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主流经济学界不懂什么是经济,不懂什么是经济关系,必然把我国经济引向邪路!
说主流经济学界不懂什么是经济,主要依据就是运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经济的增减;说不懂什么是经济关系,主要是用“市场经济”说明我国的经济性质。
一、什么是经济
什么是经济?当前我国主流经济学界的观点是: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的就是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就是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就是经济下降。事实是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收入,是“赚钱”,而不是生产、经济。国内生产总值是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错误理论制定的指标。
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而不是收入,不是“赚钱”。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学界采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经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统计摘要》2021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项收入之和,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中国统计摘要》2021 第210页)
生产与收入是经济学中两个不同概念,生产量怎么可以用收入表现呢?这是混淆生产与收入的典型表现。
经济的科学概念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即再生产过程。(《政治经济学词典》许涤新主编 第55页)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收入是不同的事物。只有生产了物质产品,才能进行分配、流通,在分配、流通领域才有收入。因此,生产与收入是不同的事实,怎么能够用收入表现生产呢?
国内生产总值的理论基础是:“国民核算体系(SNA),是以西方经济学家萨伊的庸俗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不分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认为凡是收入的所有者即收入的创造者,不管你是生产劳动者、资本家、总统或者妓女都一样。”(《新中国前三十年关于计划经济的争论》刘日新著 第44页)这是资产阶级“赚钱”的理论形态,只要赚了钱,就是“生产”。
俄乌战争再一次证明混淆生产与收入的错误。2019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4万亿美元,而俄罗斯只有1.7万亿美元,(《中国统计摘要》2021 第202页)还不及美国的1/12。在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复经济制裁下,俄罗斯经济依然挺立。因为,俄罗斯能够生产粮食、石油等产品,人们有粮食吃,飞机、汽车有燃油发动等,在国际贸易中还实现“去美元化”,采用卢布结算。事实再一次证明,以纸币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并不是真正的经济;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与纸币收入是不同的两回事。
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的错误,我写过很多文章揭露、批判,这里就不重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附录。
主流经济学对于经济的错误认识,还表现在一系列的概念上:如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等等。
“虚拟经济”是错误的概念。经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生产粮食、石油能够“虚拟”?消费粮食、石油能够“虚拟”?相对应的实体经济也是错误的概念。这些我已经写过文章批判,就不重复。
“数字经济”也是错误的概念。互联网等能够生产物质产品?不能!把互联网等传递信息的收入,列入“生产总值”,也是混淆收入与生产的错误。
总之,我国主流经济学界混淆了生产与收入,把以生产为基础的经济,与纸币收入混同,已经把我国经济引向了倒买倒卖股票、债券、期货等所谓的“第三产业”的邪路,并必将继续把我国经济引向衰落!
毛泽东时期我国的主流经济学界,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采用的是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指标,科学地反映了经济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物质生产的大发展。
二,什么是经济关系
物质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不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关系下进行,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下进行,或者在雇佣劳动关系下进行。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马恩选集》第二卷 第82页)
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指出:“马克思说:‘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究竟怎样得出这个基本思想呢?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唯物主义提供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它把‘生产关系’划为社会结构,使我们有可能把主观主义者认为不能应用到社会学上来的一般科学的重复率应用到这些关系上来------就有可能把各国制度概括为一个基本概念:即社会形态------进而极科学地分析社会现象,比如说,划分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东西,研究出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东西。”“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别名。唯物主义并不像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所想的那样,‘多半是科学的历史观’,而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4、6、8、10页)这是列宁对生产关系的重要阐述。
我国主流经济学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关系理论,采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概念,把我国经济引上了错误的道路。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按照“决策”划分经济关系的,以历史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作《经济学》中,没有经济关系的概念。它根据决策的不同,把经济制度划分为“‘统治经济’——一种由政府作出一切有关生产和分配决策的经济------最后一种------市场经济----在这里,一种价格制度------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等等。(《经济学》第12版 第40页 萨谬尔森等著)
按照决策把经济制度划分为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掩盖了雇佣劳动经济关系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本质区别,把我国经济引上了“外向型”即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不仅造成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对立,而且造成了政治、文化关系的大倒退,也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出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下滑;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破产;居民、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累累债务等等,都预示着即将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实行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从1825年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周期性的爆发危机。1929年爆发生产过剩大危机以后,说市场经济“失灵”,要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产生了凯恩斯主义。但是,凯恩斯主义也“防范”和“化解”不了经济危机。连萨谬尔森等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在我们的整个现代史上一直受着经济周期的折磨。”(《经济学》第313页)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再一次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力“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
我国主流经济学界陷入了西方现代经济学的泥潭,既不懂什么是经济,也不懂什么是经济关系,已经将我国经济引向了资本主义的老路,必须重新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回归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道路,才能避免重蹈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的覆辙。
附录:
不懂什么是经济——经济学界的最大悲哀
我国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主流经济学界(包括经济官员)却不懂什么是经济,不懂经济区分为经济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更不懂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这是最大的悲哀,已经将我国经济引向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并且必将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一,不懂经济的集中表现
经济学界不懂什么是经济有很多表现,集中的表现就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表示经济的增减: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就是经济增长,反之,就是经济停滞或者衰退;又如把我国列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是因为国内生产总值仅低于美国,所以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总之,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经济规模的大小、增减。经济发展能够以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吗?不能!国内生产总值增减是经济的增减吗?不是!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的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更不是经济!
