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虚构的犹太民族》

2019-12-19 11:55:04 来源: 草根网作者:何新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内容简介】

  《圣经》为何会成为记录一个民族起源的可靠史籍?以色列人是犹太民族直系和唯一的后裔吗?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认为,大多数犹太人的故土遍布中东和东欧,这些分散的不同群体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犹太民族,进而成为一个犹太国家,只可能诉诸被改编过的历史。以色列人强烈排他的民族认同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始自19世纪下半叶,由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人类记忆的代言者发明而成。

  这是一本批判性民族史,它拆解了犹太人的整套民族记忆架构,极具胆量地批判了广为传布的主导性叙事和史学话语,运用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澄清了古老的神话。无论是了解以色列的过去、中东的现状,还是解决争端、构想未来,本书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我不认为书籍能够改变世界,但当世界开始改变之时,它会寻求与众不同的书籍。我可能天真幼稚,但我希望眼前这本书会成为那类书籍中的一本。

  ——施罗默·桑德

  《虚构的犹太民族》,作者犹太人施罗默·桑德。作者在这本书里指出:所谓的“犹太民族”其实是一个伪概念,是虚构出来的,犹太人并不像一般以为的那样,是从《旧约圣经》里所说的时代起就成为一个民族了。

  作者是基于什么理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呢?

  提起以色列,我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个犹太人的国家;而一说起犹太人,我们就会想到聪明、精明、虔诚、有钱、勤奋,对这个民族的印象基本上是不错的。

  很多人会觉得,犹太民族有着长达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犹太人自从公元70年以来,就被赶出了他们祖先定居的土地,从此再也没有自己的国家,只能在其他民族中寄居,经常被人赶来赶去、被迫到处流浪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加觉得,犹太民族今日的成功,以色列这个国家在今日的存在,简直是一个十分励志的故事了。要知道,两千年里没有自己的土地、家园,换一个别的民族,恐怕早就消亡了,可犹太人却能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他们的忍耐、顽强、坚韧、虔诚,实在令人敬佩。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其实犹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它过去两千年间的兴衰和流浪史,全都是有人出于某种目的虚构出来的,你会感到惊讶吗?

  这就是我要讲的这本书《虚构的犹太民族》的核心观点。本书的作者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教授、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这本书出版于2008年,是他在长达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思考后,出版的个人第一本学术著作,书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关注,被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桑德的学术勇气和洞察力广受称赞,当然,他也因此被很多人视为以色列的敌人。

  桑德是以色列公民,拥有稳定的教职,跟以色列官方并没有利益冲突。那他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招骂的书呢?这还得从他的家庭环境说起。桑德的父母都是波兰犹太人,但他们当年都放弃了犹太教,信仰共产主义,这对桑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桑德长大以后,逐渐形成了对以色列的官方意识形态,也就是“犹太复国主义”的敌对立场。这种意识形态强调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必须压制和排斥这片土地上原先住着的巴勒斯坦人。

  桑德认为,这种态度不仅有违正义,有违历史的走向,也是中东不安定的根源。而他本人在大学任教后,更是对那些没有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学生产生了同情。故而才写了这样一本书,来驳斥官方意识形态的谎言。

  在《虚构的犹太民族》之后,桑德还出版了一本《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并在书里宣称,“由于无法忍受以色列法律强加于我虚构的民族属性,更难以忍受它在世界其他民族面前自诩上帝选民俱乐部的成员,我愿意放弃做犹太人并不再自认为是犹太人”。可以说,他写《虚构的犹太民族》其实就是为了反犹太复国主义,而后来放弃犹太人身份,则进一步坚定了自己要“彻底消解犹太性”的态度,展望了一种世俗的、非排他性的、超越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身份认同。

  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为你详细解读这本书的核心的内容。我们一起跟随桑德的研究来看看,究竟是谁虚构了“犹太民族”的神话,他们为什么要虚构,以及这种虚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误认为犹太人是一个民族呢?

