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世界人民公敌》。这部影片是揭露和批判美国帝国主义的。片头的一句话是毛主席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是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看到毛主席说的这句话。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是感觉这句话说得非常深刻和邃远。
后来,在学习和研究历史唯物论的时候,对这句话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较为漫长过程的。过去,唯心史观认为世界是英雄创造的,而不是奴隶即群众创造的。而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其实真正创造历史的是奴隶即人民,而不是所谓英雄人物。但这其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又有什么样的逻辑,这个问题要弄清楚还并不那么容易。
为什么长期以来,唯心史观统治着人们的观念和历史领域,主要是在人们看来,所谓人民群众,即最广大的劳动者,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愚昧无知,而且他们也极容易被某些人所盅惑煽动,而做出一些不那么理智的行为来。而在历史记载中,总是所谓大人物出尽风头,似乎总是他们在叱咤风云。
自从马克思提出唯物史观的理论以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有了改变。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发展的矛盾动力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以那些所谓大人物即所谓英雄人物,他们在历史上的行为都要受到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制约。而且,虽然他们在历史上有自己的权力,也有自己的动机,但历史发展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与他们的动力和目的是不相一致的。他们想走进历史中的他们所希望的某个大门,但走过之后,发现他们是从另一个大门走出来的。这就是说,这些所谓英雄人物的动机和目的,在历史中的作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关于奴隶创造历史的说法,我在网上搜了很久,没有找到最先说出这句话的人到底是谁。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应该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苏联的哲学家们在诠释历史唯物论的时候,是经常加以使用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没有看到今天的人们发现马克思与恩格斯有如此直接的论述。恩格斯说过,历史是人们创造的,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个人们的概念没有明确指出是英雄人物还是奴隶群众。恩格斯所强调的是,人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他们的意识与动机是受客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支配的,而不是由他们自己的意志来支配这个创造历史的行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
经过了十月革命,甚至更早一点,在经历了巴黎公社起义,人们在实践中已经看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时期的伟大力量,所以奴隶或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开始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也就是说,开始有更多的人们接受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但恩格斯所说,人们创造历史依然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个观点并没有错误,也没有过时。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是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在历史上,人民群众的行为也会在某些时候出现倒退和曲折,这同样也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而这种看上去,似乎并不都是前进方向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表明那时的人们的行为与历史发展的潮流及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同时,这种倒退与曲折也反映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依然有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所说的这样一句话,其实并不是抽象概念的一种表达。在相关的上下文中,毛主席是针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人民的力量,民主的力量,都已经被组织起来了。在组织起来的人民的力量中,法西斯的力量,反人民反民主的力量,是无法抗拒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的。而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组织起来,就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已经开始取得了胜利,那就是因为苏联共产党领导的结果。而中国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开始露出胜利的曙光,这同样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被组织了起来,而且中国人民也团结了起来。在这样的形势下,不仅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是必然的,而且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与反民主的行为也遭到了中国人民民主的与革命的力量的强烈反对。从这个角度上,任何反民主的独裁统治都会在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面前遭到最终的失败。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就有了这样几层意思。第一,在人民群众没有组织起来之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的人民,正是通过他们的生产劳动在创造着历史。他们创造着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为人类创造出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财富。这既是创造历史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同时也是历史本身。或许,有人认为,这也叫创造历史吗?这不是老百姓天天都必须要做的事吗?或许有些富人或者追随他们的文人是这样来看问题的。但历史唯物主义者则不是这样来看问题的。因为没有物质财富的生产,人类社会连几个星期都不能维持,更遑论创造人类历史了。因此,物质财富生产的过程应该被纳入到创造历史的范畴之中。
第二,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通过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的。而在阶级斗争中,占有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群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站在与生产力发展趋势与方向一边的。因此,在这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者都是属于推动历史进步的主要力量。他们虽然在主观上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的实践与行动却在实际中确实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创造历史的活动依然会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人们开始尝试着掌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通过运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人们的实践,包括指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创造历史的过程。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这样的自觉性已经从开始阶段的酝酿,而且逐渐开始增长。当然,距离更为成熟的掌握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中国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是这种自觉性的表现。然而,在走这条道路的时候,仍然需要避免所存在的盲目性。
第四,这种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组织性。没有强大的组织力,这种对规律的掌握就缺乏实践的力量。人民群众得到强有力的组织,形成坚强的战斗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强度也就随之增大。
所以,人民群众创造世界历史的力量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自觉性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盲目性还不会完全消失,但却有可能在逐渐减少。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仍然是十分漫长而曲折的,但这个过程一定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