什么是经济?马克思早就讲清楚了。经济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如通常所说经济活动,即指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环节;通常所说经济增长或经济衰退,即指生产的增长或衰退”。(《政治经济学词典》许涤新主编 第53-54页)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史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574页)人们要吃、喝、住、穿等,首先就要生产粮食、饮料、住房、衣服等生活资料。不管是缴纳地租的封建社会,还是买卖劳动力的资本主义社会,还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都要生产粮食、饮料、住房、衣服等。我们所说的发展经济,指的就是物质生产品的发展,而不是货币流通(金银)的增减,更不是纸币流通的增减。物质产品生产与纸币流通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数量的差别就更大了。只要出现严重自然灾害或者是爆发战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出现障碍,国家拥有的金(银)货币再多,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用说拥有的是人民币、美元等纸币了;金(银)还是生产品,国家不能任意发行,而纸币却可以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发行,再用纸币购买债券、股票、期货等等,资本市场急剧膨胀,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与物质生产品的差距就更大了。所以,美国尽管工业产品大量依靠进口,贸易逆差、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但是,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原因就是采用货币(准确地说是纸币)流通量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说的生产增长、衰退,是指的物质生产品的增长、衰退,可以把生产增长、衰退认为是经济增长或衰退。因为,经济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再生产。在这个意义上说,生产可以等于经济。但是,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表现的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更不能表现经济,表现的是货币流通总量,准确地说是纸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量、特别是纸币流通量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根本不是一回事,国内生产总值根本就不能反映生产、经济的活动状况。可见,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经济发展,是脱离实际的,是完全错误的,是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表现。
其次,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所有常住单位”,而不是物质生产单位,混淆经济、政治、文化等单位之间的根本区别
《中国统计摘要》2020一书的《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第208页)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中的“所有常住单位”,既包括物质生产单位,也包括政治、文化等一切领域的非物质生产单位。政治、文化领域的单位能够生产物质生产品吗?存在“生产活动”吗?当然不能、也没有!而资产阶级则认为赚钱(支付货币主要是指纸币)就是生产,就是经济,由于所有常住单位都有纸币的收入与支出,因此都是生产单位,统统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之内,混淆了物质生产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
可见,运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现经济增减,既混淆了物质生产与纸币流通之间的本质区别,又混淆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的根本不同,完全脱离实际,是不懂生产、不懂经济的集中表现。
二,不懂经济的原因
最近,网上发表了一篇《GDP的来源于误区》的文章说:“GDP这个概念,诞生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美国人遇到了世界经济危机,政府就想知道老百姓手里到底有多少钱,后来美国要考虑战争,又想知道政府到底能有多少钱打仗。在美国政府的要求下,1933年库兹涅茨便着手搜集国民经济核算信息,这就是GDP的前身-----到了1940年,在凯恩斯的带领下,美国的国民收入统计方法建立了起来。-------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后,GDP开始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们国家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主要统计的收入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直到1985年才开始统计GDP。”我不能证实这个论述是否符合实际,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是“钱”,而不是物质生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是库兹涅茨、凯恩斯等资产阶级学家研究的结果,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完全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投靠了西方经济学的凯恩斯主义还是其他什么主义;抛弃了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制定的工农业总产值指标,采用了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制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见,我国经济学界不懂什么是经济的根本原因,就是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彻底投靠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尽管党章、宪法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实际主流经济界执行、宣传的却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
三,投靠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后果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既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反映,又将推动这种经济沿着资本主义的死路继续前进。我国采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制定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本身就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反映,而且必将推动经济朝着经济危机的方向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大船”,朝着“冰山”迎头相撞而毁灭!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我就写了《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经济》、《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物质生产》、《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生产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的指标》、《再论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指标》、《三论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指标》等一系列文章,加起来可以出一个册子,但是,无论是主流经济学界或主流媒体,既不反对、批判,也不讨论,直到我公开给国家统计局局长写信,提出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的一位处长才回复了一封短信,但是,当我继续提出反驳以后,就如“石沉大海”,实际上就是西方经济学专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政。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宣传、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政,也必将推进我国经济爆发危机,陷入无底深渊。因此,建议经济学界、经济官员要认真讨论、研究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以及整个经济理论的方向,否则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主流经济学家们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史的罪人!