  是圣经,确切地说是犹太人的圣经,也就是通常被称为《旧约圣经》的那部书。犹太人是世世代代读着《旧约圣经》长大的,这部书从上帝创造世界开始说起,说犹太民族源于人类的始祖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约瑟,逐渐繁衍出一个民族。后来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埃及,回到地中海东岸的犹地亚地区,这时的犹太人已经成为“上帝拣选的民族”,并与上帝立了约,遵守上帝颁布的律法。

  在之后的历史中,犹太人围绕着耶路撒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有过大卫和所罗门两位国王,然后分裂、衰落。古代犹太人曾经从自己的家园被掳走,又曾陆续回归,但最终在公元70年,当时的罗马人镇压了他们的反抗,并把他们流放到了其他地方。此后近两千年,犹太人再也没有真正回到过祖先的故土,这片土地,在圣经里叫犹地亚,后来则被改了一个我们熟知的名字,那就是巴勒斯坦。

  由此可见,按照《旧约圣经》的内容来看,犹太人起源于哪里,早年做过一些什么事,怎样辉煌,怎样衰落,后来又怎样被流放,一条线下来都很清楚。只要有了这么一段清晰的历史为证,这个民族的存在就毫无疑问。但是,书写历史的人,是在历史发生时写的,还是在历史发生之后,由后人写的?答案很明显,写历史的只能是后人,所以,所谓的“历史”其实多少都有讲故事的性质,而讲故事就不可避免地要带上一些虚构。

  接下来,桑德要我们再用常识想一想,根据《旧约圣经》的记载,早期的犹太人处在由游牧部落向农耕社会定居转型的过程之中。他们是一些什么样子的人?这群人里的大多数,不管是牧羊人,还是农民,知识的普及率很低,事实上也没有什么知识,行动都是听命于领导者,而他们跟领导者之间也许连语言都不通。他们的行动也是缓慢的,一个一直种地的农民,也许一生都没有机会去看看国王长什么样,他们会知道自己是一个“民族”吗?

  桑德在绪论里引用了这么一句话,“民族,就是由对其祖先的共同谬见,和对其邻人的共同厌恶所联结在一起的一群人”。 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极端,但桑德就是想告诉我们,所谓的“民族”都是事后制造的概念,目的是为了让一群人之间产生情感纽带,让每一个成员都觉得跟别人来自同一个祖先,从而产生归属感,进而愿意留在这个群体里并为它效力。

  那么,如果那个时代的犹太人远远谈不上是一个民族,他们又是怎么聚在一起的呢?桑德说,那是因为他们信同样的宗教——犹太教。在两三千年前,宗教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也正是犹太教的神职人员,他们比较有文化,最有头脑,语言能力最强,他们会在民众中传播和发展一种“我们”的观念,告诉所有人说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宗教信仰,让族群内的所有人信了同一个上帝,但是,他们却未必了解自己的族长,自己的国王。(有另一种猜想,为什么宗教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这在我们日后公众号中进行阐述)

  既然《旧约圣经》具有明显的讲故事的特点,那么为什么它会被看作犹太人的真实历史,进而虚构出一个犹太民族来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虚构?

  桑德告诉我们,其实在过去的近两千年里,并没有多少人把《旧约圣经》当作完全、纯粹的历史来看。即便是犹太人读圣经,讲圣经,根据圣经来崇拜上帝,《旧约圣经》也是一个包含了很多神话的宗教文本,而不是真正的历史。但后来,到了19世纪后半叶,有一些欧洲的犹太知识精英认为,犹太人必须结束没有土地、没有国家的日子,否则早晚要灭亡。他们发起了一个运动,叫做“犹太复国主义”,其目的就是动员全世界的犹太人,一起找一块地方,建立一个国家。

  后来这块地方就找在了巴勒斯坦地区。根据《旧约圣经》里的描述,巴勒斯坦地区,就是两三千多年前,犹太民族兴起、居住并且建立过自己的国家,创造过辉煌历史的地方。在圣经里,这块地的名字叫“犹地亚”。这样,如果《旧约圣经》里所说的事情都是真的,那么,犹太人要去这块地方,就可以打出“回归祖先土地”的旗号,看起来名正言顺,还能够大大唤起犹太人的热情。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巴勒斯坦并不是一块空地,那里生活着巴勒斯坦人,现在犹太人要过来,很难避免会与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因此,把巴勒斯坦坐实为犹太人祖先的土地,对于犹太人来说,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犹太复国主义者做了很多工作,告诉当时那些对国际政治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说,巴勒斯坦的确是他们祖先的土地,而且,他们祖先则是在公元70年的时候,被罗马人从这片土地上彻底流放了出去,自此再也没有大规模地回去过,只能一代代人心心念念地向往故地,不停地缅怀他们祖先创建的伟大的耶路撒冷。而公元70年的这段历史,并不是纯粹的故事,它是有记载的,主要依据就是公元1世纪由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所写的《犹太战争》一书。

