊妙计来,只要这条妙计一出手,即可万事大吉、天下太平。请记住,没有这样的妙计,这样的东西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2020年初,中国大陆遭遇特大新冠疫情。疫情一开始,就异常凶猛。党中央果断出手,全面封闭武汉。今天看来,这个措施非常必要,而且效果卓著。当然,下这样一个决心也是很不容易的。这种类似于猛药的措施,对于国家各个方面的经济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之下,我们还是必须要这样做。这样的决策本身也就存在着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思考。当时果断封城,固然会有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但如果控制住了疫情,保住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那么再来恢复经济,依然能够把损失在不长的时间内弥补回来。如果担心封城影响经济,而没有采取这种果断的措施,结果一定是,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没有保得住,而我们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也无法取得预期的后果,所带来的损失一定会更大。
客观世界是存在着辩证法的。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判断以及决策,同样也是要有辩证法的。中央新近提出的防疫二十条,就是针对疫情发展的新变化,以及我们需要应对这种变化,而必须采取的新的措施。由于有些地方政府,在防疫抗疫上,不能真正关注实际变化,而习惯于搞一刀切,习惯于用一个措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表现出的懒政,结果在防疫与民生这两个都非常重要的工作上,有失平衡。防疫不当,过于偏严,搞懒政一刀切,对民生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当然,如果只顾民生,而认为防疫伤及到民生,因而对防疫工作又要松懈下来,学西方的什么“躺平”,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理政执政过程中,要做好真正的科学决策,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要全面掌握群众需要的是什么,群众又能够接受什么样的相关措施。我们在具体做法上,要做到精细再精细,严谨再严谨,绝对不能搞粗枝大叶,大大咧咧。那样的做法是要害死人的。
我们的防疫措施,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既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既能保障大多数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民生的发展与提高。这个尺度要把握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作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又一定要非常准确地把这个尺度把握到最佳的程度。现在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也需要一个不断调节的过程。有些措施出台了,多少都会有一点偏差。这没有什么,属于正常的范围。而我们的政府,必须及时了解情况,掌握更为全面与详细的信息,再及时跟上相关措施的补救来充实。这样的不断纠偏的环节可能需要一段不太短的时间。但这是必要的,绝对不可以被忽视的。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反复地权衡利弊,不断反复地调整具体的防控措施的细节。这是一个很琐碎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很必要的过程。我们的执政能力就是不断通过这样的过程而得到不断地提高。
毛主席说过,搞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最省力气,而要搞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就会最费力气。因为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不需要深入实际,不需要深入群众,不需要调查研究,甚至不需要动太多的脑子,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门就够了。但要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方式来做工作,就必须要深入实际、必须要深入群众,必须要调查研究,而且还要用我们的脑子反复思考。有时思考的程度可能会达到夜不能寐。这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也是一个复杂的和琐碎的工作。但我们共产党人就必须要承担这样的艰苦、复杂与琐碎的工作重担。任何逃避,任何拈轻怕重都是要不得的,都是违背人民根本利益的。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