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受朋友之邀参加了一个饭局,桌子上有朋友,也有同学,还有其它不认识的人。有饭局,必有谈资,吃着吃着,大家的话题就被引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层问题,起初,我倒不太想讲多话,笑着,听着。
猛然间,我的朋友,一位大学老师,非常有底气地讲:“不要拿打工的、扫地的跟大学老师做比较,我们读那么多书,他们干嘛了?”
我这个人有时也沉不住气,遇到特别受不了的情形会在瞬间被点燃,听了他的话,我毫不犹豫地回应:“像我这水平,像你这水平,大街上一抓一大把,不要认为我们有多高水平,我们没有资格瞧不起体力劳动者。”
我这么生气,并非因为自己出身农村,也不是出于同情体力劳动者,完全是出于我对各类劳动者的价值认知,我一直在坚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些人,从小就愿意努力读书,有些人,读不进书,愿意干些体力活或者其它技术活,都是选择区别,不一定非得是极差理由。
人生道路的选择,实质只是人生的卡位选择,愿意前面吃苦的人,卡的是智力工作位置,不愿意前面吃苦的人,只得卡体力劳动为主的岗位。但,这并不表示两种选择形成的两类人之间必须保持两极分化的鸿沟态势,适度差别可以理解,巨大鸿沟不可接受,尤其是人格上的不尊重更不可接受。
从整个社会看,我的朋友在饭桌上展现出来的态度不是个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那么直白的脱口而出。基于这种普遍性,我特别想聊聊家长们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
不管“双减”还是“双增”,抑或是玩其它什么新花样,家长们始终应该坚持:必须让孩子努力读书,并且要学会吃苦,苦读,才是最有利的卡位办法。
我强调的苦读,也不完全是指死读书,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你家孩子天赋异禀,就不要浪费了他的天赋,适当督促一下,加加码,让天赋能够恰到好处地美化他的人生;如果你家孩子天赋一般,又不是特别排斥学习,那就要果决地压一压,让他有机会实现超越正常水平的卡位选择;如果你家孩子天赋很差,的确不适合读书,也还是要他尽力多学一点,打些知识基础,以备未来学一门手艺或技术。
专家们推崇“双减”,说这样可以让更多人轻松读书,说这样可以让天生会读书的人脱颖而出,以后的中国就可以诞生更多的科技创新。
我的本心本是推崇自然教育的,但我现在实际的想法却完全相反,只要看清了社会现实和未来更加残酷的生存竞争格局,“笨鸟先飞”的古训就必须继续传承,小孩子阶段,如果抗不住痛苦学习的压力,谁能保证他以后能抗得住社会鄙视链和竞争链的压力?
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只追求“自然教育”,最容易被淘汰的是哪个阶层的孩子?
把这个问题回答正确了,你就知道该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继续深陷在底层的泥坑里,你就能看清“顶端优势”的残忍一面,顶端家庭和底端家庭,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面对着不同的“自然”环境。
今天,我还要讲一个难听的称呼——三无家长。
什么是三无家长?简单点讲,就是无足够硬权力背景、无足够多资本依赖和无足够好先天基因的家长。可以认为,中国的大部分家长都属于三无家长。
有足够硬权力背景的家长,他的孩子读得好读不好,他总能想办法钻出一个位置,哪怕是让孩子创业,他也能利用手上的资源为其保驾护航。
有足够资本的家长,孩子的读书也不是问题,读得好,那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读不好,他就用钱给后人打好洞,给几个亿试试手也不会伤筋动骨。
有足够好先天基因的家长,孩子自然聪明,那是上天所赋,别人就只有羡慕嫉妒恨的分,那是命好,非人人有分。
三无家长,你能依赖的就只有两点:一是责任心;二是狠心。
有责任心,就是要盯着孩子读书,时代变了,不再是上世纪的那个自由读书的背景了,诱惑孩子的因素多了,误导孩子的因素也多了,家长的介入是孩子前半段方向正确的重要保证。
做家长,还要有狠心,孩子吃了苦,会有情绪反弹,会有逆反,但根据大规律,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挺过去,只有少数孩子挺不过,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挺过。当然,这个狠心,是指恰如其分的狠,并不是说盲目的打骂,还是要用“跳摘果子理论”。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就如同老天刮风,变幻莫测,东南西北风,春夏秋冬风,老百姓不知道下一阵子要刮什么风,刮了之后,又不知道风何时会转向,换了管事的干部,风要变,换了改革专家,风又要变,该刮什么风,全国的家长说话都不算数,只能被风吹着走。
频繁刮教育改革风,每一次变风向,大道理都讲得很漂亮,结果总是不如人愿,从来没有人总结过,绝对没有人承认过一次失败,绝对没有人对此担过责任,最大的责任全由老百姓承担——教育让底层人越来越绝望,让多数人越来越焦虑。
有位中学老师告诉我:“孙老师,你不要消极了,这次的”双减“不是短期改革,将会永远坚持下去,将会让教育实现公平化。”
我回复他:“教育折腾,千万不要跟我讲永远二字,这几十年,我经历的风太多太多,已经被风吹醒了,不反复换风,成果拿什么来写?“
老师,只能跟风,他们没得选择,不跟,就下岗,累死累活也要跟。
家长,可以不跟,不管他们怎么吹风,考什么,你就让孩子拼什么,少跟他们扯什么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会唱歌,会画画,就有素质了?读书,怎么快乐?考三门,是苦,考十门,也是苦,考八股一科,还是苦。有没有以读书为乐的孩子呢?可能有,但多半不是你家孩子。
哪种情况下读书可能快乐?不用考试,大学任你选,稳定工作随便找。
然而,你能看到这一天到来吗?