  但是,施罗默·桑德指出,虽然公元70年确实发生过罗马人镇压犹太人的战争,但古代犹太人被从祖先的土地上流放出去,这又是一个人为制造的神话。“流放”这个概念,和“犹太民族”这个概念一样,也是虚构的,因为罗马人从未流放过所有被征服的民众。

  对此,桑德给出了三个理由。首先,以那个年代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而言,放逐所有被征服的民众,让种地人口和纳税人口大大减少,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无利可图的。其次,罗马统治者有条件血腥镇压反抗者,却缺乏放逐所有被征服民众的条件,因为他们没有现代世界可以使用的卡车、火车或大型战舰。

  还有就是,约瑟夫斯的《犹太战争》,作为历史资料,是有很多疑点的。约瑟夫斯生活在两千年前,是犹太人被罗马人镇压时的幸存者,后来生活在罗马帝国,那么他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了解清楚当时犹太人的整体情况的呢?他的数据很多都是夸大的。比如,约瑟夫斯说到当时的耶路撒冷有一百万人被罗马人杀害,桑德指出这不可能,他引用考古资料,说明当时耶路撒冷的居民不过六到七万。最重要的是,即便是约瑟夫斯,他那么热情地描写犹太人被镇压的惨烈,也没有说到罗马人流放了犹太人。

  所以,“流放”这个概念也是虚构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证明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地区拥有历史权利,证明他们的“回归”是名正言顺的。

  在揭露了以上两个虚构之后,桑德接下去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犹太人并没有被流放,被彻底赶走,那么在两千年前,那些住在祖先土地上的犹太人都到哪儿去了呢?

  这就又要说到犹太教了。前面已经说了,犹太民族不存在,但犹太教是存在的,任何人只要信了这种宗教,他就成了犹太人。因此桑德引用了众多资料证明,当年的犹太人没有被赶到其他地方,但为了生存,他们会改信其他宗教。在公元后的三四百年间,基督教正在兴起,最终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因此有一些犹太人改信了基督教。

  再后来,人类历史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故。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公元638年到公元643年间,伊斯兰军队占领了巴勒斯坦。然后发生了什么?桑德说,由于犹太人在伊斯兰的势力下得到了比过去更宽容的对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大规模地改信了伊斯兰教。

  这个结论势必要引起轰动。众所周知,在当今的中东,犹太人的以色列和周围伊斯兰国家关系一直是紧张的,以色列建国70年来,双方打了几次大的战争,小冲突更是不断。而现在桑德断定,历史上犹太人曾经皈依伊斯兰教,这让很多人无法在情感上接受。

  那么,这些皈伊斯兰教的犹太人,他们的后裔是谁呢?桑德继续给出了惊人的推断,他说,他们正是今天的巴勒斯坦人。桑德列出了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它们证明,巴勒斯坦人的口语中保存着大量圣经术语,他们的山村、山脉、溪流、泉水、山谷、丘陵的地名都是来自《圣经》的,这证明了它们和古代犹太人有着紧密的文化联系。如果说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祖先的土地”的话,那么巴勒斯坦人才是这些祖先合理合法的后代。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对巴勒斯坦人采取无视的态度,仅仅强调自己有权回归。1948年以色列建国,彻底牺牲了巴勒斯坦人的利益,他们的土地被占领,房屋被推倒,只能在犹太人给他们划定的区域里生活,或者去给犹太人打工。以色列建国后一直到今天,绝大部分巴勒斯坦人依然都是二等公民,依然拿不到以色列国籍,很少有人能爬升到社会上层,跟犹太人平起平坐,更不用说融入犹太人的群体了。