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经济——西方经济学批判
为什么要反复批判西方经济学?首先是经济生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政治、文化等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第574页)其次,人们认识经济现象就会产生经济理论,而经济理论又有科学的与不科学的两类。科学的经济理论,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解释经济现象,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趋势;反之,不科学的理论就会把人们领进错误的道路。当前我国占统治地位的西方经济学,就不是科学的理论,但是它却天天在说明、解释经济现象,因此,要不断地、反复地批判西方经济学,使人们从错误的经济理论、认识下解放出来。
我曾在批判西方经济学的文章中说过,西方经济学里没有一个科学的概念。这里就从西方经济学不懂经济说起。所以,文章的大标题就叫西方经济学不懂经济。老百姓常说,卖什么吆喝什么!而西方经济学号称经济学,却不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它能够成为科学吗?当然不可能!
一, 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说起
自从爆发经济危机以来,人们常常听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等概念,其实这是错误的概念。经济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虚拟经济”,当然也没有与此对立的“实体经济”。
经济学所指的经济是什么?“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如通常所说经济活动,即指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环节”。(《政治经济学词典》上 许涤新主编 第55—56页)就是前面说到的“经济生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的内容。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生产吃、喝、住、穿等生活用品的生产,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生产;消费生活用品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可能有“虚拟”的生产、“虚拟”的消费。因此,“虚拟经济”的概念就是错误的,与此对应的“实体经济”的概念也是错误的。
经济的外延有很多,从物质生产的内容看,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分,有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等,就是不可能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外延,因为,生活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不可能虚拟的,否则人类就不能存在。西方经济学杜撰出个“虚拟经济”,经主流经济学界一宣传,我们就信以为真,这也是一种“上当受骗”。
有的经济学家说:“关于虚拟经济一词的来源: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它是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出的虚拟资本的概念衍生出来的’”。“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它本身必须有价值,二是它必须产生剩余价值。由于证券类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但却能够产生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因此马克思称之为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的概念是科学的。虚拟资本是指有价证卷,如股票、企业债卷、国债以及所谓的“衍生金融产品”等,是资本的“纸制复本”。有价证卷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说它是资本,是因为它能带来收益,与资本有共同的作用;说它是“虚拟”的资本,是因为它不是真实的资本,没有价值,只是资本的“纸制复本”。 但是,怎么能由“虚拟资本”“衍生”出“虚拟经济”来呢?“虚拟资本”不可能衍生出“虚拟”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 这位经济学家还说:“我对虚拟经济提出的定义是明确的,那就是‘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以上引自《成思危就虚拟经济给几位博士生的一封信》)
金融系统属于流通领域,不能包括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运动;虚拟资本的运动,又只是金融运动的一种形式,只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把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这种流通领域的特定金融现象,概括为虚拟经济,把物质生产、消费等都包括在内,显然是错误的。总之,从虚拟资本的科学概念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衍生出”“虚拟经济”来。
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错误概念中,看出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经济,更不可能是科学的经济理论了!
二,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物质生产——西方经济学批判
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经济,还表现在不懂得什么是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第574页)这是最简单的事实,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人们的物质生活首先是由物质生产决定的。只有生产出生活资料,人们才能吃、喝、住、穿;而要生产生活资料,就必须生产生产资料,这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生产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政治、文化活动的基础。
物质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生产;物质生产的过程,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西方经济学不仅不懂生产关系的生产(这方面的问题在后面专题讨论),也不懂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人类的物质生产是一个不断的再生产的“流”。生产的物质资料经过流通、分配等环节,直到消费掉,然后继续进行新的生产,是一个不断再生产的过程。生产只是经济活动的一个环节,是它的基础,经济活动还包括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活动。关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进行过分析,登载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上,就不重复。
我们说西方经济学不懂物质生产,是根据西方经济学混淆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区别,把流通、消费都包括在生产之内,说明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物质生产,也不懂什么是经济。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者是国内生产总值)。这是西方经济学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发展还是衰退的标志性指标。“当实际GNP(国民生产总值——引者注)连续下降两个季度时,经济便进入了衰退。”(《经济学》上册 第12版 第314页 萨谬尔森等著)这次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就是依据这个经济指标判定的。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国民生产总值(或者是国内生产总值)包含三个产业的活动:“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具体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在统计指标解释中还说明,“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中国统计年鉴》1994 第51页)这个指标既混淆了生产与流通、消费,又混淆了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活动,集中表明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物质生产。
首先,这个“生产”指标包括了流通、消费等部门的活动。