有些家长,反对学校公布考试分数,反对成绩排名,说是学习欧美搞法。
然而,这有意思吗?欧美的人均教育资源是啥情况?中国能跟它们比?不公布分数,对个别家长可能有心理安慰,但也仅仅只是安慰。中考看不看分数?高考看不看分数?平时公布分数,你还能知道自家孩子的学习状况,可以做适当地干预和调整,不必等到中高考失败才知道自家孩子的学习真相。教育,如果想为保护个别家长或孩子的自尊心而设置面子规范,实际上从来都保护不了他们的自尊心,只不过把那可怜的自尊心保留到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绝大多数家长都很关心自己孩子的分数和排名,老师不公开,就选择私聊,还是要问个明明白白,毕竟多数家长都能从社会中看到读书的重要性。
中国的家长在什么时候可以不干预孩子读书?
要观察以下三个指标:
其一,中国人平等观念的变化。我写在文首的例子,不是一个人的观念,是中国整体观念的代表。经过几十年的改开,等级观念不但没有在“开放“中进步,反而在退步,甚至可以认为已经退步到封建时代,人与人的分类,绝不止于三六九等,是三百六十九等,就是同一圈子,还有不同的歧视心态。等级间的严重内耗,加剧了中国各阶层间达成一致性的难度,没有革命性巨变,就不可能让”相对平等“观念的回归。
其二,财富的实质性两极分化。昨天,我看到一个全国各省市人均收入表,差距特别的小,发达地区跟落后地区的差距可以接受,感觉蛮和谐的。然而,你从表上完全看不出分化,柳传志年薪超一亿,他得平均多少人?就在我工作大楼上班的,教授也是清洁工薪水的十倍以上,好像合理,其实未必。资本主义美国,教授薪水未必有清洁工薪水的十倍。
其三,劳动权和社会福利保障的法律红线。劳动权,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如果这一权利得不到保证,公民就表现为焦虑。近几十年,以“打破铁饭碗“的名义打破了公民劳动权稳定性,尽管有《劳动法》,但在私营单位,执法者往往是私人老板,而非公权机关。劳动权失去以后,如果还有社会福利保障做托底,公民也可以免除焦虑。但是,这一点仍然非常困难,美国劳动者失业,失业救济金最低的州每人每年可领1.5万美元左右,我们这里,申请救济难度大,申请成功,实际到手的也不到人家十分之一,不可能让人安心。
当上述三个指标没有达到有效改善之前,所有的三无家长,请不要低估社会的残酷性,任何家长都要负责任地为自己的孩子做好社会卡位前的学习准备,一旦错过青春良机,很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啃自己退休金的寄生虫,或者是成为饭桌上被鄙视的那个群体。
三无家长们,不要被任何改革所束缚,不要被任何动听的口号所迷惑,中高考考什么,你就让孩子拼什么,孩子缺什么,你就尽量给他补什么,能补得进的时候,要赶紧补,有机会补的时候,要及时补,不要等到于事无补的时候,你就只能补“后悔”了,你决定不了风向,但可以不被风吹着走。
读书,不是唯一出路,也未必是最好出路。但是,普通人,要看概率,不要看特例,社会分层大概率靠读书,不读书成功是小概率,追求大概率要比追求小概率更有把握。
附言:
1,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超105万。评:里程碑!再过十年,我相信会变成1500万,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外国人入境,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都不用检艾滋,国人工作,要检肝,要检肺,难道这两种病比艾滋危害更大?
2,有朋友让我写美国主导的“民主峰会”。答:这事太大,我不敢写,写不出真话。大家就当看客,看它们会讲些什么,不要怕,要面对,我不惧世界多样性。
3,一手打造百亿涉黑集团禾盛新材,上市公司实控人张伟被判无期。评:今天是黑,当年谁让它上市过审?当时不黑吗?武力黑,巧力黑,资本黑,哪个更黑?恐怕还有相当多要界定的问题。
4,台媒:安倍晋三称“台湾有事”等同“日本有事”。评:”日本有事“等同于”中国有事“,大家都有事,那只能处理事,最后就看谁有胆有识,胜者为王败为寇,让时间去检验。
【文/孙锡良,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学者,大学副教授。本文原载孙锡良新公众号“孙锡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