  而以色列的官方意识形态通常都忽略不提国内存在巴勒斯坦人这回事,强调自己是一个“犹太国”。而当说到1948年建国时那些巴勒斯坦原住民的情况,以色列官方就会指出,他们不是一个民族,只是一些散居的阿拉伯农民,而我们犹太人则一直就是一个民族,我们对这片土地拥有历史权利。

  施罗默·桑德论证指出,说“犹太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以及“公元70年,古代犹太人被罗马人从犹地亚流放出去,从此再也未能回归故土”,这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刻意制造的两个神话,目的是给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找到有力的依据,获得国际支持。桑德说,实际上,犹太人根本不是合法地回归,而是殖民了巴勒斯坦。以色列这个国家,是在殖民巴勒斯坦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那些来到巴勒斯坦的犹太殖民者,究竟是谁?他们到底是不是犹太人?

  桑德的回答是:他们是犹太人,但他们并不是所谓“犹太祖先”的后裔,他们来自别的地方。

  正如前面所说,宗教信仰是一种个人选择,可以改信,可以放弃,也可以皈依。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曾经放弃了犹太教,改信了伊斯兰教,而住在别处的人,也可以皈依犹太教,成为犹太人。桑德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公元70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后来所说的巴勒斯坦这片地区之外,曾经存在大量的犹太人团体,有的还形成了国家,这是有很多史料和考古证据证明了的。

  那么,他们是不是从巴勒斯坦被流放出去的犹太人呢?桑德说:No,他们是那些地方的人皈依犹太教而形成的。

  在今天,犹太教是不传教的,它一般不欢迎外来的皈依者,但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后2世纪这四百年里,犹太教是在积极向外扩张的。我们知道,犹太教是历史上最先出现的一神教,意思是只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它不能包容多神信仰,因此,信仰犹太教的人就会去传播它,告诉别人只能信一个神,其他的神都是假的或者恶的,所以应该皈依犹太教。而传教的过程则带有古代社会的野蛮色彩,是有着强迫意味的,如果被传教者不服从,他可能会面临被驱逐的危险。因此,犹太人的存在是传教的结果,而不是流亡的结果。桑德引用了历史资料证明,这股犹太教传教的潮流一直延续到公元4世纪早期才停止。

  在整个这一段论证的过程中,桑德不仅利用了前人的各种研究资料,而且依然大量借助了常识。他反复提醒读者,不要高估古代人的流动性,那个时候的人远远不如今天的我们,拥有便利的交通,可以自如地来往很多地方。那个时候的人找到一块地方扎根生存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不会那么轻易地放弃家园。所以,如果皈依或者改信一种宗教就能让他们稳定地生活下去,他们一定会倾向于选择这样做。

  根据这种常识,桑德让读者确信,犹太人并没有大规模地流浪,只是犹太教会传播,会在各个地方制造新的犹太人。而那些“回归故土”的犹太人,就是这种犹太教传播的结果。

  桑德告诉我们,“回归故土”的犹太人,他们的主要来源是东欧。在20世纪初,东欧的犹太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落,语言也统一,可以说已经接近成为一个民族了。根据现有史料统计,从16、17世纪之后到20世纪三十年代,东欧犹太人的人口持续增长,分布地点也在集中。在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地,犹太人聚居的群落越来越大,拥有的地区影响力也在提升,其数量远远超过生活在其他地方的犹太人。在18世纪,单单波兰就有75万犹太人,而在汉堡,在伦敦,在巴黎,统共只有3000多犹太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犹太人会在东欧聚集?