在第二层次中就包括为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餐饮业、旅游业等,这些部门能够生产粮食还是汽车?怎么也包括在“国民生产总值”之内?“指标解释”自己就说明是“生活服务”活动,却列入“生产总值”指标里,说明西方经济学不懂生产与生活的区别;说明这种“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是错误的,混淆了生产部门和生活部门。
金融、保险等部门,是流通领域的部门,也不是生产部门。金融、保险部门能够生产服装还是鞋帽?金融、保险部门与物质生产有联系,但不是生产部门,列入生产总值指标,说明西方经济学不懂生产与流通的区别,混淆了生产部门与流通部门。
其次,西方经济学混淆物质生产与政治、文化等活动的区别,把政治、文化等活动,也包括在物质生产之内
指标明明说是“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标明是“生产”的总值,可是第三层次是文化领域的部门,而第四层次则是政治领域的部门,怎么能够把政治部门、文化部门的活动也包括“生产总值”的指标里呢?《中国统计年鉴》1994的指标解释承认:“------而国民生产总值除计算物质生产部门劳动成果外,还计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同上书 第49页)明明知道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动,偏要计算进“国民生产总值”,充分表现了我国统计工作从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转变为以西方经济学指导;表现了西方经济学的混乱;反映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物质生产,也进一步说明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经济。按照这种理论,我国政府的“维稳”、“三公”支出(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都是“生产”;“维稳”、“三公”费用增长,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这是多么荒谬的理论!我国的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公告,说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0万亿,就是按照这种理论统计出来的。
主流媒体反复宣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列世界位第二,实际上国内生产总值就是错误的指标;我国不停地宣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就是传播错误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也是不懂什么是物质生产、不懂什么是经济的表现。
三,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批判
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没有生产关系的概念,也不存在用生产关系分析经济现象的内容。这是西方经济学甚至西方社会学不能成为科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1,西方经济学没有生产关系的概念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人们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又结成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而不是单个人的生产。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的社会方面。
任何具体的生产,都是物质资料生产与生产关系生产的统一。不是封建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或者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世界上就没有抽象的生产。我们曾经说西方经济学不懂什么是物质生产、不懂什么是经济,这里讲的物质生产、经济都是理论的抽象。现实的物质生产,总是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生产。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汽车的过程,一方面生产了汽车,另一方面生产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毛泽东时期我国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也生产汽车,但同时生产的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西方经济学家和资产阶级政客们由于阶级立场决定,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懂得什么是生产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没有生产关系的概念,只有“经济组织”、“经济机制”、“经济制度”之类的模糊概念。萨谬尔森等说:“我们早就知道,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的模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经济学》上 第68页)他们认为出现这种“经济组织”是为了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物品?”“为谁生产?”萨谬尔森等说:“这三个是基本的,而且是一切经济制度所共有的,但是,不同的经济制度却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上 第38页)至于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形成经济组织?是什么性质的组织?西方经济学根本不于说明,只说经济组织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而出现的。可见他们根本不懂生产关系。
2,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形态的分类说明不懂生产关系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 第19页 魏埙等编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萨谬尔森等编写的《经济学》的分类更离奇。他们在第二章《经济组织的基本问题》的《习惯、本能、命令和市场》一节中,把经济组织分为:“习惯可以支配一切行为”的原始社会;“统治经济”——一种由政府作出一切有关生产和分配决策的经济;“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经济,或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等不同类型。
划分的标准是对于经济问题的决策方式。
“在自给自足经济中,生产什么------完全是由家庭或村落自行决定的,借助于习惯、本能、民主协商或者家长专制来实现的”;
“计划经济-----生产什么-----基本上是由中央计划当局的指令性计划决定的。”
“市场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
“混合经济-----经济运行是由自由市场机制和国家机构共同调节的。”(参看《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第19—21页)
萨谬尔森等的《经济学》,根据按照“习惯”决策的是“原始社会”;按照命令决策的是“共产主义社会”;按照“价格制度”决策的是“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经济,或者市场经济”;“社会是带有市场、命令和传统成分的”叫混合经济。(参看《经济学》上 第40页)
马克思主义则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将人类社会分为原始公社制生产关系、奴隶主与奴隶的生产关系、封建主与农奴的生产关系、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以及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等。正是由于它们的生产关系不同,社会才区分为不同类型的社会。而萨谬尔森等则反对这种分类方法,说什么:“------从野蛮到封建主义、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预言,是“一种机械的和不可避免的进程时间表”,“在20世纪,这种精确的时间表并没有应验”等(《经济学》下 第1287页)。总之,他们反对以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形态。
由于萨谬尔森等根本不懂生产关系,认为“经济组织”是人们主观选择的,因此,把“政府拥有生产资源”、“制定计划”、“收入再分配”等都认为是“社会主义”。他们把“在斯堪地那维亚、法国以及撒切尔之前的英国”的“国有化”等,也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济学》下 第1294—1295页)总之,他们是根据“决策”方式区分“经济组织”的性质,只要是政府决策的经济活动,就是“社会主义”的;“国有化”更是社会主义。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生产关系,不懂什么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区别在于生产关系,只要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即使国有化也还是资本主义性质,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只有同志式互助合作关系的国营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总之,西方经济学不懂生产关系,他们不可能懂得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之间的根本区别;也不可能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
3,西方经济学不懂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的。
大体上石器时代与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青铜器时代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适应;铁器时代与封建生产关系相适应;机器时代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自动化时期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等。所以,列宁说过:“共产主义等于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根据生产力日益社会化,最终必将要求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与之适应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决定的。当然,这种说法只是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生产关系最终要受生产力发展制约。但是,并不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的是一种机械的关系:即生产力水平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才会出现某种生产关系;反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会自动实现,而不需要进行激烈的阶级斗争。例如,十月革命时,俄国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落后的国家,但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揭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物质根源,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置于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
西方经济学则无法科学地说明“经济机制”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们认识了某种“经济机制”存在“缺陷”,对“缺陷”加以改进,“经济机制”才发生变化。因此,“经济机制”及其发展变化等纯粹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例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缺陷,即存在着所谓‘市场失灵’的现象-------正因为如此,现实中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以克服市场机制本身所存在的缺陷。”(《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 第21页)这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而且已经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证明是错误的理论。
4,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机制是最“美妙”的
资产阶级政客和学者由于阶级立场的局限,认为“资本主义市场机制” 是最美好的经济制度,西方经济学正是这种资产阶级阶级性的反映和表现。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懂得生产关系,也就不可能成为科学的经济学。
萨谬尔森等说:“市场经济是一架精巧的机构,通过一系列的价格和市场,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令人惊奇的是所有这些经济活动都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强制或者统一指挥下进行的!”(《经济学》第79、80页)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机制是唯一的、永恒的;所以,西方经济学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区分,只有所谓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之分;作为反映物质生产的经济学不承认有资本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学等,只有统一的经济学,这也是西方经济学不懂生产关系的表现之一。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按照生产关系的性质,把经济学区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或者称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等,反映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
四,西方经济学不懂经济危机
由于西方经济学不懂生产关系,不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也不可能懂得经济危机,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不可能做出科学地预测和说明。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工人以雇佣劳动的身份参与生产,工资必然是劳动力商品的货币表现,是由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工资的这种性质,不仅决定了工资的质,也决定了工资的量。在资本主义关系下,无产者的工资从总体上讲,仅仅能维持工人阶级生活消费,只有这样才能再生产出无产者,不断地出卖劳动力商品,否则资本主义生产就不可能继续进行了;而资本家则在竞争无政府的状态下,拼命地发展生产。一方面是工人阶级的贫穷,购买力有限;一方面是资产阶级拼命生产物质产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就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描述的:“-------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事实也是这样,自1825年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工商业世界,一切文明民族及其多少尚未开化的附属地中的生产和交换,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紧,信用停滞,工厂关门,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停滞状态持续了几年,生产力和产品被大量浪费和破坏,直到最后,大批积压的商品以或多或少压低了的价格卖出去,生产和交换的运动逐渐恢复起来。运动逐渐加快,慢步转成快步,工业快步转成跑步,跑步又转变成工业、商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正障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已。”(《马恩选集》第三卷 第315—316页)
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不承认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必然产物,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以克服。
1929年爆发大危机以后,资产阶级政府主要采用“货币政策”调控,依靠发行纸币刺激“需求”,但是,经济危机不仅仍然周期性爆发,而且到20世纪70年代还爆发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经济危机,表明依靠过量发行纸币并不能增加“需求”,也不能克服经济危机;以后资产阶级政府又依靠“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国债,搞社会“福利”,扩大“需求”,当前的欧债危机的爆发,就是“财政政策”调控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马恩选集》第一卷 第257页)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的预言是多么科学啊!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生产关系与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的政府不论用“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都不可能克服。
总之,面对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实现,西方经济学已经彻底破产了,但是,出于它阶级本性,仍然要继续挣扎,马克思主义者反对西方经济学的斗争也还要持续进行!