  还是像前面说的,犹太人是通过信犹太教形成的。桑德引证了各种资料推论说,在公元8世纪,那时中亚有一个卡扎尔王国,它接受犹太教为其官方宗教,因此造就了卡扎尔犹太人。这个王国存在于公元8—12世纪之间,位置在里海和黑海之间。当卡扎尔王国消失后,卡扎尔犹太人就流落到了附近的东欧,又在那里聚集了起来。

  虽然卡扎尔王国没有留下清晰准确的历史记载,但桑德告诉我们,只有承认卡扎尔王国的存在,才能解释为什么东欧有着这么多犹太人。

  桑德说,这个东欧的犹太人群落差一点就成为民族了,他们已经形成了阶级,有了社会分工,政治架构也出现了雏形。他们拥有日常的文化生活,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有自己共同的语言——意地绪语,这是成为一个民族最关键的标志,因为只有语言统一,一群人才就能够通过无障碍交流来让自己真正形成一个共同体。不过,因为希特勒纳粹的兴起,这个成为民族的进程被打断了。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将东欧说意地绪语的犹太人赶尽杀绝。但是,就算没有希特勒,东欧犹太人形成了一个民族,它仍然跟两千年前从圣经故土繁衍出来的那一批犹太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至此,桑德已经解释清楚,是谁虚构了“犹太民族”的神话,为什么要虚构,以及这种虚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变成了历史事实,在全世界宣扬了一个古老民族“回归故土”的信念,而实际上,这个民族完全就是子虚乌有的。在他们所说的犹太民族的源头,实际存在的只是一些信仰犹太教的人,他们曾经放弃信仰,曾经改变信仰,而其他地方的人则加入过犹太教,成为犹太人。也就是说,犹太人是一个范围在不停变动的群体。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犹太民族,执着地流浪了两千年而恪守信仰,不改初心,最终回到祖先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这段故事听起来可歌可泣,但很遗憾,它仅仅是故事而已。

  在《虚构的犹太民族》这本书中,桑德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来赞扬犹太复国主义的领袖们。他说那是一些杰出的人,他们思维缜密,处事果断,能够巧妙地利用形势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这并不能让虚构变成真实。事实就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利用虚构的历史叙事,建立了一种意识形态,靠着它来殖民巴勒斯坦,并且压制它们至今。根据这种意识形态,巴勒斯坦人根本就是可以被无视的,他们本来就不该呆在这里,他们的生存权不是犹太人需要考虑的。

  对此,桑德用了一个特别浅显的方式发出了质问:倘若说犹太人在缺席了两千年后,依然拥有收回对祖先土地的权利,那么,巴勒斯坦人在这里也已生息了一千二百年,难道我们就该什么都不给他们留下吗?

  虽然驳斥谎言,揭露神话,不过,桑德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学者。他并没有愤怒地表示,犹太人应该退出这片土地,退出耶路撒冷,解散国家。他说,以色列最该做的,是放弃它所一直牢牢把持的“犹太性”,从而让巴勒斯坦人也对以色列产生认同。

  他引用了历史上的案例指出,各种各样的占领和征服过后,留下的重重不满和仇恨,都需要矛盾双方运用理性和智慧来解决。例如,美国在建国的过程中非法剥夺了印第安土著的土地,但没有人会说美国就不该存在了。而英国人在一千年前遭到来自欧洲大陆的诺曼人的征服,后来也没有人要求把诺曼人赶回大陆去。

  现在的以色列,同样是在战火和征服中问世的,它已经有了它的成就,它对这片土地已经投入了心血并且卓有成效。与其贬低和取消这些成果,不如督促它打开胸怀,去兼容之前被它故意忽略和恐惧的巴勒斯坦人。因此,在桑德看来,放弃“犹太性”,不再继续坚持“以色列是犹太人的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和对犹太人而言,都是最有利的。

  桑德的结论仍然为他在国内招来了巨大的非议,因为以色列的宗教保守派势力十分强大,他们绝对无法容忍任何人贬低《旧约圣经》的真实性,更不可能接受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平等。因为,保守派仅仅将桑德看作又一个犹太人中的叛徒,一个幼稚的、同情心过剩的左派知识分子,而不会去关注他之前的论证。

  桑德坦言,他自己就是以色列人,他无意挑战以色列政府,煽动大众去仇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他写这本书的主要动力,是心中的不平。他亲眼目睹了他那些巴勒斯坦学生的困境,感受到他们无所依归的痛苦。这个国家不承认他们是和犹太人平等的公民,而他们带着巴勒斯坦人的身份,又很难移居到其他国家。他们在犹太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但又很难找到摆脱自卑的途径。桑德说,为什么犹太人可以自在地住在美国,巴勒斯坦人却不能自然地呆在以色列呢?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