五,试论房地产业发展前景
1, 房地产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当前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政府不仅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而且在出现危机时,不断采取措施“挽救”这个产业。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万亿,建筑业占总产值的7.2%,(《中国统计摘要》2021第25页)住宅占建筑业的比重占66%,可见住宅建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重要性。我历来不相信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科学性,认为它混淆了生产与收入的本质区别。但是,在没有准确统计数据替代以前,也只能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数据。
《中国统计摘要》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数据表明,改革以来,建筑业特别是住宅建筑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物质生产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78年,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第三产业只占24.6%,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二产业)占75.4,其中,建筑业占3.8%,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的5%;到2020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5%,建筑业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上升到7.2%,这样建筑业在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就占到15.8%,就是说改革以来,建筑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由3.8%,上升到7.2%;在物质生产的产值构成由5%,上升为15.8%。可见,建筑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物质生产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相应的住宅建筑占到整个物质生产的产值占比就达到了10%以上。可见,住房建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648万,增长到2020年的5366.9万人,增加了4700多万,增加了近7.3倍。
与建筑业相关的产业还有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所以,建筑业、特别是住房建筑的兴衰,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建筑业、特别是住宅建筑,对整个金融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毛泽东时期的生产资料,绝大多数是调拨产品,不能买卖;住房由单位分配,叫实物分配。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主人,住房等是基本生活的必然要求:社会必须保证作为主人的居住、治病、教育、养老等基本需求,至于水平高低,则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决定。
产品(大量生产资料、住房、原来公费医疗的药品等)逐渐演变成为商品、资本。房屋不仅成为商品,而且对于一些人已经成为资本,成为赚取利润的资本,成为收取租金的资本;房地产业成为资本聚集的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在金融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作用。据有关资料,仅涉及住房的负债就达100万亿:开发商负债19万亿,购房者负债35万亿,地方政府负债近40万亿,这三项加起来就负债近百万亿,相当于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有关房地产的资金,涉及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居民、地方政府等方面,因此,房地产业出现危机,将涉及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稳定。
房地产性质发展变化的历史
“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元年------提出‘出售公房,调整租金,提倡个人建房买房’的设想,第一次把房子定义为商品------ 1987年深圳进行了中国改革开放首次土地的公开拍卖,催化中国房地产行业加速发展。标志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始进入商品化时代---------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同时海南脱离广东省独立成立了海南省,吸引了大批的人下海来到海南淘金,成就了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第一批地产淘金人。1991年全国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进行了24省份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这些标志着房地产由商品发展成为资本。
房地产作为资本聚集的产业,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对于整个国计民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是“大量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开始焕发活力”,培育了一小撮富豪,如许家印、扬惠妍、王建林等,他们已经跻身于世界富豪榜;而另一方面则形成大量的“房奴”。形象的说法是“掏干”了“六个口袋”才交上首付,以后几十年还要继续当“房奴”,不断地交房贷。记者徐明天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就叫:“缺德:掏空‘六个口袋’坑老,房地产又搞断子绝孙‘接力贷’”;租房的住户随着房价不断上涨,房租也越来越贵等等。住房被称为新的压在劳动群众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
2、 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
房地产是整个经济中的一个部分,探讨房地产的发展前景,首先必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我国的经济进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吸引外资,发展外贸。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商品输出,而且发展到资本输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必然反复出现。
毛泽东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不仅不向我国投资,而且实行经济封锁,不给我国做买卖买。我国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路线:198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仅22.6亿美元,1996年就达到548.1亿美元,2020年竟高达1443.7亿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也由1983年的436.2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4.6万亿美元。(《中国统计摘要》2021第106、96页)实际使用外资与进出口贸易成倍的增长,一时间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这种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已经是一种腐朽、垂死的经济制度,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2008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虚假繁荣破灭,大量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急剧下滑,经济危机迫在眼前。政府为了“防范”、“化解”危机,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大手笔”投资四万亿,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修高铁、地铁、机场、码头等,结果不仅滥发纸币,而且造成中央、地方政府累累债务,实行“卖祖宗地,吃子孙饭”,仍然挡不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下滑:由2008年以前的两位数增长,下滑至增长8%、6%,这两年因为新冠疫情爆发,增长速度更加下滑,2020年只增长了2.3%。(《中国统计摘要》2021第26页)
为什么增长速度会不断下滑呢?发达资本主义国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仍然不能防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就是最好的说明。
以美帝国主义为例。1929年爆发世界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美国上空是“一片惨云愁雾”:“1929年10月21日,纽约证券市场发生价格暴跌——接着,生产下降、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7.2%,其中美国下降了46.2%——美国破产的企业达到140,000家以上——美国的失业工人最多,有1320万人全失业——在危机期间,高炉被炸毁,机器遭破坏,小麦当燃料烧锅炉,牛奶倒入大河或大海里。例如,1933年,美国销毁640万头猪,犁掉了1千多万亩棉花地,仅在洛衫矶一地,1933年5月就有20000夸特牛奶被倒入沟渠中。”等等。(《资本主义兴衰史》(修订本)樊亢主编 第226-228页)
西方经济学不承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类的划分,只承认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根本没有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类的概念,经常运用一些形象的词汇,如“看不见的手”,“陷井”等等。
不同类型的学科,研究的是不同性质的事物。这些事物存在着质的区别,因此,在科学上也必须有不同的概念。不同性质的社会,按照生产关系应该科学地区分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封建社会以地主收取地租为特征;资本主义以雇佣劳动为特征;而共产主义则以公有制为特征等。可见,什么“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灵巧的机器”等都不是科学的概念,掩盖了事物的本质区别,有的还是形象的比喻。这是西方社会学的一种惯用手法。少数人还把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黑天鹅”、“灰犀牛”等,与经济生活毫无联系的动物,也引进经济学,以显示西方经济学的时髦,实际上暴露了自己崇洋媚外、奴颜婢膝的面目。他们不学习西方无产阶级的科学经济学,而对资产阶级放的屁也觉得香。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一架精巧的机构,通过一系列的价格和市场,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活动。”(《经济学》萨谬尔森等著 第70页)不需要国家对于经济进行任何干预,应该让经济自由放任地发展。但是,自1825年以来,反复爆发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这种理论的过时和破产。而西方经济学理论把经济危机说成是“市场失灵”,或者说“看不见的手失效”,要采用“看得见的手补救”,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极力主张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发生经济危机,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兴衰史》第247页)事实是生产的不断社会化,垄断资本主义集团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以国家垄断的形式出现,主要的表现是由国家发行纸币和财政借贷款的形式干预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尽管国家干预经济,仍然不能阻止经济危机的反复爆发。
现代经济学把经济增长的原因分为三个孤立的部分,即所谓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与消费。这种分类方法,与西方经济学的其他错误一样,掩盖了消费、投资与出口的社会性质,也抹杀了生产、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错误的经济理论。
消费、投资、出口等都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有资本主义的消费、投资、出口,也有社会主义的消费、投资、出口,这是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活动。
毛泽东时期我国从苏联进口成套机器设备,和我国出口坦桑尼亚的机车、钢轨,与现在出口商品的性质一样吗?当然不一样!
毛泽东时期的投资与现在“老板们”的投资,性质相同吗?当然不同!这些属于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不属于这里的探讨范围。
毛泽东时期的人民群众的消费,无论从性质和规模,都与现在劳动群众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所极力掩盖的事实。
毛泽东时期劳动者领取工资,购买生活消费品。那时物价稳定,尽管粮食、布匹等生产增长很快,但是,仍然赶不上消费需求的增长,要凭票供应;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缝纫机等消费品也要凭票供应,不仅不存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且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嘲讽为“短缺经济”;而现在是大量消费品卖不出去,叫做“内需乏力”,“有效需求不足”等。这是两种不同社会性质消费的现象区别。根本的区别是毛泽东时期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占有自己的一部分劳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工资所包含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而现在,工人的工资是出卖劳动力的价格,是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必然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资产阶级占有大量利润,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因此,必然周期性地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尽管自1929年以来,经济危机的形式发生变化:由赤裸裸的生产过剩,演变成为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演变为债务危机,本质上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根本原因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不根本改变这种经济制度,实行公有制经济,就不可能根绝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的所谓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不仅不能“防范”、“化解”经济危机,而且只能加重危机的严重程度,这已被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反复证明。
2008年以来,我国的出口受阻,国内消费不能增长的条件下,政府想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滥发纸币,大量负债,搞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拉动”经济。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和做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再生产理论,是把再生产区分为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认为物质产品只有经过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后,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这些环节是彼此区分而又有联系的环节。产品消费不了,不仅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而且再生产也必然要中断。这就是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而西方经济学则把消费、投资和出口孤立起来,统统囊括于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因此,根本不可能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内在联系。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是有内在联系的再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生产、生活发展相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超过了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不仅不能带来收益,必然造成浪费,造成物质财富的损失。2008年以后,政府投资四万亿,建设了一些机场,但由于客货流量不足,造成浪费;地铁等设施更需要地方政府补贴,造成政府的负债越来越沉重。可见,事实证明,基础社会建设必须与生产、生活的发展相适应,否则不仅不能“拉动”经济,而且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投资作为扩大再生产,必须消费掉了物质产品,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军工产品生产大国,它只有不断发动战争,再生产才能继续,否则军工产品消费不了,再生产不仅不能扩大,而且也不能继续进行,所以,美帝国主义不断发动战争,是帝国主义军事工业发展的必然。当前的爆发的俄乌战争,就是这种经济规律的表现。
资本主义国家自1929年大危机以后,实施凯恩斯主义的政策,经济危机的形式由生产过剩,转化为上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就是因为大量发行纸币的产物;以后采用财政政策,大量负债刺激经济,结果爆发了债务危机,都是雇佣劳动经济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人们不能“防范”、“化解”的经济危机的最好证明。
美国反复爆发经济危机的历史,就是我国的前车之鉴。1929年爆发最严重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以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就采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防范”、“化解”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采用货币政策,就是滥发纸币刺激经济,导致了上世纪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危机,简称“滞涨”。(《资本主义兴衰史》第260页)资本主义政府又重点采用财政政策,依靠借债“拉动”经济,特别是发展房地产业,从而造成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的爆发。现在,美帝国主义不仅出现高通货膨胀,而且债务累累,仅国家就负债高达30万亿美元,充分表明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破产。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是生活资料中最昂贵、最耐用的消费品,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因房屋贷款不能偿还而爆发危机;2008年的美国的债务危机爆发,则是大量负债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经济正沿着美国经济的老路,亦步亦趋的跟着爬行。自发展房地产业以来,我国房屋的平均价格,由1988年的1350元,现在已经进入一万元,一些大城市房价已经高达几万元一平米,成为压在人们头上的“大山”。由于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本性,房屋建设已经远远超出群众购买力,生产过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经过几十年的雇佣劳动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出现“内需不足”的尖锐矛盾,房地产业必将是引爆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今年以来,房地产业出现了几件大事:一,恒大的债务危机;二,第一季度房地产业的低迷;三,法拍房的急剧增加等,都显示出爆发危机的征兆。
一,“地产巨头恒大总部遭债主围堵的消息,让恒大的1.95万亿巨额债务成了这几天的舆论焦点。”高负债是目前房地产企业的普遍现象,碧桂园负债同样高达1.76万亿,万科1.52万亿,绿地1.24万亿,保利、融创也都是将近1万亿……地产十大巨头的平均负债率在2017年就已攀升到80%以上。”
二,“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一季报,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6%。商品房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5.6%。”“整个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额累计下跌47.1%,销售面积累计下跌49.1%,均几乎腰斩。——销量与销售额下降,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房价也在继续下跌——一季度的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均价,为9552元/平方米,全国房价跌破万元——有人预言第二季度会出现抛房潮,炒房客要出逃,堵塞逃生渠道。”
三, 法拍房急剧增加。
法拍房,“即‘法院拍卖房产’,是被法院强制执行拍卖的房屋 。当债务人(业主)无力履行借款合约或无法清偿债务时,而被债权人经司法程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将债务人名下房屋拍卖,以拍卖所得案款偿还债权。而在过程中进行拍卖的房子就是法拍房。”法拍房的出现,表明信贷关系的中断,这是爆发危机的一个信号。
“不少媒体说,以全国最大的线上法拍房平台‘阿里法拍’数据为例,可以发现法拍房在这个平台直线暴增的骇人数据——2017年,9000套;2018年,2万套;2019年,50万套;2020年,120多万套;2021年,截至12月中旬,已经超过了168万套。看这个数据,2021年的法拍房数量,比起2017年激增了足足187倍!是不是得吓尿?”“一周前的文章,根据“贝壳网”数据显示,多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0万套!例如:如南京目前二手房挂牌量破13万套;成都二手房挂牌量破14万套;重庆二手房挂牌量更是突破17万套!”
以上是当前房地产业呈现出的危机的苗头。从全局看,房地产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的现状怎样呢?据‘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的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住房空置率已经达到了21.4%,其中一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达到了16.8%,二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达到了25%,三四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更是高达30%。根据财大更早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空置房数量已经达到了2亿套,如果按一套房住3个人的话,足够6亿人居住。’每年新增1100万人的住房需求,现存的空置房不仅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而且富富有余;据《中国统计摘要》的统计,2011年我国建筑企业住宅竣工面积为20亿平方米,当年末城镇人口接近7亿,平均每人一年增加近3平方米。以后逐年增加,到2014年住宅竣工面积达到28.65亿平方米,城镇人口7.67亿,平均每人增加了近4平方米。仅2010年至2020年的11年间,住宅竣工面积就增加了281.7亿平方米,相当于9亿城镇人口平均每人增加30平方米。(《中国统计摘要》2016 第136 《中国统计摘要》 2021 第141、18页) 短短的十一年,按照9亿城镇人口计算,人均就增加了30平米。在当前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这种规模的再生产还能够继续进行吗?当然不可能!不管采用什么“金融服务”措施,即使再发行更多的纸币,提供更多的贷款,房地产的再生产都不可能持续。”更何况有住宅的老年人不断逝去,而新生人口不断下降,每年房屋竣工面积二十几亿的速度增长,房地产业能够不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吗?必然要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而在当前生产过剩的条件下,房地产业再爆发危机,必将引爆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危机。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任何人主观意志改变不了的发展趋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归毛泽东时期发展公有制的路线,重新回归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
我们是共产党人,有能力进行自我革命,也有可能运用马列毛主义,认识、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沿着历史发展的共产主义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